2010油价补贴_2020年油价补贴
1.如何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
2.湖南省购买农产品保险
3.新能源汽车的前景怎么
4.发展中国家应怎样避免经济危机
5.日本经济在世界上的地位如何?优势有哪些?
(1)燃料-能源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及其税收政策的建议
我们应以更开阔的视野来分析燃料-能源领域的形势。以电力部门为例。目前我国发电与供电实质上是合在一个机构中,也就是说它具有专营性质。目前俄罗斯已出现电力不足的现象,需要新增几十兆千瓦的发电能力。但近年来,每年新增的发电能力还不到一百万千瓦。同时,我国的能源浪费现象严重。如果全俄罗斯节约能耗20%就相当于15亿~18亿吨标准燃料。目前全俄罗斯仅在热能和电能的输送过程中消耗的能量就相当于8亿~9亿吨标准燃料(1吨标准燃料的价格为350卢布)。很明显,对国家而言最有效的供电原则是两手抓,既抓新增发电能力,又抓用户(包括能源部门本身)的节能措施——使生产过程单位能耗达最小值。但“俄罗斯统一能源系统”股份公司及其子公司的现行政策却跟以前垄断时期一样,奉行“多发电,多赚钱”的原则。而作为国家代表占优势的公司经理委员会却对公司这种做法熟视无睹,所以,虽然国家是“俄罗斯统一能源股份公司”的主要股东,但实际上没有能力影响该公司的工作。
要知道,根据现行法律,联邦能源委员会是可以从国家层面对这种专营权进行干预的,其中包括对大宗投资的合理性进行跟踪调查。任何自然的专卖者都应本着均衡民主的理念兼顾各部门的经济利益。因此,亟须制订国家在燃料与能源领域的长远税务政策。
前几年的经济分析表明,能源涨价在很大程度上会引起终端产品跟着涨价,甚至远超过成本涨到不可接受的程度,如果产品进入市场之前存在着多个中间环节的话,情况更加严重。在这种情况下,用电的生产单位可能出现两种结果,一是由于无法控制自身产品价格而默默承受能源涨价的负担和供电失常造成的损失,二是可能在某些情况下获得不正当的超额利润。例如,1990~1999年间,一次能源(石油、天然气、煤)的价格平均上涨21倍,电能上涨18倍,铁路运输上涨21倍,而工业产品的价格上涨30倍。如果电能和热能进一步涨价并接近企业的竞争价格底线,那么企业(尤其是耗能大户——炼铝业、有色金属工业、化学企业等)只有破产。有人用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战略预测模型处理十年来的数据,结果表明,当燃料与能源的价格上涨4倍时,总产量的成本将上涨1.3~1.4倍,国家的收入将上涨0.2~0.25倍,绝对投资会下降2%~2.5%,而有效的投资(即考虑到设备和基本建设工作的涨价)将缩减58%~60%。由于能源涨价引起产品制造业和公共事业的成本增长,同时造成投资总量明显减少和严重不足,所以整个国家的经济衰退。
根据部门间生产和产品分布的平衡表,可以算出燃料涨价对能源产品价格和经济的影响。针对7个部门(电力工程、燃料部门、加工工业、农业、建筑业、运输和通信、物质生产的其他部门)综合计算的结果示于图4.1。
图4.1 主要经济部门生产企业价格与燃料涨价的关系
1—运输业;2—电力工程;3—其他燃料用户;4—加工制造业
在调查研究基础上,专家们提出了关于燃料与能源领域国家税收政策的建议:
1)为了保障国内市场重要燃料和能源的价格处于最合理的平衡状态,除了调整天然气和电价外,还必须对石油、燃料重油、燃料煤及其铁路运输价格进行国家调控,因此,应加大联邦能源委员会的职能。
2)为了减轻国际价格动荡对国内主要燃料价格的影响,对天然气、石油和重油这类基本燃料必须依据其出口价征收海关税。
3)在调控天然气、石油(重油)和煤的国内价格时,必须考虑到能源部门及其燃料基地发展所需的资金(自筹)主要来自能源出口收入及其制品在国内市场的销售收入。按照这种思路,国内市场消费价格(不考虑附加税)允许维持在:天然气480卢布/千立方米,石油5~980卢布/吨,燃料重油680~685卢布/吨。
4)由于国家在石油天然气行业占有很大的股份,应对其专用投资加强监控,只能把这部分资金用于发展燃料基地和投向该行业的固定资产。
5)为了支持煤炭工业,应继续给予适当的补贴,把补贴额提高到100卢布/吨。由煤炭工业商品附加税及其铁路运输费中提成后,可把补贴减至50卢布/吨,并把煤炭的平均价维持在400卢布/吨左右,这样对煤企业而言就意味着平均价格增加了183~187卢布/吨。
6)核发电站的自有资金和自筹投入原则上应随发电量的增加而增加,在设备利用率85%的情况下,可把核电的出厂价(不考虑附加税)保持在15.3~17.1戈比/千瓦的水平。
7)对“俄罗斯统一能源股份公司”的专项财政投资实行国家监控时,应注意协调燃料价和核电站用自筹资金发电的电价。搞好了协调,即使在燃料成本上涨2倍,用电部门成本为20.2~20.3戈比/千瓦的情况下,也可使2005~2010年的平均电价降至28.6和24.1戈比/千瓦(未考虑附加税)。
(2)燃料-能源领域的发展形势
我国无论是石油、天然气原料基地的数量,还是该行业经济实体的数量都很难适应市场经济的模式。国家对地质勘探工作拨款锐减造成深部钻探工作量急剧下降,使得许多石油、天然气远景区域(含水域)的大规模地质勘探完全或部分下马,包括西西伯利亚在内的一些主要油气产地储量递增的速率下降。1988~19年间,俄罗斯进行石油、天然气深部钻探的工作量从600万米降至140万米,减少了76%。现在的实际情况是,原料基地实现简单再生产的任务都难以完成。如果说80年代油气开1个单位,当时就有2~4个单位的新增储量;而到1995~19年,开1个单位的石油,只有79%的新增储量作为后备基地,天然气的情况更糟,只有39%。
在原料基地和地质勘探工作存在这种危机的情况下,相关职能部门很难形成稳定的国家政策,或者说很难操作。目前已开始在这个领域制订近期和中期发展规划。主要文件是“1994~2000年俄罗斯联邦矿物原料基地的联邦发展规划”,燃料与能源领域的扩大再生产规划(1993年)和保障经济安全的中期规划(1996年),近5~8年正属于规划包含的范围内。
由于一批油气矿区对地质勘探结果没有预先进行充分的经济评估,所以开发后立刻感到不合算,使得投入该区普查勘探的资金处于不定期冻结状态。现在基地的主要问题不仅在于地下油气自然衰竭,还在于具体地区油气预测储量的不确定性,预测方法与机制的可操作性差,另外还与国家长期宏观经济和能源战略等全局性问题联系在一起。
图4.2相当完整地绘出了1988~1995年石油、天然气和煤炭的开量变化曲线和前景预测图。
应该看到,俄罗斯的石油工业及其在前苏联时期建立的原料基地都曾以惊人的速度发展,首先是乌拉尔-波沃尔斯克矿区的开发与快速开,1950~10年,乌拉尔-波沃尔斯克主要油区的产量从1110万吨增至20840万吨。到10年,该地区产量已占全苏联的59%和全俄罗斯的73.2%。之后,西西伯利亚含油气地区及其大型和特大型油气田的发现与开发,它们在全苏联新增储量中所占的份额达70%。从10到1998年(1998年油量达最大值)全国石油产量增长了12倍,从3140万吨增至41570万吨。毫无疑问,这些都为我们积累了组织经验和技术优势。
但是,从1989年开始石油产量不断下降,至1996年俄罗斯的石油产量仅为29870万吨。也就是说比1988年减少了52%。国内的石油需求量也下降了:1995年曾是19400万吨,换算成人均1.3吨。当时美国的人均石油消耗为3吨多,也就是说按这个重要指标俄罗斯在世界上排在第25位。这就是我国总的经济现状。
图4.2 1988~1995年石油(1)、天然气(2)和煤炭(3)产量及其至2010年的预测曲线
过去我们的地质勘探工作主要集中在西西伯利亚和乌拉尔-波沃尔日亚等几个产油区,随着地质勘探工作规模的缩减,不仅导致远景新区勘探工作量的下降,而且使新区超前地质研究也无法实施,同时,各地的普查项目数量也明显减少。
事实证明,导致石油储量增长势头下滑的主要原因是地质勘探工作量锐减。从1991至1995年,深部钻探的工作量减少了96.8%(由123.81万米减至3.85万米),地震勘探工作量减少了1/3(从80.9百万米减至53.1百万米)。在后来的几年中,地质勘探工作量并未增加,技术经济指标也未出现好转。
在我国经济困难的形势下,人们简直没有注意到在俄罗斯地下还蕴藏着巨大的尚未开发和未探明的碳氢化合物:已查明的潜在石油中有34%,冷析油中有16%将可形成大型新矿区。专家们认为,如果地质勘探工作量恢复到1988~1990年的水平,则每年新增的石油和冷析油的储量可达到10亿吨,天然气达1.5万亿立方米。预计这些新增的储量有70%~75%将在西西伯利亚获得,10%~12%在俄罗斯的欧洲部分获得,15%~18%在东西伯利亚、远东和海洋的大陆架获得。自然,这对于实施地质勘探工作战略是个非常重要的背景材料。
在谈及燃料与能源领域近远期发展前景之前,应了解能源体系的简要特征。前苏联用10年时间建立起来的能源体系保障了全国各地区的需要,但后备基地不超过10%~12%。1991年之后,能源体系被分割成多个独立国家的单独体系,因而产生了严重的问题:大大削弱了能源生产能力再分配和集中使用的机动性。
俄罗斯有700多座发电站,总发电能力超过215百万千瓦,其中冷析油热电站和火力发电站占70%,水力发电站20%,核发电站10%。由于俄罗斯每千瓦的电价仅为欧洲国家电价的33%~40%,增加电力出口本可望换回大量外汇。但是,随着经济危机的出现,能源供应紧张。目前“俄罗斯统一能源股份公司”的71个地方机构中有51个能源供不应求,只有20个能源过剩。
(3)燃料-能源领域的中远期前景
在分析中远期前景之前,首先来看看近年来燃料与能源领域的现状。燃料与能源作为基础产业,它能支撑和促进其他部门的发展,遏制国内生产总体衰退的趋势。但很遗憾,燃料与能源生产联合体把税收和地租费交给国家以后,国家并未利用手中掌握的这些资金来保持能源企业的“火车头”作用,未大力支持市场前景看好的能源产品后续产业,反而容忍能源用户拖欠燃料费和电费的现象。
权威人士指出,从1991~2010年当代俄罗斯人的生活水平将低于危机前的水平。如果顺利的话,2005~2010年经济增长速率将达年增长4.6%~4.8%,往后到2020年达5.2%~5.5%。预计俄罗斯对一次能源的总需求量将缓慢增长,到2010年时才会达到1995年的水平,然后到2020年时增长量也不会超过5%。
于是,可以预测,在2005~2020年间国民生产总值的比能耗将快速下降。当然,由于缺乏到2020年之前俄罗斯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预测资料,所以今后各地能量需求的规律不明显。但是可是预料,直至2010年我国东部地区总的能源需求量将持续增长,然后到2020年逐渐下降,占全国需求量的29.6%,但欧洲部分的能量需求到2020年将增长到52.6%。
一般认为,如果2010年产气量达6000亿立方米,那么将有约52万亿立方米的地下可变成价格54~60美元/立方千米的商品(在开现场价格是18~30美元/立方千米)。这时必须要动用亚玛尔半岛的储量。而到2020年产气量增至7500亿立方米甚至8500亿立方米时,则有57万亿~61万亿立方米的地下价格将上涨到60~70美元/立方千米和67~92美元/立方千米)(后一种情况下,将动用包括亚玛尔半岛大陆架和格丹半岛的储量)。
如果产气量要达到7500亿立方米,那么已探明的储量(46.9万亿立方米)将不能满足开的需求。所以,为了保障上述开水平,必须每5年增加近3万亿立方米的储量,以保证气的出厂价不超过70美元/立方千米。
为了搞好对石油工业的投资,必须认真研究到2010年和2020年时石油产量、油价及其成本的特点。研究表明,如果世界油价走低,俄罗斯的石油产量2010年将降至29000万吨,2020年27000万吨;如果世界油价上涨,将使俄罗斯的产量上升至33500万~35000万吨。但是研究的结果也表明,已探明的石油储量甚至不能满足所谓的低产量,如果年产量达到33000万~35000万吨需要每年新增探明储量5亿吨,这样才能保证石油的出厂价不超过90~100美元/吨。
考虑到运费在煤炭价格中所占的比例,以及煤价与各地煤质的关系,专家们在评估煤的经济特性时不仅要从全国出发,还要从各个煤田出发。根据能源市场模型,全国2010年所需的煤总量为30000万~36000万吨,而2020年为34000万~40000万吨。已探明的储量将满足上述煤量的需要。
据权威学者的看法,与快速涨价的天然气和石油不同,由于煤炭的储量大,煤炭部门的经济结构更优化,再加上煤、煤炭深加工和煤炭运输方面的科技进步,到2020年煤炭的价格将比2010年下降10%~15%。
(4)燃料-能源(石油、天然气、煤和铀)的矿物原料基地问题
分析数据表明,到1999年为止各类燃料已探明储量可供开的强度是:石油——22年,天然气——81年,煤——100年。这里必须特别注意,用于发电的燃料在各类燃料全部已探明储量中存在着不均衡现象:石油和天然气仅占已探明总储量的1/4,而占了发电用燃料的80%;煤和天然铀矿占总探明储量的76%,而只占发电用燃料的13%(表4.1)。
表4.1 俄罗斯的燃料-能源预测与储量情况(至1999年1月1日数据)
引自国外文献的数据。一般认为,如果某种燃料已出的量占预测量的25%,则可认为该种已得到了很好的开发。对我国而言,石油的利用已接近于这个槛值,而天然气和煤的槛值不仅取决于储量的多少,还取决于其开成本。
必须自豪地看到,俄罗斯继承了前苏联拥有的丰富有机燃料优势。俄罗斯仅占世界2.8%的人口和12.8%的领土,却拥有占世界预测石油的11%~13%,世界已探明石油储量的5%左右,天然气预测的42%和已探明储量的34%,已探明石炭储量的20%和已探明煤储量的32%。(这个自然段的数据引自参考文献[22]。由于出处不同,其中有些数据与表4.1有出入——译注。)
如何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
10只最具看点的世博股
东方明珠(600832):世博旅游第一股
锦江股份(600754): 经济型酒店领跑者
百联股份(600631):百货龙头优势尽显
新世界 (600628): 酒店业绩有望创新高
豫园商城(600655) :客流或爆发式增长
申通地铁(600834):资产注入有想象空间
上海机场(600009):航空市场复苏带来机会
大众交通(600611):隐蔽资产有望增值
交通银行(601328):受惠世博且估值便宜
ST伊利(600887):世博营销初显成效
即将到来的世博会,不仅带来滚滚人流,更将带来滚滚财源。从板块来看,旅游、零售业受益最大,交通运输等也直接受益,而世博赞助商更将从中大大提升品牌的价值。
NO.1 东方明珠(600832):世博旅游第一股
世博受益指数:★★★★☆
总股本:31.86亿股
每股收益:0.114元(2009年三季度)
每股净资产:2.22元(2009年三季度)
东方明珠被誉为具有长期核心竞争力的“世博旅游第一股”。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呈“333”结构,旅游、贸易、传媒各占约30%,但公司利润贡献格局有所不同,传媒业务贡献公司利润50%左右,旅游业利润占利润总额的45%左右。公司旅游业务包括观光,餐饮等全方位的旅游服务。
国元证券预计,世博会期间,公司旅游观光人数将增加1000万人次,同时人均消费也将提升约9元,旅游观光业务收入增加约9000万元;宾馆业务也会有较大增长;浦江游船业务在世博会期间将实现东方明珠码头与世博演艺中心两个景点互开,世博演艺中心是世博会后唯一的一个靠江的场馆,两个码头相联后,不仅游船业务将有望实现翻倍增长,同时也间接提升两个景点的观光人数。
世博演艺中心是一大亮点,世博演艺中心目前拥有80 多个包箱,世博会期间将卖出50多个,将直接增加2010年的收入,世博演艺中心将保证一年有约200场演出,10.5亿元的广告收入。
其次,新媒体业务将成为传媒业务未来的主要增长点。公司传媒业务分为媒体广告和传输通讯两部分。传统媒体广告主要来自于集团公司及关联交易,每年给公司带来2个亿的收入,具备较高的成本优势;新媒体广告业务主要是交通系统及医院公众场所的移动电视业务,目前该业务已完成前期投资,该业务将成为未来又一利润增长点。公司的无线广播电视信号传输业务在上海具有垄断优势,年收入约1亿元。
有线传输方面,公司持有东方有线39%的股权,持有太原有线50%的股权,目前三网融合政策的进一步推进,利好公司的有线传输业务,
公司持有东方有线的股权比例仍有进一步上升的空间。
公司目前持有海通证券、广电网络、浦发银行3家上市公司股权,持股数量分别为15963,1360、1000万股,持有成本均较低。这部分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对未来几年平滑公司业绩起到了积极作用。
国元证券预计,公司2009、2010、2011年每股收益将分别达到0.16、0.19、0.20元。由于世博概念多次被投资者追捧,公司目前的估值水平居高不下,并已处于历史相对高位。
虽然估值高企,但国海证券根据东方明珠的发展趋势判断,公司业绩增长将具有大概率暴发性机会。预计公司2009~2012年每股收益为0.17、0.29、0.30、0.32元,对应PE值为70、41、39.8、37倍。维持公司“买入”的投资评级。
NO2. 锦江股份(600754): 经济型酒店领跑者
世博受益指数: ★★★★☆
总股本:6.03亿股
每股收益:0.36元(2009年三季度)
每股净资产:5.61元(2009年三季度)
锦江股份的主要利润来源有三大块:锦江之星经济型酒店持续稳定的收入增长、公司持 42%股份的上海肯德基、持股8%的苏州、无锡、杭州肯德基的稳定的投资收益和持有券商、银行等股份的投资收益。
截至2009年7月底,锦江之星共有389家门店、51514间客房。根据中国经济型酒店网的数据,2009年3季度,锦江之星在国内经济型酒店的市场占有率达到11%,仅次于如家酒店集团,拥有当之无愧的市场领导地位。
世博会期间,游客数量的大增必定给锦江之星带来源源不断的客源,预计2010年公司上海和华东地区门店平均入住率将分别有望达到95%和90%,平均房价提升10%以上,4家肯德公司投资收益增加30%左右。
光大证券认为,2010年世博因素将增厚公司每股收益0.11元,而且存在超预期的可能。2009~2011年公司每股收益分别为0.46、0.58和0.70元,对应的PE为56、45和37倍。
公司目前持有长江证券、全聚德、同达创业、 豫园商城(行情 股吧)、交通银行、锦江投资等股票。这些金融资产最新市值合计20亿元左右,折合每股资产价格超过3元。
国海证券乐观认为,与如家、七天比较,公司PB值明显占优。在与如家差不多门店规模而且发展后劲强劲的情况下,公司市值却不足如家的50%,它是一个具有“10年涨10倍”潜力和气质的股票,给予公司首次“买入”的投资评级。
NO.3 百联股份(600631):百货龙头优势尽显
世博受益指数:★★★★☆
总股本:11.01亿股
每股收益:0.29元(2009年三季度)
每股净资产:5.09元(2009年三季度)
作为华东地区的百货业龙头,百联股份在上海地区的百货零售业态中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目前公司拥有11家都市型百货公司,参股虹桥友谊,拥有4家老字号百货公司、3家社区型百货公司、1家奥特莱斯名品折扣店。未来公司将布局长三角,逐步开拓区域空间。
根据国海证券测算,世博会期间,“百货+超市”购物带来210亿元至330亿元的销售收入。按照百联股份占上海市百货零售公司30%的销售份额来估计,世博会将为百联股份带来63~99亿元的销售收入。而浦东第一八佰伴是最靠近世博园区的百货主力店,上海南京路上还拥有东方商厦、永安百货、第一百货及华联等门店,预计南京路将成为2010年外地游客的最大聚集地,百联各个门店将明显直接受益。
公司持有的金融股权部分价值较大。公司持有东方证券、申银万国、上海国际信托投资公司等法人股,还持有海通证券、交通银行等金融股的股权。只考虑海通证券股权一项,随着2010年11月份海通证券限售股解禁,公司的2亿多股股权即便分6年抛售,均价15元,不考虑分红,也可以增厚公司每股收益0.34元。
另外,公司的资产整合也给市场带来良好预期。大股东资产注入将有效提升公司估值,大股东百联集团旗下资产众多,在整合零售业务方面具有平台优势和优势。
分析师判断, 友谊股份(行情 股吧)整合将是百联集团整合的优先切入点,原因在于百联集团以百联股份为平台整合百货类资产,以友谊股份为平台整合超市类资产的可能性较大,一旦友谊股份以旗下非超市类资产臵换百联集团持有的联华超市股权,置换完成后友谊股份控股联华超市和华联超市等形成超市平台,百联股份的整合将随之而至。
国海证券预计,公司2009~2010年每股收益分别为0.4、0.47元,对应的PE分别为45、40倍。2010年百货零售股市盈率33倍,公司估值可享有最少30%的溢价,即2010年43倍的市盈率水平,因此公司股价仍然被低估。分析师提醒说,由于世博会对于百联股份而言是锦上添花,重估价值已经为投资者构筑了安全边际,维持公司“买入”的投资评级。
申银万国预计,公司2009~2011年将实现每股收益分别为0.39元、0.45元和0.47元,维持对公司“增持”的投资评级,风险中等。
NO.4 新世界 (行情 股吧)(600628): 酒店业绩有望创新高
世博受益指数:★★★☆☆
总股本:5.32亿股
每股收益:0.24元(2009年三季度)
每股净资产:3.23元(2009年三季度)
新世界主营业务主要包括商业、酒店服务。新世界近10万平方米的百货门店位于南京路和人民广场交汇处,是上海的最中心地带,日均客流量可达10万人次。
世博会期间,南京路有望成为客流最为密集的商圈,而借助世博轨道网络建设,新世界正在变成一个提供吃喝玩乐一站式服务的购物中心,2010年有望实现30%以上的销售增长,并为公司贡献亿元以上的净利润。
公司旗下的丽笙酒店是一家五星级旅游饭店,自2005年10月正式营业以来入住率始终高于上海市五星级酒店平均入住率。丽笙酒店是公司2010年业绩弹性最大的部分,在长达6个月的世博会期间,丽笙酒店的房价及入住率也会有较大的提高,业绩有望创出历史新高。东北证券预计丽笙酒店在2010年有望达到50%以上的营收增长。
公司最近针对世博会进行了文化营销的准备工作,希望通过商旅联动的机制将公司打造成南京路上功能齐全的商业旗舰。目前已经和相关旅行社进行了接洽,并利用杜莎夫人蜡像馆的独特商业模式增加集客能力和拓展合作范围。
分析师认为,公司的商业并购价值比较突出,第一大股东黄浦区国资委也曾明确表示支持旗下商业资产的整合。黄浦区是上海市老牌商业大区,目前南京路上68座商业物业黄浦区国资委拥有1/3,另外还有地产等其他优质资产,整合空间很大。
东北证券预计,公司2009~2011 年每股收益分别为0.35、0.46 和0.48元,对应PE分别为51.25、38.27和36.83倍,给予公司“谨慎推荐”的投资评级。
国海证券认为,2010年商业股和酒店股的PE为35倍,公司完全可以享受30%的估值溢价,给予公司首次“买入”的投资评级。
而投资风险在于,主要是世博对大消费概念的带动低于预期以及公司资产注入预期面临较大不确定性。
NO.5 豫园商城(600655) :客流或爆发式增长
世博受益指数: ★★★☆☆
总股本:7.99亿股
每股收益: 0.51元
每股净资产: 4.66元
作为一家上海老字号,豫园商城可谓家喻户晓。上海世博会的召开将使老字号焕发青春,公司多项业务将更上一层楼,销售收入、利润都将有所增长。
公司先后竞标获得世博园区美食广场3块标段区域,经营面积8830平方米,占园区总餐饮面积的10.4%。公司在世博园区内的餐饮经营主要分为两大部分:其一,约3800平方米建筑面积的自营业务,目前已开始进行进场小吃挑选工作、确认物流、购、展位及广告位招商等准备工作;其二,约5000平米的委托管理面积。上海世博园区的文艺演出达2万场次,且安排晚间演出场次,届时在园区就餐的参观者可能超过85%,世博餐饮商机较大。
官方预计,世博会期间的餐饮消费可能达到18亿元,按照经营面积均摊,豫园的自营标段的销售收入有望超过8000万元,加上托管标段收入,共计有望实现1亿多元的收入。仅此一部分就为公司餐饮业务带来22.7%的销售收入增长。
园区外的准备工作集中在豫园地区,以提升服务为主。目前,公司在豫园商圈内的店铺已部分完成外观改造及产品结构调整,预计在世博会前,豫园将以焕然一新的面貌迎接海内外客人。
受益于世博会带来的客流增长,天相投顾预计,2010年豫园地区客流将可能实现爆发式增长3000~4000万人次,较2008年3700万人次接近翻番。2011年,缺少了世博会的客流,豫园人流恢复正常,预计将维持在4000万人次。预计公司2010、2011年将实现餐饮业务营业收入9.38亿元、5.63亿元。
公司的黄金业务具备攻守兼具的特点,公司产业链地位的提升伴随着黄金销售三重动力的推进将使得该业务在世博会前期获得明显的增长。
由于公司转让德邦证券股权价格尚不明确,因此在暂不考虑其投资收益的情况下,仅从各项业务出发,综合来自招金矿业和来自复地·东湖国际项目的投资收益,分析师上调公司2009、2010、2011年每股收益至0.71元、1.15元和1.31元。预计德邦证券合理转让PB约为2~3倍,转让总价约为11.81~17.72亿元,扣除3.3亿元成本后,投资收益约为8.51~14.42亿元,将增厚每股收益约0.80~1.35元。
综合参考可比商业零售类、黄金饰品类上市公司的动态市盈率情况,给予公司2010年30~35倍市盈率,对应合理价格区间为34.50~40.25元,上调其投资评级至“买入”。
NO6. 申通地铁(600834):资产注入有想象空间
世博受益指数:★★★☆☆
股本:4.77亿股
每股收益:0.12元(2009年三季度)
每股净资产:2.07元(2009年三季度)
申通地铁目前主要资产是地铁一号线经营权,由于票价收入增速放缓,平均票价水平有所下降,这块资产的盈利增长并不乐观。不过其亮点其实是坊间传闻的资产注入。
据一些分析师所称,在上海国资整合的安排中,今年将上海地铁7、8、9号线资产注入申通地铁。但由于去年底的地铁事故导致上海地铁系统整顿,加之考虑世博会期间的安全因素,预计申通地铁注资事宜可能延至世博会后。从申通近期的走势看,这可能是比世博概念更重要的上涨推动因素。
拟注入的7、8、9号地铁线路不仅贯穿上海城市交通枢纽,更纵贯上海长期城区经济建设规划,被认为是具人气和具有盈利预期的交通线路。有分析师认为,三条地铁线路的注入在扩大申通地铁规模的同时,还能增加客流提升收入。
作为上海轨道交通中唯一的上市公司,申通地铁目前上市资产仅为地铁一号线的一部分,只占上市总资产的20%,其主营收入全部来自于一号线票务收入。在没有外延式增长之前,申通地铁单一依靠一号线本身客流和换乘客流带来的业绩增长显得有限而缓慢,所能体现的“世博概念”也非常有限。
世博期间,在票价不变的情况下,单靠1号线客流量的增加虽然能够提升公司业绩,但公司业绩将不会出现实质性改善。而未来如果成功注入三条新的地铁线路,不仅能够大幅增加自身客流和多轨交换乘带来的收入,更能长期改善业绩结构。
由于换乘优惠和老年人优惠减少了公司的营业收入,公司在2009 年可能收到给予的补贴收入,从而增厚公司2009 年的业绩。这种补偿性质的收入可能在以后各年都会由直接拨给公司。
有分析师预测世博带来的利润增厚程度可能超过20%,但由于目前估值偏高,资产注入也有不确定性,投资还需谨慎。
NO.7 上海机场(600009):航空市场复苏带来机会
世博受益指数:★★★☆☆
总股本:19.27亿股
每股收益:0.25元(2009年三季度)
每股净资产:6.54元(2009年三季度)
上海机场也是交运行业中受益世博比较明显的公司。公司2009年业务量增速前低后高,呈逐步复苏趋势。总体来看,2009年上海机场得益于国内航空市场的率先复苏,公司国内航线业务表现良好。国际和地区业务受到全球经济危机影响较大,整体表现不佳(国际航线尤甚),另外货邮吞吐量由于和全球贸易关联度高,受到冲击也较大。
有分析师预计,2010年上海机场业务量将有30%的增长。按照2009年3171万人次的基数计算,预计世博会将带来25%左右的增速,加上正常10%的业务量增长,并考虑世博会对正常增速的挤出效应和重复效应,预计2010年公司浦东机场旅客吞吐量将超过4100万,增速超过30%。
另外值得主意的是,航油公司投资收益是公司业绩的补充,2009年前三季度公司投资收益为1.89亿元,其中航油公司贡献了66%。但航油公司业绩取决于进口油成本和国内油销售的价差,未来国际油价波动使得公司这块投资收益并不稳定。
还有被关注的资产注入问题,至今集团利用上市公司平台整合航空类资产仍未有明确说法。不考虑资产注入问题,目前股价其实已经充分反应了业务复苏和世博会预期。
NO.8 大众交通(600611):隐蔽资产有望增值
世博受益指数:★★★☆☆
总股本:15.76亿股
每股收益:0.24元(三季度)
每股净资产:2.79元(三季度)
受益于出租车业务的大众交通也是非常有看点的公司,除了其自身的出租车业务有望受世博提振(包括人流增加和车辆增加)以外,其另一大亮点在于拥有很多隐蔽资产。
这些隐蔽资产主要包括:一、牌照价值重估,例如品牌价值或专利权,出租车公司牌照;二、土地及物业价值重估,主要涉及到经营物业开发、物业出租以及拥有土地储备的上市公司;三、股权投资价值的重估。
按照40万元/张的牌照费计算,出租车企业的资产有一定增值。同时大众交通持有相当多股权,包括申银万国,江苏银行,上海银行,国泰君安,光大证券和大众保险的股权。最近又发起成立了上海徐汇大众小额股份有限公司,其投资涉及多个领域,增值空间巨大。
另外公司还拥有不少土地,包括浙江嘉善经济开发区一地块,总面积607.34亩。
NO.9交通银行(601328):受惠世博且估值便宜
世博受益指数:★★★☆☆
股本:489.94亿
每股收益:0.47元(2009年三季度)
每股净资产:3.2元(2009年三季度)
从世博角度看,交行将受惠上海举行世博及打造为金融中心的政策。交行是世博的环球银行伙伴,2009年在交通及公共设施的增长较高,同时院宣布打造上海为国际金融中心,也将令交行受惠。但受惠程度,可能还是非常有限。
不过对投资者来说,目前交通银行最大的亮点还是在于估值便宜,按照2009年盈利来看,市盈率仅10倍有余,几乎是银行股历史上估值最便宜的阶段,一旦进入加息周期,银行股更将受益,值得关注。
NO.10 ST伊利(600887):世博营销初显成效
世博受益指数:★★★★☆
股本:7.99亿
每股收益:0.66元(2009年三季度)
每股净资产:4.15元(2009年三季度)
作为世博会高级赞助商,世博会唯一乳品合作伙伴,伊利股份在营销上大打世博牌。09年开始,伊利正式启动了“世博标准工程”,“世博营销”也显著拉动了伊利集团销售业绩的增长。2009年前三季度,伊利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92.22亿元,较2008年同期增长 636.66%,连续保持销量行业第一。最近,伊利集团公布了2009年集团实现盈利的年报预告,称其中世博效应是伊利实现业绩大幅增长和显著盈利的重要因素之一。
湖南省购买农产品保险
随着城市人口以及城市交通流的增加,城市特别是大城市的交通问题普通成为焦点问题。路网不畅、设施不足、交通拥堵等问题越来越突出;行车难、停车难、交通秩序混乱等问题日益突显,对城市交通管理造成的冲击和压力越来越大。城市道路交通拥挤堵塞问题已成为制约经济发展、降低人民生活质量、削弱经济活力的瓶颈之一。据美国得克萨斯州运输研究所2006年底公布的数据显示,被称为“汽车王国”的美国每年因交通堵塞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1000亿美元。2007年中国社科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测算,北京市每天因为堵车造成的社会成本达到4000万元,每年损失146亿元。对于交通堵塞这个世界性难题,各国和民间都在为解决这个问题进行广泛的研究。
一、城市交通殛相关概念
1.城市交通及城市交通系统。(1)城市交通。城市交通是指城区范围内的交通,是城市各种用地之间的人和物的流动。城市交通是一个独具特色、由多种类型交通组合而成的交通系统。这些流动都是以一定的城市用地为出发点,以一定的城市用地为终点,经过一定的城市用地而进行的。(2)城市交通系统。城市交通系统是城市社会经济系统的一个子系统。现代城市交通系统已经发育为一种立体化综合化的系统。城市交通系统主要由三部分构成:第一,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系统,包括城市道路、桥梁、轨道系统等;第二,城市客货运输系统,包括公共汽车、电车、出租汽车、地铁、轻轨、人力三轮车、自行车、摩托车、私人汽车系统、个体客运系统,以及城市内部的货运系统;第三,城市交通控制系统,包括交通标志、信号系统、交通信息集、传输、控制等交通管制系统。
城市交通是一个集经济性与社会公益性于一体的领域,包括管理体制、城市规划布局、投融资体制、交通方式选择、公共交通运营组织、交通需求管理、交通流量控制与管理方面的内容,涉及管理、法规、规划、工程、财政、教育、环境、能源、信息以及人文等社会经济诸多学科领域。这些方面集成在一起,形成一个错综复杂的城市交通系统。
2.交通拥挤与交通堵塞。“交通拥挤”与“交通堵塞”是两个容易混淆的概念。交通拥堵则是交通拥挤和交通堵塞的叠加。首先,交通拥挤是指在某一时间段内、在一定的道路空间内积聚了过量的车流的现象。拥挤,在某种意义上说,只是车流量增加甚至流量过大,但是车流还处于运动之中。其次,交通堵塞是指在某一段时间内、在一定的道路空间内由于某种原因造成车流停滞的现象。最后,交通拥堵,对于出行者来说,主要是对时间和车速的感觉,即车辆在道路或交叉口上排队或者缓慢移动。我国公安部对拥堵路口和拥堵路段分别给出了定义:车辆在无信号灯控制的交叉路口处车行道上受阻且排队长度超过250米,或车辆在信号灯控制的交叉路口,3次绿灯显示未通过路口的状态定义为拥堵路口;拥堵路段则定义为车辆在车行道上受阻且排队长度超过1公里的状态。广义地说,拥堵是由人们的居住与购物、工作、学习、等地点的分离引起的,是交通供给与出行需求之间不平衡的产物。其特性、发生地点和严重程度是由人们工作、购物和居住地点的变换以及他们在这些地点之间如何出行来决定。通常这些问题同时发生时会产生加重拥堵。产生的交通拥堵可能是周期性或非周期性拥堵。周期性的拥堵一般在同一地点和同一时间重复出现的拥堵。非周期性拥堵是由某种偶然造成的。比如交通事故或关闭一条道路所引起的交通拥堵。
二、城市交通拥堵的主要问题和原因
1.道路容量严重不足。长期以来,我国城市人均道路面积一直处于低水平状态。以太原市为例,2006年全国城市人均道路面积10.6平方米,太原市人均道路面积6.8平方米,而国外城市人均道路面积15-20平方米。尽管近几年太原市加大了城市道路改造力度,城市实有道路面积由2000年的1427万平方米增加到2006年的2357万平方米,平均每年增长8.7%,增长幅度较快,但仍赶不上城市民用汽车保有量年均14.9%的增长速度。据调查,目前全国37个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中。有31个城市的人均道路面积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道路建设不断上升交通拥挤却还如此严重,其直接原因是道路面积严重不足。首先,我国大城市的人均道路面积尚不及发达国家的1/3。其次,我国大城市市区正处在从中心区向郊区化扩散过程中,近几年城市道路建设的增加,主要分布在新开发的市区和郊区,相对来讲,中心区的道路面积率反而略有下降。再次,城市房地产开发集中于市中心地区,产生了过量的交通量。造成道路超负荷负载。此外。我国城市中占用道路和人行道问题一直得不到有效解决,城市新增的道路面积,往往很快就被各种摊商、集贸市场和停车场相继侵占,使本来就严重短缺的道路面积更加紧张。道路面积不足的原因又在于道路建设的滞后。这种滞后不仅被城市现有的道路功能变得混乱而低效,而且造成的时间浪费和行车成本损失是巨大的。据上海市城市道路交通现代化研究报告,其直接经济损失要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有的大城市可能达到所在城市国民生产总值的10%左右。
2.汽车增长速度过快。最近几年是大城市机动车增长速度最快的年份,客车、私人轿车以至于货车增幅年平均在15%以上。以太原市为例,截至2006年底,太原市民用汽车保有量已达28.8万辆,是2000年的2.3倍,净增1.6万辆。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改善,私人汽车拥有量中载客汽车特别是小轿车在汽车保有量中所占份额进一步提高。2006年私人小轿车达8.9万辆,比2000年增长169.7%,增加5.6万辆;在汽车保有量中所占比重由2000年的25.8%增加到30.9%。
根据我国轿车增长分析,每当轿车拥有量年增长率超过20%时,必将引起当年以及随后几年城市交通恶化。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第一次超过20%的是1985年(33.3%)、1986年(42.3%)、1987(27.0%)连续三年,第二次是1992年(31.9%)、1993年(55.6%)连续两年。这两次轿车增长也正是大城市交通最紧张的两个时段,远远超过正常年度道路建设的供给可能。进入2l~t,ed后,我国又面临新一轮的汽车高速增长期,现有城市路网一般都是密度低、千道间距过大、支路短缺、功能混乱,属于低速的交通系统,难以适应现代汽车交通的需要,阻碍着汽车化在城市的实现。
3.交通管理技术水平低下。由于历史和认识方面的原因,我国大城市中交通控制管理和交通安全管理的现代化设施普遍较少。就北京与东京比较,两市都有一个交通管制中心,但北京交通控制中心控制的交叉口数只有东京的5%,人行天轿是东京的4.8%,地下人行道只是东京的
5%,每公里交通标志只有东京的35%。北京在全国城市中交通管理设施应该算是相当好的,但由于设施明显不足,管理疏漏不少,交通事故率居高不下。从停车场看,大城市别是中心区严重短缺停车设施,车辆大都停在道路和人行道上,加剧了拥挤堵塞和事故发生。此外,国际上正在研究并开始使用的信息化、智能化管理系统,在我国也只有为数不多的大城市有。
4.缺乏整体的交通发展战略。城市交通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既要研究交通需求和供应的平衡,还要考虑土地和财力的可能,是一项决策性很强的工作。
有一些大城市热衷于建设高标准的大型交通工程,出现了立交桥、高架路和城市环路,以为只有高标准的大型交通工程,才能一劳永逸解决交通问题,实际上这种办法只能缓和暂时矛盾,拥挤问题不但没有解决,甚至诱发聚集更多的交通量,引起结构性的“负效应”。城市交通是一个动态的整体,仅靠几项大工程不可能解决交通问题。
5.道路使用者的不文明行为。以深圳和香港为例,深圳市现有注册机动车38.3万辆。加上外驻车辆5万辆,外地来深流动车辆10万辆,总计车辆不过才50多万辆,按深圳市700万人口计算,车辆占有率14%,深圳市现有道路2200多公里。而香港现有车辆52万辆,其中私家车34万辆,道路总长1911公里,与深圳不相上下,交通却井然有序,而且深圳一半左右的道路是双向六车道的路面,路况质量及其宽阔程度远高于香港、澳门。那么造成深圳塞车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据广州市青年志愿者协会组织的“广州路面司机车德调查”,开车不讲“车德”等不文明交通行为,已成为妨碍广州城市交通秩序一大“元凶”。据对6340人参加的网络调查显示,近5000人认为交通不畅的原因和司机车德太差有关。68%的司机承认自己曾有“缺车德”行为,46%的司机曾因不文明驾驶行为被罚款或扣分。在人、车、路、环境等因素构成的交通系统中,某个个体交通参与者违反交通道德规范和交通法规的行为在造成局部堵塞的同时,还会对整条道路乃至整个交通系统的有序流动产生严重影响。
以上五个方面的问题,反映了我国当前大城市交通的基本特点,概括起来是车多路少,现状道路已无大潜力;车速下降,交通阻塞的趋势在逐渐恶化。造成城市交通拥堵既有国民经济高速度发展、车辆高速度增长、城市高速度增长的根本原因,也有城市道路交通设施少、轨道交通较少、交通安全设施不足、车辆发展与道路发展不协调、城市发展与交通供给不协调等客观原因,还有交通管理落后、道路使用者的不文明行为等人为原因。
三、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主要对策
面对城市交通拥堵的难题,实际证明交通设施的容量永远赶不上交通需求的增长,道路也不可能无限制地拓宽和加长,而且在国家扩大内需的经济政策大背景下,汽车进入家庭是挡不住的时代潮流。只有一方面加大城市交通环境的硬件建设,一方面改进管理手段,充分利用有限的道路,提高广大交通参与者的素质,创造良好的交通软环境,取“软硬兼施”的方法才是关键所在。
1.加强城市交通道路建设。我国高速公路的发展是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的,经过十几年的大投入,到2008年,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已经达到6万公里。现有的公路从首都向外7条放射线,9条南北纵向线和18条东西横向线,到2010年8.5万公里高速公路就可形成。高速公路网络基本满足了目前经济发展的需要。当前,交通最大的需求是城市交通投入不足,规划不到位,城市交通建设理念还需要更新。为拉动经济发展,国家投人4万亿元的资金,地方也拿出90万亿元的投资,这些投入应该重点来解决城市交通堵塞问题。改善交通出行条件是每个市民迫切希望来做的一件大事。也是建立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将有限的资金,重点用在改善人民生活,加强和提高经济活力上来。
2.建立立体大交通。根据国内外资料统计,高速公路的疏导能力是一般道路的几十倍。如果城市市区没有高速公路,即便不堵车,行驶时速按30公里考虑,一样宽的道路疏通能力也很低。北京、上海、南京等大城市,交通的形式各有不同,但堵车都非常严重。就具体原因本人认为是缺少立体大交通。我们对堵车问题的解决只是简单地加宽路面。改四道为八车道、十车道提高疏通能力,而没有考虑其根本原因是道路交通特性和车流特性不匹配。随着汽车拥有率的提高,城市道路上车流密度出现了质的变化,由以前的间断性车流变成了连绵不断的连续性车流。即车流的特性是连续流的特性,而城市道路(除快速路外)全部为间断流交通特性,两者的特性是不匹配的。因此,只有将城市道路所能提供的交通方式,由间断流交通方式(既每到交叉路口需要停车等待绿灯)改造为连续流交通方式(无红绿灯,无冲突点。途中无需停车),才能实现道路交通特性与车流特性相匹配。也就是说,必须在平面交叉路口建设地下人行通道、高架快速公路桥,形成立体交通,提高通行能力,才是解决堵车的长效办法,也是解决城市堵车的根本途径,否则,堵车问题是不可能彻底解决的。
3.加强道路的远期规划。一个城市对道路的布局要有科学合理的远期规划,用地和预留地要考虑城市的发展及建设标准。比如近期建设的高速路应亲近城市。好处第一是市区内的车辆在很短的距离内可上路出行,第二是这些路将来在城市扩张后将包容在市内,从而发挥其疏导城市交通流的强大作用。随着城市堵车问题的日益严重,用创新的理念来解决好这一难题是十分重要的。如保定市的规划在上世纪50年代就考虑到了城市发展需要,在那个时期河北省省会在保定市,当时市政要求。一般道路规划用预留地不少于四至六个行车道,但当时根据交通流量和经济能力只建了两个行车道,两个自行车道,到90年代时对一些道路进行扩建,还不需要改变道路红线和绿化树木的位置,就提高了道路的疏通能力。因此保定是一个道路投资少,植被覆盖率高的城市。现在车辆发展是过去的几百倍,但是还不堵车。
4.加强停车场建设。由于停车场的建设大大滞后于小汽车的增长速度,导致停车设施严重短缺,城市“停车难”问题已成为当前一个十分突出问题。无位停车不仅给驾驶员带来不便,同时也带来违法停车影响道路交通的后续问题。停车困难加剧了道路通行的困难。如果不能彻底解决停车难问题,城市交通的可持续发展将面临越来越大的困难。因此,应加大住宅小区的停车场配建力度,规划建设公共停车场。同时,在中心城区取设置“五分钟临时停车泊位”,在市内不影响交通安全和通行的道路施划临时停车泊位等措施,规范和方便市民停车。全力缓解市内停车供需矛盾,有效改善市区停车秩序。
5.加强城市交通管理。一是精心设计,优化组织。充分运用交通工程理论,科学渠化道路交叉口。交巡警部门应积极会同建设部门,对交通拥挤路口进行渠化改造,拓宽交叉口,增加进口车道数。提高道路通行能力。结合交叉口流量流向,合理设置道路车行道。以减少交通延误为主,科学实施信号灯配时。二是加强整治、规范秩序。打通支小路,促进城市道路“微循环”。会同城管、工商部门清理整治“马路市场”、“马路停车场”,加强路面执法,对各种严重交通违法行为和不文明行车行为依法严管,形成强大震慑力。三是加强对不道德行为道路使用者的宣传教育,提高广大交通参与者的素质,特别是抓好四类人的宣传教育工作。第一类是国家机关特种车辆驾驶员。教育他们克服特权思想,杜绝冲红灯、乱鸣笛、占用公交车道等违章行为,成为遵守交通法规和交通道德的模范。第二类是出租车、中巴车驾驶员。通过严格有效的管理手段解决营运车辆只顾经济效益、不管交通法规、肆意行驶的现象。第三类是大型货车和过境货车驾驶员。严厉处罚货车超速行驶、占用小车道的违章行为。第四类是广大外来工等普通交通参与者,教育他们珍惜生命,不与机动车争道抢行。
新能源汽车的前景怎么
湖南省现行惠农政策:
一、粮食保护价:
为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促进粮食生产发展,2013年国家继续在粮食主产区实行最低收购价格政策,并适当提高最低收购价格水平。今年早籼稻、中晚籼稻最低收购价格分别提高到每50公斤132元和135元,比2012年分别提高12元和10元。
二、种粮补贴:
种粮补贴主要包括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资综合补贴三个方面。湖南省严格执行“稳定政策、及时兑付”的基本原则,足额、及时地拨付到农户“一折通”账户,确保用于农业生产,促进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
粮食直补
(1)、计算方式:按计税面积中的实际种粮面积进行补贴。
(2)、补贴金额:平均每亩补贴13.5元。
良种补贴
(1)、计算方式:按计税面积中的实际种粮面积进行补贴。
(2)、补贴金额:
①、早稻平均每亩补贴15元。
②、中稻平均每亩补贴15元。
③、晚稻平均每亩补贴15元。
④、棉花平均每亩补贴15元。(从2009年开始,国家对棉花实行良种补贴全覆盖,财政部、农业部文件(财农[2009]440号)《关于印发中央财政农作物良种补贴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明确规定每亩棉花良种补贴为15元。湖南省自2011年以来,按农户实种棉花面积,由县级财政取与粮棉油等农作物相同办法,实行一卡通直接补贴到户。到目前为止,2012年前的棉花良种补贴已全额补贴到位。)
⑤、油菜平均每亩补贴10元。
⑥、玉米平均每亩补贴10元。
⑦、小麦平均每亩补贴10元。
农资综合补贴
(1)、计算方式:按计税面积中的实际种粮面积进行补贴。
(2)、补贴金额:对种粮农民农资综合补贴的发放标准为每亩80.6元。
三、农机具购置补贴:
总体要求
以转变农机化发展方式为主线,以调整优化农机装备结构、提升农机化作业水平为主要任务,加快推进主要农作物关键环节机械化,积极发展畜牧业、渔业、设施农业、林果业及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注重扶优扶强,大力推广先进适用、技术成熟、安全可靠、节能环保、服务到位的机具;注重阳光操作,加强实施监管和廉政风险防控;推进补贴政策执行过程公平公开。
补贴范围与补贴标准
(1)、补贴范围。补贴耕整地机械、种植施肥机械、田间管理机械、收获机械、收获后处理机械、农产品初加工机械、排灌机械、畜牧水产养殖机械、动力机械、农田基本建设机械和其他机械等11大类31小类77个品目机具。属于上述品目范围,且已列入国家支持推广的农业机械产品目录或湖南省支持推广的农业机械产品目录(含年度调整)的产品,以及已进入2012年湖南省农机购置补贴且已列入企业所在地的省级支持推广的农业机械产品目录(2013年有效)的榨油机和旋耕机(耕幅≤0.9m),均纳入补贴范围。重点支持插秧机、拖拉机和收割机等机具的发展;满足全省所有农民水稻机插秧机具购置补贴需求。
(2)、补贴标准。实行定额补贴,即同一种类、同一档次农业机械在全省范围内实行统一的补贴标准。一般不超过近三年平均销售价格的30%。水稻育插秧机械产品补贴50%。所有补贴机具单机补贴额不超过5万元。具体机具补贴额详见《湖南省2013年农机购置补贴机具补贴额一览表》。
补贴对象
补贴对象为纳入实施范围并符合补贴条件的农牧渔民、农场(林场)职工、从事农机作业的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单个农户或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年度内享受补贴资金总额30万元以上的,由县级农机购置补贴领导小组研究审定,并报省、市农机、财政部门备案;单个农户或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年度内享受补贴资金总额50万元以上的,经市州农机局审核后报省农机局审批,并报省财政厅备案。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取先来先得后来后得、顺序排队、公开摇号等农民易于接受的方式确定补贴对象。
经销商确认
由农机生产企业自主推荐的经销商到注册所在地的县市区农机主管部门申请备案,县市区农机主管部门核实其资质并汇总上报市州农机主管部门。市州农机主管部门汇总所辖县市区农机主管部门报送的汇总表报省农机局。省农机局汇总全省经销商信息,建立全省具备农机购置补贴产品经销资质的农机经销商信息库,并向社会公布。农机生产企业登陆“湖南省农机购置补贴信息管理系统”,从农机经销商信息库中自主确定年度经销商,并对其进行授权,颁发农业机械购置补贴产品经销商资格标识。
补贴操作程序
(1)、申领指标购机。符合补贴条件的购机意向者到户口所在地(或工商注册所在地)的县政务中心、县级农机部门、县级农机部门授权的乡镇(农机站)、农机部门在农机专业市场设立的受理点申请购机补贴指标。购机补贴受理点将申请信息录入补贴系统,县级农机部门根据资金使用方案及优先补贴条件对申请购机者通过网络审核,审核通过后由受理点打印并向申请人补贴指标确认书。申请人在领取指标确认书后5日内在全省范围内自主选择具有农机补贴产品经销资质的经销商全价购机,经销商向购机者出具、售后服务凭证和《经销企业供货表》。
(2)、申请补贴。购机者在购机后一个月内携带本人居民(或组织机构代码证)原件及复印件、“补贴指标确认书”、购机原件及复印件、《经销企业供货表》原件、惠农补贴“一卡通”存折原件及复印件(存折姓名与购机者姓名不一致时,要携带户口簿并复印户主页和本人页)、实行牌证管理的机具的《行驶证》原件及复印件到乡镇人民申请补贴。
(3)、补贴公示。乡镇农机站归纳整理受理的补贴机具信息,生成《湖南省农机购置补贴机具公示表》,报乡镇人民。乡镇人民每月在购机者所在村的村部公示,同时公布乡镇和县市区农机、财政、纠风等部门的举报电话。公示期为7天。
(4)、机具核实。乡镇人民受理购机者申请后,15日内组织农机专干、驻村干部或村委会负责人实地核实购机者所购机具,见人(购机人)见机(购置的补贴机具)见票(购机)后在《湖南省农机购置补贴申请核查表》逐项签字确认。跨区作业机具必须回申请补贴的乡镇接受核实,县级农机部门和乡镇相关人员要及时主动上门核查;购机户如无特殊情况,在规定的日期内未回申请地接受核实的,视为放弃补贴。
(5)、发放补贴。县级农机部门根据复核结果,确认资料齐全无误且公示期满无异议后,出具结算文件报县财政局。县财政局15日内审核,并通过惠农补贴“一卡通”将补贴资金发放到卡。
退货规定
符合农机产品“三包”之退货规定购机户要求退货或购销双方协商同意退货的,可以退货。已申请补贴但补贴资金尚未发放的,补贴产品经销商在购机上签署“同意退货”并加盖公章,及时告知县级农机部门,县级农机部门在系统中将相关补贴信息作废;乡(镇)财政所在购机上签署“补贴未发,可退货”意见,并加盖公章后,补贴产品经销商方可退货。补贴资金已发放的,购机者先将所领补贴款全额汇入财政惠农补贴“一卡通”专户,乡(镇)财政所和县级财政部门先后在购机上签署“补贴已退,可退货”意见并加盖公章后,补贴产品经销商方可退货,须及时告知县级农机部门,县级农机部门在补贴系统中就相关补贴信息进行备注说明。
信息公开
实行农机购置补贴信息网络化管理,在省农机化信息网、农机购置补贴信息网或地方门户网站,可以查阅补贴实施方案、补贴额一览表、支持推广目录、补贴经销商名单、操作程序、投诉举报受理电话等信息。各县市区农机局每半月公布一次补贴资金实施结算进度。县级政务公开系统公布资金实施进度以及每名购机户的相关信息。年末,县级农机部门以公告的形式将享受补贴的农户信息和补贴政策落实情况,在县级人民网站或农机部门网站上公布,5年内可随时查阅。
有关纪律
有关部门不得指定经销商;不得违反规定程序办理补贴手续;不得对购机者,特别是本省范围内跨县购机农民申请办理补贴设置任何障碍;不得将年度补贴机具补贴额一览表外的产品纳入补贴范围;不得向农民和企业以任何形式收取没有收费依据的任何额外费用;不得以任何理由拖延发放补贴资金。任何人不得以或真购机形式办理补贴。购机人不得委托经销商代办代签补贴指标确认通知书。违法违规者将受到严厉查处:对违法违规操作的经销商,列入“黑名单”并予公布,被列入黑名单的经销商及其法定代表人永久不得参与补贴产品经销;对违法违规操作的生产企业,取消其产品补贴资格;对违法违规性质恶劣的生产或经销企业,建议工商部门吊销其营业执照。对套取补贴资金、乱收费、搭车收费、延期发放补贴资金、有组织有预谋倒卖补贴机具等严重违法违规行为,实行严格的责任追究,涉嫌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四、养殖业主要惠农政策
生猪产业发展扶持政策
(一)能繁母猪补贴。
1、补贴对象
全省所有饲养能繁母猪的场(户),包括规模养殖场、养殖户、种猪场和散养户。纳入补贴范围的能繁母猪指产过一胎仔猪、能继续繁殖仔猪的母猪,又称成年母猪或基础母猪。
2、补贴标准
每头能繁母猪补贴100元,补贴资金由国家承担。其中中央财政负担60%,地方财政负担40%。
(二)能繁母猪保险和育肥猪保险
1、能繁母猪保险。按每头能繁母猪保额1000元,保费按6%计,即60元。其中中央财政负担28.8元,省级财政负担19.2元,农民负担12元。
2、育肥猪保险。按育肥猪保额500元,保费按3.5%计,即17.5元。所缴纳的保费,中央财政补贴10%,省财政补贴10%,市、县级补贴不少于10%。即中央财政1.75元、省级财政1.75元、市县级财政1.75元、农民负担12.25元。赔偿金额按照投保育肥猪生长发育不同阶段的体重实行定额赔偿。当发生高传染性疫病实施强制扑杀时,保险人按200元对每头育肥猪赔付。
(三)生猪良种补贴
1、补贴对象
49个项目实施县(市、区)内使用良种猪精液开展人工授精的母猪养殖者,包括散养户和规模养殖户(场)。
2、补贴标准
对母猪养殖者购买良种公猪精液给予补贴。每实施一胎人工授精补贴20元,每头母猪每年补贴40元。
(四)生猪调出大县奖励政策
2012年,国家继续对我省生猪调出大县(市、区)实行奖励扶持政策。奖励资金主要用于生猪规模养殖场(小区)的标准化改造、排污处理设施建设、良种引进、贴息、动物防疫服务等项目建设。2012年,我省生猪调出大县62个,中央奖励资金4.848亿元。
(五)税费优惠政策
对从事生猪养殖、加工、综合利用以及为生猪生产、加工、流通服务的行业,按照国家有关政策,给予税收优惠。继续实行饲料产品的税收优惠政策。
(六)用地用电政策
1、用地政策。在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前提下,鼓励合理利用荒山、荒地、滩涂等发展生猪养殖。对本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和畜牧业合作经济组织,按照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兴办规模化畜禽养殖所需用地按农用地管理,作为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用地,不需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其他企业和个人兴办或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和畜牧业合作经济组织联合兴办规模化畜禽养殖所需用地,实行分类管理,畜禽舍等生产设施及绿化隔离带用地作为农用地,不需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管理和生活用房、疫病防控设施、饲料储藏用房、硬化道路等附属设施,属于永久性建筑物,其用地可比照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管理,依法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
2、用电政策。农业生产中的养殖业用电,统一按农业生产电价执行。
草食动物发展扶持政策
(一)草食动物良种补贴
1、补助内容及补助标准
一是对我省1.8万头荷斯坦奶牛实施良种冻精补贴,完成推广冻精3.6万支。按照每头能繁奶牛每年使用2剂冻精,每剂冻精补贴15元。二是对我省22万头肉用牛实施良种冻精补贴,完成推广冻精44万支。按照每头能繁母牛每年使用2剂冻精,每剂冻精补贴5元。三是对我省推广应用的1000只山羊种公羊实施良种补贴。山羊种公羊一次性补贴800元。
2、补贴对象
一是项目县内使用良种精液开展人工授精的奶牛、肉牛养殖场(小区、户)。二是项目县内使用良种公羊开展品种改良且存栏能繁母羊30只以上的山羊养殖场(小区、户)。
3、补贴范围
荷斯坦奶牛良种补贴在全省范围内开展。肉牛良种补贴项目建设任务在存栏能繁母牛5000头以上的县实施。山羊良种补贴项目建设任务选择在存栏能繁母羊2万只以上且实施地方良种保护的县实施。
(二)奶牛政策性保险制度
为有效保障奶牛养殖安全,国家建立奶牛政策性保险制度。每头奶牛的保额是4000元,保费为5%,即200元,由中央财政补贴30%,省财政补贴30%,其余保费由养殖户、养殖企业和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承担。
动物防疫优惠政策
(一)免费强制免疫政策
国家对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和猪瘟等四种重大动物疫病实行免费强制免疫,所需疫苗经费全部由中央和地方财政负担。
(二)畜禽强制扑杀补助政策
对因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和患布鲁氏杆菌病、结核病而强制扑杀的畜禽,国家对受损农户给予补助。扑杀补助标准为:猪600元/头、牛1400元/头(奶牛3000元/头)、羊300元/只,家禽10元/只。畜禽扑杀补助经费实行补助与饲养户负担相结合,饲养户负担20%,中央、省、市、县财政补助80%。禽流感扑杀补助经费由中央和地方财政负担。
(三)规模猪场病死猪无害化处理补助
1、补助对象
全省所有年出栏生猪50头以上,按省畜牧水产局、省财政厅《关于做好生猪规模化养殖场无害化处理补助相关工作的通知》(湘牧渔发〔2012〕49号)要求,对病死猪进行无害化处理的生猪规模化养殖场(小区)。无害化处理的猪是指病死猪,不包括强制扑杀的猪。
2、补助标准
规模化养殖场(小区)养殖环节病死猪无害化处理费用每头给予80元的补助,中央财政对湘西自治州、其他地方分别给予60元、50元的补助,地方财政分别承担20元、30元。2012年中央财政下达我省补贴资金4750万元。
(四)降低动物及动物产品检疫检验收费标准
1、从2012年1月10日起,我省改革检疫收费计征方式,降低收费标准。检疫收费统一改定额征收。为促进畜牧业规模化标准化发展,对成批出栏的动物按出栏数量分别按规定收费标准的60%、40%计收产地检疫费,对规模屠宰场按日屠宰数量分别按规定标准的60%、40%、20%收取屠宰检疫费。
2、对检疫合格的动物及动物产品开具和更换《动物检疫合格证明》,以及使用检疫标志、诊疗许可证、执法文书、牲畜耳标等动物卫生监督证章标志,不向管理相对人收取工本费;对屠宰、经营、运输的动物以及动物产品进行样、留验、抽检,不重复检疫收费;对饭店、餐饮等单位和个人消费的动物产品不收取检疫费。
渔业渔政扶持政策
(一)停止六项涉渔行政事业性收费政策
1、从2009年1月1日起,停止征收渔业增值保护费、渔业船舶登记费、渔业船舶牌照工本费、捕捞许可证工本费、渔业船舶登记证工本费、渔业船舶检验费等6项涉渔行政事业性收费。
2、严禁各基层部门、乡镇、企业擅自向渔民收取码头费、埠头费、排污费、芦苇损失费等乱收费。今后,除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和院规定外,我省不再设立新的涉渔行政事业性收费。
(二)渔业柴油补贴政策
1、补贴对象
依法从事内陆捕捞及养殖并使用机动渔船的渔民和渔业企业。渔船不得作为补助对象。
2、申领条件
(1)所从事的渔业生产符合《渔业法》等法律法规规定。
(2)内陆捕捞机动渔船持有合法有效的渔业船舶证书(证件),并在一个补助年度内从事正常捕捞生产活动时间累计不低于三个月。内陆捕捞渔船船数和功率数控制在农业部2011年(依据农办渔〔2012〕164号)核定数据范围内,并纳入省级数据库管理。
(3)养殖渔民(渔业企业)持有合法有效的水域滩涂养殖使用证(以下简称养殖证)和渔业船舶证书(证件),使用养殖机动渔船从事正常养殖生产活动。
3、补助用油量核算原则
(1)、补助用油量的核算原则上以2008年为上限(财建〔2009〕1006号)。农业部根据省级渔业主管部门上报的渔船和养殖证等情况,考虑增、减变化因素,商财政部核算确定补助用油量。
(2)、内陆捕捞机动渔船补助用油量按照捕捞作业类型和渔船主机总功率进行核算确定。养殖机动渔船补助用油量按照养殖证确认面积和实际使用的养殖机动渔船功率情况进行核算确定,单位养殖水面标准可补助养殖机动渔船主机功率不得超过1.4千瓦/公顷,小于1.4千瓦/公顷的,按实际功率数核准。
(3)我省按照农业部制定的机动渔船用油量测算参考标准执行(《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内机动渔船油价补助用油量测算参考标准的通知》农办渔〔2010〕1号)。
五、土肥主要惠农政策
(一)、测土配方施肥
补贴依据:《农业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12年测土配方施肥补贴项目实施指导意见>的通知》(农办财〔2012〕42号)。
补贴范围:全省108个测土配方施肥补贴项目县市区。
补贴对象:承担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任务的农业技术推广机构。
补贴方式:技术推广补贴。
补贴环节与标准:根据实际需要适当补助到以下环节:取土化验、田间试验、科学制定配方、应用县域耕地管理信息系统开展耕地地力评价、测土配方施肥专家咨询系统应用、示范展示、施肥信息上墙、施肥技术指导服务、项目管理等,其中项目管理费不超过项目补贴资金的2%。
(二)、土壤有机质提升
补贴依据:《农业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12年土壤有机质提升补贴项目实施指导意见〉的通知》(农办财〔2012〕81号)。
补贴范围及对象:项目区农户。
补贴方式:物资补贴。
补贴环节与标准:2013年,在30个县市区实施秸秆还田腐熟补贴面积300万亩,每亩补贴15元,全部用于购秸秆腐熟剂产品供项目区农户施用;在10个县市区实施地力培肥综合技术补贴面积25万亩,每亩补贴30元,全部用于购商品有机肥;在6个县市区实施绿肥种植补贴面积15万亩,每亩补贴15元,全部用于购绿肥。
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
发展中国家应怎样避免经济危机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给大家带来了越来越多的便利。目前大家的消费观念都更新了,新能源汽车更受认可。国家政策对新能源汽车的支持也促进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很多人基本都选择了新能源汽车。最近汽车编辑看到了这样的问题。新能源汽车前景如何?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问题。你怎么想呢?
新能源汽车前景如何:数据分析
从数据分析来看,,新能源汽车产销量第一大国已经稳坐宝座。
1月11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召开信息发布会,公布中国汽车产业经济运行情况。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达到79.4万辆和77.7万辆,同别增长53.8%和53.3%,产销增速分别提高2.1和0.3个百分点。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比2.7%,比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
此外,全球新能源乘用车累计销量120万辆。从国别来看,中国仍是全球最大的新能源乘用车市场。中国新能源乘用车销量突破57.8万辆,占比46.70%。美国排名第二,销售近20万辆新能源汽车。
经过多年的持续快速增长,我国电动汽车产业市场已经位居世界第一,的补贴政策相当有效。
新能源汽车前景如何:政策调整
第二,从产业政策来看,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正在调整中前行。
2016年以来,国家进一步加强了对行业的监管和整治。,国家先后出台并调整了《乘用车企业平均油耗核算办法(CAFC)》、双积分等多项政策。同时提高了准入门槛,颁布了《新能源汽车整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条例》,对提高企业产品的开发、生产、一致性保障和售后能力提出了要求。
去年实施的新补贴政策,反映了国家对产业调整和发展支持的具体政策变化,即通过四个:加强&rdquo做好调整完善工作:强化技术、强化退坡、强化使用、强化监管。
在这样一系列的推动和监督指导下,虽然没有前几年近300%的式增长,但仍保持了比去年明显的增长。与此同时,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占所有乘用车的比重也在逐年提高。在过去的一年里,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变得越来越理性和稳定,在调整中前进,这就是&ldquo后补贴时代。做好铺垫。
新能源汽车前景如何?
自2010年国家实施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以来,补贴金额逐年下降,补贴车辆的规范逐年提高。不久前,在钓鱼台国宾馆举行的中国电动汽车100强委员会上,理事会陈清泰在接受媒体访时指出,这表明希望市场力量推动新能源汽车发展,政策补贴是为电动汽车发展提供增长空时间和争取时间。随着市场的发展,应该适时退出干预。日益严格的补贴规定势必会推动和迫使企业进行技术改进和成本调整,逐渐展现出市场优胜劣汰的残酷竞争。过去骗取补贴不求上进的道路会变得更加坎坷。拿大份额不投票走人的企业和没有竞争力的小企业,必然会遭受前所未有的打击,甚至被淘汰。
今天,边肖汽车的分享到此结束。以上是边肖汽车共享的新能源汽车前景。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势不可挡。未来是新能源汽车的时代,那么你准备好了吗?你家有这样的新能源车吗?我希望共享汽车边肖可以帮助我的朋友。如果你想了解更多,请关注汽车边肖。
百万购车补贴
日本经济在世界上的地位如何?优势有哪些?
近年来全球经济经历了股市频繁波动、经济严重衰退、世界局部地区动荡和反恐战争,以及恐怖活动猖獗等一系列负面因素的打击,持续了多年的低迷。据世界银行统计,2001年和2002年全球经济分别仅增长了1.5%和1.7%,虽然同期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高于全球经济增长,但增长也同样缓慢。2003年随着伊拉克战争的结束,影响全球经济的不确定因素在逐步减少,与此同时,在美国经济复苏和亚洲经济平稳增长的带动下,全球经济复苏步伐加快的迹象逐步显现,全球经济增幅达到2.7%。延续2003年的全球经济出现转机,2004全球经济复苏步伐明显加快,预计年增幅可望达到4%。由于目前西方发达国家经济的复苏和亚洲经济的稳定增长,使得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平稳,预计2004年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率可达到6.1%(高于2003年的5.2%)。2005年和20%年如果油价依然居高不下,以及发达国家经济增长放缓,将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构成一定的威胁。如果油价有所回落,全球经济将继续保持增长态势,不出现意外情况,预计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可达到5.4%和5.1%。
一、亚洲经济强劲增长
目前,亚洲国家经济发展依然面临着国际政治、形势严峻的考验,其中在政治上包括地区形势动荡、安全问题突出、恐怖活动依然猖獗,以及随时有可能出现的各种突发件。在经济上,尽管2005年仍将保持一定规模的增长,但强劲复苏的背后潜在的风险也在加剧,如油价的波动、新的通货膨胀压力、金融领域的不稳定性,以及经济活动减弱正在显现,许多不确定因素使亚洲经济前景不能过于乐观。
(一)亚洲经济持续增长的原因
2001~2002年期间,亚洲地区一些主要国家经济增长放慢,出口需求下降,并影响到金融市场的稳定,尤其是部分新兴市场受外部环境的影响相当严重,再加上美国等西方国家经济严重衰退,进一步加剧了亚洲经济增长下滑的趋势。
亚洲国家(不包括日本)经历了两年的经济增长下滑后,2003年开始出现转机,经济增长达到6.5%。尽管2004年亚洲国家经济受到国际油价居高不下和中东局势动荡,以及各种恐怖等不利因素影响,但经济增长依然强劲。为此,近期亚洲开发银行将2004年亚洲国家经济增长率的预测从4月的6.8%调高到了7%,这是自亚洲金融危机以来亚洲国家出现的最快增长,预计2005年将继续保持较高的增长水平,但有所下降,为6.2%。尽管经济强劲增长,油价上扬,但预计2004年亚洲地区的通货膨胀率仅为3.7%,比原先预测的低0.5个百分点。目前亚洲经济能够保持高速增长态势,其主要原因之一是中国经济增长强劲推动了亚洲经济的增长。2003年中国经济增长率达到了9.1%,国际社会普遍认为,2004年中国经济增长将依旧保持高速增长,预计增长幅度与2003年相差无几。另一个主要原因是,近年来亚洲国家经济自主发展能力不断增强,同时区域内贸易合作进一步加强,减少了因区域外部国家消费不振和经济低迷带来的冲击。再有,亚洲已经从金融危机的阴影中摆脱了出来,金融领域相对稳定。2004年以来,亚洲各国货币持续保持稳定,而且股市开始普遍回升,金融市场进一步活跃,这对当前亚洲经济的发展增添了新的活力。与此同时,由于全球经济和国际贸易的强劲复苏,2004年亚洲地区出口增长强劲,消费和投资也进一步复苏。预计2004年亚洲地区出口增长18%,在经济扩展和油价上涨的同时,进口增长更为迅速,预计进口增长21%。
(二)各区域经济强劲发展
从亚洲各区域经济发展形势看,均有长足的发展。
2004年,东亚地区依旧保持着高速发展态势,预计经济增长达到7.3%,其中中国增长率将超过9%;中国香港达到7.5%;受政治因素的影响,中国台北经济复苏比预期的要放缓,增长率为6%;由于出口减缓和国内需求不旺,韩国经济增长率约为5.2%。2004年拉动东亚地区经济增长强劲的主要因素是,需求持续旺盛、投资增长加快和进出口贸易繁荣。预计2005年东亚经济增长将有所减缓,
2004年东南亚地区经济增长仅次于东亚地区,大多数国家经济进一步复苏。消费和投资是当前东南亚地区经济持续增长的动力,预计2004年东南亚经济增长率可达到6.2%。其中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的经济表现最为突出。由于新加坡官方将第三季度经济增长预期上调至7.8%,第四季度预期上调至6.2%,从而全年经济增长预期从7%大幅上调到了8.4%,这将是新加坡四年来最快的增长幅度。一年来,由于马来西亚国内需求出现大幅度反弹,出口增长较快,经济发展有了新的动力,经济增长率上调到7%。泰国和越南继续保持着可观的增长势头。印尼和菲律宾经济得到改善,但增长速度仍然相对缓慢。预计2005年东南亚地区经济增长率将随着亚洲经济的放慢而略有回落,为5.7%。
2004年发展中国家经济状况及前景展望 来自: 第一范文网
2004年由于南亚地区主要国家印度的经济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和巴基斯坦经济改革增强了国力,预计该地区经济可望实现6%的增长率。但随着油价的上涨,通货膨胀率高于预期,可达到5.5%。2005年印度经济发展有可能受农业减产的拖累,经济增长出现下滑,而巴基斯坦有望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受印度经济发展减缓的影响,2005年南亚经济增长也将减缓,预计为5.9%,如果油价继续在高位徘徊,通货膨胀率也将上升,有可能达到6.5%。
2004年中亚六国经济增长主要受益于石油、天然气和矿产品以及棉花价格的上涨,预计经济增长达到8%。其中阿塞拜疆、哈萨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由于受石油和天然气价格的上涨,石油和天然气领域的投资和出口收入大幅增长,经济出现快速增长。而吉尔吉斯、塔吉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在矿产品和棉花价格上涨的拉动下,经济增长普遍提升。尽管2005年国际油价和矿产品价格有可能回落,但中亚六国的石油、天然气和矿产品出口量将继续增加,经济增长也将保持在2004年的水平,甚至高于现有水平。
(三)亚洲经济仍面临着各种考验
当然,目前亚洲地区在经济复苏过程中也有许多令人担忧的问题。在地区政治形势上,2004年以来东南亚一些国家和地区政局动荡、恐怖主义盛行,导致这一地区安全与政治环境恶化,在一程度上阻碍丁东南亚地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特别是战后伊拉克局势和整个中东局势的动荡,导致亚洲的安全环境更加严峻,对亚洲的旅游业造成了严重的冲击。目前,旅游业占亚洲国家国内生产总值的近9%,7%的就业机会也来自旅游业。伊拉克战争后,恐怖袭击以及恐怖威胁的不断增多,严重影响了亚洲特别是东南亚旅游业的发展。在经济形势上,亚洲国家和地区仍存在着严重的隐患,特别是金融领域隐患依旧突出,如一些国家和地区的企业债务负担沉重,银行业存在着多种潜在危机,来自金融领域的潜在威胁始终存在。再有,亚洲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消费地区,石油的需求量在近10年的时间里增长了50%以上,占全球总需求增长量的约80%。随着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亚洲对石油的需求还在进一步增大。由于亚洲许多国家和地区严重依赖石油进口,因此目前中东局势的动荡对亚洲经济进一步发展构成的最直接的威胁就是石油供价格的上涨。2004年国际油价持续上涨,目前虽有所回落,但随着中东局势的进一步动荡国际油价仍居高不下,甚至还有可能再度攀高。目前油价的居高不下首先加大了亚洲许多国家和地区的石油进口,一些国家贸易盈余大幅度减少,削弱这些国家偿还债务的能力。其次,油价的高企使企业生产成本增加、效益下降,同时导致通货膨胀有所抬头。
论文2004年发展中国家经济状况及前景展望来自
在未来经济发展中,亚洲将面临来自全球范围内各种不稳定和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因此,加强区域内部的合作对亚洲未来经济发展就显得更加必要。其中区域内部的合作既包括经济上的,也包括政治上的,特别是在共同打击恐怖主义上的合作,对亚洲地区安全和经济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受各种政治、经济因素影响,2005年亚洲国家经济增长将放慢,主要原因是预计部分国家和地区经济增长将进一步减弱,但进出口贸易仍将旺盛,预计出口将增长11%,进口将增长14%。在石油价格继续高位徘徊的情况下,经常性项目盈余将进一步减少,通货膨胀率将继续攀升,可能达到4.4%。同时,高油价也将有可能导致石油进口国经济增长的明显放缓。另外,2005年美国、日本和欧盟经济增长有可能出现下滑,再加上目前发达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现象日益突出,可能会在今后拖累全球经济的增长,影响亚洲地区经济的发展。因此,取有效的宏观经济政策适应全球经济发展的变化,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取必要措施防范各种风险,才能应对随时可能出现的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冲击,保障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非洲经济依然面临着严峻挑战
受全球经济复苏的影响,2003年非洲经济出现了新的增长,达到3.6%,但受非洲内战的影响非洲经济发展依旧缓慢。2004年在全球经济复苏加快的带动下,非洲经济有了进一步的增长,预计全年可达到4.5%。其中东部非洲达到5.6%,中非5.3%,北非4.5%,南部非洲3.4%和西非3.2%。预计2005年非洲经济仍将出现进一步增长,有望达到5.4%。
(一)非洲的经济发展形势
2003-2004年非洲在全球经济逐步复苏的带动下经济出现了新一轮增长。2004年非洲的经济发展主要受益于世界各国需求的增加和国际市场石油以及其他初级产品价格的攀升。受全球经济强劲复苏的影响,2004年世界各国对非洲石油和其他初级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国际市场石油和其他初级产品的价格也随之上涨,从而对非洲的经济增长起到了推动作用。由于非洲石油和初级产品出口量的持续增长和价格的上涨,2003-2004年非洲初级产品出口收入大幅度增加,并带动了外资在非洲投资的增加,特别是跨国石油公司在非洲的投资进一步加大。目前非洲原油产量占全球产量的10%以上,预计到2010年有望上升到20%,仅美国原油进口总量中非洲能源所占比重将从目前的15%提高到2005年的25%。2004年由于海湾局势动荡,石油价格飙升,非洲的石油的重要性更加突出,迫使西方国家和石油公司加大了对非洲石油的进口和在非洲地区的开,从而使非洲产油国从中受益。此外,非洲有色金属、黄金、咖啡、茶叶、棉花等的出口收入2004年也有大幅度提高。
2004年发展中国家经济状况及前景展望 来自: 第一范文网
虽然目前非洲经济有所回升,但大多数非洲国家要实现2015年将贫困人口减半的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还有相当大的距离。要实现这个目标,非洲国家本世纪起需要年均经济增长保持在7%以上,而目前非洲55个国家中,只有极少数国家能够达到这一标准。长期以来,非洲国家的经济发展,主要是以初级原料产品的出口和国际直接投资,以及经济援助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但目前非洲国家仍然面临着国际直接投资和经济援助严重不足等各种困难,经济发展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
(二)非洲的贫困问题
长期以来,贫困始终是阻碍非洲经济发展的根本问题,也是国际社关注的问题,但至今仍没有得到明显改善。目前,非洲大陆的形势依旧十分严峻,战乱不断,艾滋病肆虐,债台高筑,与世界其他地区的差距日渐拉大。根据联合国有关部门提供的统计数字,拥有300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8亿多人口和55个国家的非洲,目前仍是世界上最贫穷的地区,贫困是非洲经济发展的最棘手问题。目前,非洲的国民生产总值仅占全球的1%,贸易总额仅占全球的2甲e,吸引外资仅占全球的1%,经济增长相对缓慢。据世界银行预测,到2004年底,非洲贫困人口增加近210万,每天生活费不足一美元的贫困人口增加约80万。另据世界粮农组织报导,目前由于战乱和自然灾害,非洲有近3000万人严重缺粮,其中东非占60%,约1800万人。特别是近年来肯尼亚由于持续干旱,有400多万人处于饥饿之中。与此同时,赞比亚、莫桑比克、津巴布韦等国家遭受洪涝灾害,计以百万人的食品安全受到威胁。另外,目前美国的大规模打击恐怖军事行动已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而非洲国家的外债、消除贫困化、防治艾滋病,以及地区冲突等问题被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所看淡,而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非洲的经济发展。为此,近年来许多非洲国家***多次强烈要求国际社会进一步重视非洲国家的问题,加大对非洲的经济援助,并消减对非洲国家进口产品的关税壁垒。此外,他们还呼吁非洲国家应不断发展自身能力,加强非洲国家间的协调,深化适应性的经济结构调整,依靠非洲国家的力量解决地区冲突等,以逐步建立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从而减轻因恐怖和西方国家打击恐怖主义军事行动给非洲经济带来的严重影响。
(三)非洲的债务问题
严重的债务问题是困扰非洲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到2000年底,虽然非洲国家的外债状况有所改善,但积欠外债总额超过了3800亿美元,比20世纪90年代初不到3000亿美元增加了近27%,平均每年增加约100亿美元,债务总额约占全球债务总额的13%,占发展中国家的15%。非洲国家每年近25%的财政收入用于偿还外债。2002年非洲国家由于还债能力减弱,债务负担更加沉重,债务总额接近3900亿美元,其中年内非洲国家被要求偿还的就高达近210亿美元,约有近130亿美元没能按期偿还。2003年非洲国家债务形势进一步恶化,接近4000亿美元,预计2004年超过4]00亿美元。据有关机构预计,在今后几年中非洲国家的外债总额不仅将大大增加,而且无法按期偿还的也将大幅度增加。由于近年来债务危机的加剧,使许多非洲国家新的大幅度减少。例如2001年和2002年,非洲国家从国际金融机构所获得的新的分别比上年减少了约6.4%和6%,2003年减少了6.2%,预计2004年超过6.5%。尽管2004年6月的八国集团首脑会议同意把减免贫穷国家债务再延长两年,并表示将提供更多的免债和援助项目,但这些减免只占非洲债务的一小部分,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四)非洲的贸易问题
对外贸易在非洲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国民经济的增长和主要外汇来源是通过对外贸易来实现的,其主要的贸易往来是美国和欧洲地区。近年来,非洲国家为了经济发展不断扩大出口,同时随着美国和欧洲等西方国家对非洲制造业产品需求的增加,非洲的出口增长从1998年的3.1%增加到2000年的3.4%。但近年来,由于西方国家实行反倾销和补贴等贸易保护主义政策,以及自由贸易协定实施的速度缓慢,使非洲国家贸易发展出现缓慢趋势,依旧徘徊在3.4%左右。1999年以来,西方国家每年用于农业补贴高达3000亿美元,相当于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国民生产总值的总和,并对发展中国家主要出口的农畜产品进口征收关税超过100%。估计,由于西方国家实行的限制进口政策,发展中国家每年损失的出口收入超过了1500亿美元,其中非洲国家的损失十分可观。由于西方国家进一步加大了贸易保护主义力度,使非洲出口贸易成为西方贸易保护主义的牺牲品。长期以来,非洲经济增长依然严重依赖初级产品的出口,国际市场价格的波动对非洲经济的影响十分明显。而且,非洲的其他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竞争力处于劣势,再加上发达国家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也进一步限制了非洲产品的出口。
2004年发展中国家经济状况及前景展望 来自: 第一范文网
另外,由于地缘政治不稳和经济本身诸多不确定因素始终笼罩着非洲,受其影响,未来非洲经济形势依旧存在着潜在的风险。在当前非洲内战不断和政局动荡不定的影响下,非洲国家经济发展依旧步履艰难。非洲部分国家长期政局的动荡,严重影响了国际机构和外资在非洲的经济援助与进一步投资,并影响了非洲的产品的生产能力和出口的进一步增加。同时,内乱和冲突带来的疾病、饥荒、环境恶化等问题,给非洲经济保持稳定发展带来更多的不确定因素。
三、拉美经济摆脱困境
2003-2004年,拉美国家逐步走出经济和金融困境,经济出现恢复性反弹。特别是2004年,拉美经济显示出强劲增长势头,复苏态势得到进一步巩固。但目前在经济发展中依旧存在着许多难以克服的问题,未来经济形势仍不容乐观。
(一)经济进一步增长
2001-2002年,拉美国家受阿根廷、巴西经济和金融形势持续恶化的影响,经济发展陷入困境,再加上随着全球经济普遍陷入衰退,特别是受美国经济衰退的影响,拉美国家经济出现严重下滑。拉美国家与美国经济有着紧密的联系,美国经济的发展变化直接影响到拉美国家的经济走势。因此,2001年和2002年美国经济的衰退和遭受恐怖袭击带来的重创,为拉美国家经济带来了厄运,甚至比美国的衰退更为剧烈。2003年美国经济开始全面复苏,由于经济基础比较薄弱,拉美地区经济复苏依然乏力,经济增长仅有1.5%,但与2002年负0.6%的增长相比,拉美经济也在逐步回升。2003年以前,导致拉美外国投资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拉美各国经济普遍衰退,一些国家发生金融动荡,部分国家经济政策摇摆不定,以及许多国家货币贬值。
2004年以来,随着拉美国家逐步消除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以及受美国经济强劲复苏的影响,大多数国家经济状况出现进一步好转,许多国家经济复苏势头强劲,,预计2004年拉美地区经济增长可达到4.7%。其中,委内瑞拉、乌拉圭和阿根廷三国2004年的增长率预计分别达到12%、9.5%和7.1%。同时,厄瓜多尔、巴拿马、智利、秘鲁、墨西哥、巴西、哥伦比亚和哥斯达黎加经济也呈现稳定增长势头。2004年拉美对外贸易连续第三年实现顺差,预计全年顺差额达到385亿美元。2003年拉美资本外流净额由2002年的400亿美元下降至150亿美元,2004年资本外流进一步减少,外部投资也出现回暖迹象,因此拉美2004年国际收支状况进一步改善,这表明拉美经济状况在不断好转。虽然目前拉美经济仍在困难中徘徊,金融状况难以根本好转,但2004年拉美经济开始复苏,流入该地区的外资也逐步增加。拉美国家经济2004年普遍增长主要得益于全球经济和美国增速加快,以及国际市场需求回升。在美国、日本和亚洲等主要国家和地区经济的带动下,全球经济快速复苏,国际市场需求旺盛,拉美原料和石油出口国的收入因此大大增加。拉美地区多数国家属外向型经济,因此,拉美经济复苏首先得益于外需的增长。2003年下半年以来,全球经济特别是美国经济快速复苏,国际需求转旺,从而带动了拉美地区的出口。由于2004年全球贸易预计增长8%,这为拉美国家提供了更多的对外出口机会。同时,拉美国家加强了区域性经济合作,推动了自身经济发展的能力,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各国抵御金融风险的能力。此外,初级产品和石油出口占拉美国家出口的30%以上,是拉美经济的重要支柱。2003年以来国际市场初级产品和石油价格的大幅度幅上涨,也使许多拉美国家的出口收入进一步增加。另外,在经历了2002年拉美金融危机之后,阿根廷从困境中摆脱了出来,经济增长势头增强,这为整个拉美地区经济增长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基础依然薄弱
近年来,拉美经济形势始终处于动荡之中,金融危机与经济衰退相继接踵而来,总是不能稳定。90年代拉美经济的平均增长速度为3.3%,但是由于拉美许多国家经济和金融领域十分脆弱,一旦受国内或地区以及国际不利因素的影响,经济和金融形势随时有可能出现新的危机,因此今后拉美的经济前景仍不容乐观。2004年拉美经济尽管已出现比较强劲的复苏,但依然面临着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第一,许多拉美国家经济严重依赖附加值较低的初级产品出口,一旦国际市场上初级产品价格下滑,其出口必然受到严重影响,市场上价格的波动将是今后拉美国家对外出口和出口收入不确定和不稳定的重要因素。第二,外向型经济是拉美经济增长的传统模式,经济的发展主要依赖于对外贸易和国际投资,一旦国际贸易环境恶化,外国投资不振,将严重影响拉美经济的发展。这种对外依赖程度较高的经济模式是未来拉美经济发展的潜在隐患。拉美国家要保持长期可持续性的经济增长,一方面需要各国在国内市场挖掘经济增长的动力;另一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强本地区的区域合作。第三,一些拉美国家金融和政局动荡的风险依然存在,一旦任何一个国家的金融和政局动荡,将波及整个拉美地区。在金融领域,由于拉美地区各国国内多年来储蓄偏低,抗风险能力脆弱,一有风吹草动金融危机有可能再次卷土重来。
2004年发展中国家经济状况及前景展望 来自: 第一范文网
(三)前景不容乐观
目前拉美经济出现的强劲增长并不稳定,增长既有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影响,也有经济陷入低谷后的恢复性回升的程度和可能。如果国际和地区环境发生变化,或该地区出现严重的突发件,拉美经济的增长将很难维持,甚至出现经济或金融形势的动荡。当然,未来拉美经济也有乐观的一面。首先,拉美经济已经渡过了艰难时期,经济开始全面恢复,正处于增长时期;其次,地区形势趋于稳定,政治环境的逐步稳定有利地区经济的发展;再有,区域性合作不断加强,有利于本地区自身的发展。另外,由于外部环境对拉美经济的影响十分明显,因此今后几年拉美经济能否继续保持较高的增长,在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美国经济和全球经济能否持续复苏和进一步增长。预计,2005年和2006年如果不出现意外,拉美经增长将有所放慢,均在3.7%左右。
四、发展中国家经济面临着严峻考验
随着西方主要国家刺激经济的实施,以及2003年全球经济的复苏,预计2004年全球经济总体运行好于2003年,经济复苏步伐将在2003年的基础上继续保持强劲态势。但全球经济运行中的一些不稳定和不确定因素,如能源价格较高、股市动荡、汇率频繁波动、消费需求增长不稳,以及局部地区动荡、恐怖活动猖獗、美国反恐战争是否会再次打响,都将会对全球复苏带来负面影响,导致全球经济波动甚至出现反复。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也将面临着来自各方面的考验,在困境中谋求进一步发展,在动荡中排除干扰保持经济形势的稳定。
对发展中国家未来的经济前景,有关国际机构也提出了警示,提醒有关国家和地区要警惕当前油价的剧烈变动、西方经济复苏的不稳定性、全球恐怖活动猖獗以及东亚和拉美金融体系的脆弱,将成为影响未来全球经济是否稳定的重要因素,也是影响发展中国家经济能否稳定增长的重要条件。目前西方国家和全球经济能否保持复苏的增长势头,国际金融市场是否能够保持稳定,以及打击恐怖主义活动是否有效和国际安全环境能否保障,将是影响今后发展中国家经济的主要不确定因素。另外,由于当前西方发达国家贸易保护主义盛行,在贸易上对发展中国家取种种贸易限制,以及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始终没有得到改变,这将进一步扩大西方发达国家与贫穷国家的贫富差距,这也是严重影响今后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又一重要因素。特别是对于最为贫困的地区和国家来说,如果这一状况得不到实际的改善,最为贫困的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前景将依旧令人忧虑。与此同时,如果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严重受阻,也将必然影响全球和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复苏。
当然,未来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依旧难以摆脱内外政治、经济因素的影响。从内部因素看,仍然会受到地区局部冲突、社会动荡、贫困加剧、债务沉重、技术落后等不利因素的影响;从外部因素看,国际政治、经济环境是否稳定对发展中国家有着重要的影响,将直接关系到国际社会对贫困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援助和投资。
由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特别是贸易、贫困和债务问题涉及到国际社会的方方面面,近年来,在许多国际金融和国际性会议上都把发展中国家最为贫困国家问题纳入重要议程,作为国际社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虽然目前有关国际机构就贫困国家债务减免、减少贫困等问题取了一系列措施,有利于缓解贫困国家的各种危机,增加官方经济援助,避免最为贫困国家经济状况进一步恶化,但西方发达国家还应从全球经济发展角度出发,从行动上更加重视贫困国家的发展问题,而不是热衷于西方的全球战略和对外政策。应积极地取确实可行的措施调整不发达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关系,减少全球化给贫困国家带来的风险,切实实施债务减免和经济援助,从而对解决发展中国家的贫.困和债务危机等问题起到真正的作用。对于贫困国家和地区来说,在经济上,也需要进行经济结构改革,调整有关经济政策,避免债务进一步加重;在政治上,减少战乱、稳定社会,创造一个有利于经济发展的社会环境。从整个国际社会来说,贫困国家和地区需要更为关注和国际援助。具体地说,从现阶段看,要逐步有效地解决贫困国家的经济发展难题,缓解债务危机和减少贫困,避免经济危机的发生,不能仅仅依靠一次或几次债务减免和经济援助来实现。要从根本上解决贫困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特别是贫困和债务危机,一方面需要良好的国际经济秩序;另一方面需要西方发达国家以及国际金融机构取有效措施,在减免部分债务的同时,也要支持贫困国家的经济发展,如降低利率,减少进口限制,提供必要的经济援助等,从根本上缓解贫困国家和地区的贫困现象和债务危机,才能使贫困国家和地区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
日本金融危机的情况:
一、日本未发生金融危机,而是发生了经济危机
国际金融危机对日本金融机构的直接打击有限,但对实体经济打击沉重。2008年第4季度实际GDP增长率骤降14.4%,创下战后以来的新低。2009年第1季度又降为14.2%。不仅如此,其他主要经济指标均开始出现雪崩式下滑。美欧市场的萎缩导致日本出口迅速下降,2008年度出口同比减少16.4%,贸易顺差下降了90%。2009年第1季度,出口下降26%。此前日本之所以从长达10几年的长期萧条中挣脱出来,主要是由出口扩大带动的。突如其来的国际金融危机对日本整个出口企业沉重一击,而汽车企业首当其冲,受害最重。出口产业受挫,引起工矿业生产迅速下降、设备投资下滑、企业经营恶化,而生产的减少以及企业效益的下降又引起就业形势的恶化,经济危机的特征十分明显。这说明在日本并未发生金融危机,而是发生了经济危机。
值得注意的是,日本经济急剧下滑,且比震源地的美国以及其他欧洲主要发达国家更严重,其主要原因在于,日本经济是在旧伤尚未痊愈的情况下,进入新一轮的周期性衰退,再加上国际金融危机的重创,因此表现出比美国和欧洲主要发达国家更严重的症状。
面对突如其来的金融危机,日本在2008年8月、10月和12月先后取了“紧急综合对策”、“生活对策”和“紧急经济对策”措施,被称为“火箭助推”。三次政策措施共投入财政资金12.4万亿日元,相当GDP的1.9%,预计将带动75万亿规模的事业投资。
三次经济对策主要包括支付定额消费补贴金(2万亿日元)、下调高速公路收费、改善就业政策、住宅减税、实施医疗、看护、社会政策等措施。同时,为了加强金融系统的稳定,出台了中小企业的融资对策(担保规模扩大到30万亿日元)、增加对金融机构的公共注资(12万亿日元)、成立银行等金融机构持有股票回购机构等。
在货币政策方面,日本银行主要取了以下措施:向短期金融市场大量供给资金,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向金融市场提供美元流动性,两次下调无担保隔夜拆借利率的诱导目标,2008年10月从0.5%下调至0.3%,12月从0.3%下调至0.1%。2008年12月,又实施购入长期国债、购买一般企业商业票据(CP)等特别措施。直到2009年6月,日本银行一直维持0.1%的低利率不变,继续增加货币的流动性。
鉴于2008年第四季度以来经济恶化速度加快,日本又于2009年4月决定出台新的“追加经济对策”,追加额高达15.4万亿日元,相当于GDP的3%,这是近年来最大规模的财政投资,预计带动56万亿日元的事业规模。据预测,此举将推升2009财年GDP增长率2个百分点。
上述一系列扩张性财政金融政策已初见成效。2009年5月份以来,日本一些主要经济指标开始出现若干回暖迹象,节能汽车减税及绿色补贴、定额消费补贴金等对策已产生效果。据预测,如果不实施经济对策,2009年度实际GDP将为超过-5%的负增长,而实施经济对策后,将维持在-3%左右。
二、后金融危机时期日本经济走势
尽管本次国际金融危机对日本实体经济造成严重冲击,但对其金融体系和社会结构并未造成太大影响,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国家实力并未出现实质性变化。正因为如此,日本的经济危机呈现出“来得快,走得也快”的特征。2009年5-7月份,日本银行与与双双连续三个月对经济运行做出上行判断。日本银行在6月份“金融经济月报”中指出:日本经济持续改善。7月的“月报”进一步指出;经济逐渐好转。内阁府在6月份“月例经济报告”中时隔7个月首次取消了“恶化”二字,认为经济已出现部分改善,虽然不能说复苏,但也已触底。7月份的“月例经济报告”又进一步认为,尽管形势依然严峻,但经济已全面改善。在发达国家中日本第一个宣布“触底”。这意味着日本经济已从危机阶段进入后金融危机的疗伤阶段。为了判断未来经济走势,还应分析一下日本面临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
1.有利因素
(1)日本经济实力雄厚,特别是国内金融系统仍然稳定,不良债权早已处理完毕,经济基本层面尚好。另外,日本对金融创新和发展金融衍生工具一直持慎重态度,对金融机构的监管远比美国严格,这也是日本金融系统在这场国际金融危机中免遭重大直接损失的主要原因。再者,日本刚刚经历长期萧条,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与教训,具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事实上,目前美国所取的扩大公共投资、零利率政策和宽松货币政策也都借鉴了日本的经验。
(2)周期性衰退接近尾声。从战后日本出现的13次景气循环来看,衰退期平均为17个月。第14次景气循环从2007年11月开始进入衰退期,到2009年7月达20个月,经过长期调整,新一轮经济周期即将来临,加之前两个季度跌幅较大,第二季度止跌反弹情在理中。
(3)库货减少,生产可望回暖。自去年秋季以来,出口锐减,企业减产,大量积压的库货开始减少,到2009年3月库货已接近正常水平。加之美国市场出现回暖兆头,最大贸易伙伴的中国经济保持相对高速增长,3-5月份,出口连续保持降幅缩小态势,工矿业生产指数也分别出现1.6%、2.3%和5.7%,连续3个月正增长,企业信心指数得到提振。
(4)的紧急对策将逐渐显露效果。如前所述,面对国际市场恶化和日元升值,日本自2008年秋季以来先后出台了四次紧急经济对策,累计财政支出规模超过GDP的5%。发放到每位居民手中的定额消费补贴金和2008年财年补充预算以及提前执行的2009年度公共投资等均在第二季度产生效果,支撑经济回暖。央行及时下调利率,向短期金融市场提供大量资金,还取回购长期国债、回购民间企业发行的CP等非传统金融手段,企业融资环境已明显趋好。
(5)国际经济环境的若干有利变化。面对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机,国际社会频频出手,取协调行动,这些对策可能在2010年上半年显露效果,全球经济可望逐渐回暖。另外,国际油价、粮价的大幅度降价对严重依赖进口的日本经济利好,会使企业生产成本降低、交易条件改善,但前一时期这种利好为金融危机的强烈冲击波所淹没,经济触底后,这一利好就会逐渐显现。
2.不利因素
(1)设备投资短时期内难以恢复。据内阁府的最新调查,反映半年后设备投资增长的机械设备(除船舶、电力外)订货金额出现连续四个季度大幅度下滑,这意味着半年乃至一年后的设备投资仍将持续下跌。据内阁府预测,2009年度设备投资将为-15.9%的大幅度下降。设备投资约占日本GDP的15%,设备投资从需求和供给两方面对经济发展产生重要作用,设备投资大幅下降,首先将严重影响内需的扩大。
(2)失业状况继续恶化。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到2009年3月底已有10几万“派遣临时工”失去工作岗位,正式员工也岌岌可危。从失业率来看,2008年1月仅为3.8%,2009年1月上升为4.1%,5月又攀升至5.2%。同月有效求人倍率(有效求人数/有效求职数)下降至0.44,为战后最低点,失业人口总数高达347万人。估计未来一段时间,失业率还将上升。严重的失业问题已开始演变为社会问题。
(3)个人消费增长困难。个人消费占日本GDP的56%,对自律性经济复苏影响巨大。消费疲软是日本经济陷入萧条的重要特征之一,在20世纪90年代个人消费基本处于停滞或负增长状态。2002年3月以来的69个长期景气过程中,由于收入未能增加,个人消费也基本处于微升和停滞状态。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不仅收入没有增加,反而出现大量失业人口,压迫社会总收入上升,其结果导致个人消费更加疲软。
(4)财政状况日趋恶化。如前所述,到2008年度末,中央和地方的长期债务余额达860多万亿日元,与GDP之比接近180%。前一个时期,由于严格控制国债发行额,财政状况曾出现过好转迹象,但突遭金融危机袭击,不得不再次取凯恩斯主义手法,扩行国债,使财政再陷深渊。倘若危机长久持续,能否筹措到“第五次经济对策”资金似乎都很困难。
(5)政局将持续动荡。日本最晚将在2009年8月30日举行众院选举。据媒体预测,在野的民主党获胜可能性较大,但即便民主党掌握掌权,也难以保证政局的长期稳定。政局的动荡难以保证经济政策的连续性,不利于紧急经济对策的推行。
3.近期走势
由于外日本需依存度较高,只要美国经济不复苏,世界经济不复苏,日本率先实现明显的V字型复苏很难想象,但出现U型复苏的可能性较大。日本这次经济衰退,出口下降、生产减少、设备投资骤减、就业形势恶化以及个人消费减少等萧条特征在很短的时间内几乎同时出现。来势凶猛,触底也很快,但恢复到危机前的水平,并继续走向复苏,尚需时日,由于美国经济、世界经济尚未恢复以及经济下滑惯性等因素的影响,2009年度日本经济仍将是-3.3%左右的衰退。
最近世界经济出现若干复苏的端倪,在强有力的扩张性财政金融政策刺激下,估计日本经济在第二季度有可能出现正增长,在继续持续一段正增长后,到2010年第二季度前后,随着经济对策效果的减弱或消失,设备投资和个人消费等民需又难以跟进,因此可能再次出短期波动,亦即出现双底的W型变化。倘若2010年下半年以后美国经济和世界经济出现复苏,日本经济也将随之复苏,2010年度可能转为1%左右的正增长。
4.中期走势
这里的中期是指未来5年左右的期间,亦即后金融危机时期。这一阶段是对金融危机后遗症进行处理、疗伤的阶段。由于设备投资低迷、失业压力还在增大、个人消费持续疲软、财政困难以及外需环境不稳定等不利条件的存在,日本经济在后金融危机时期很难出现较高增长。
日本财政咨询会议把近中期经济发展划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危急阶段”,大体在2009年。这一阶段的对策是:为了切断金融危机和实体经济恶化的连锁,要强化内需的支撑作用,提前实施公共投资项目,扩大就业。目前这一阶段的目标已基本实现。第二阶段为“触底阶段”,大约在2010年前后。在这一阶段为了使景气不再下跌,应当加强空港、港口等基础设施建设,以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第三阶段为“恢复和增长阶段”,大约在2011年以后。
虽然日本经济在2008年出现了大衰退,但由于日元升值,按美元计算的实际GDP反而比上年出现大幅度上升(从4.3万亿美元上升至4.9万亿美元),继续保持世界第二位的经济规模,而且世界金融大国、债券大国的地位也未发生变化。尽管面临各种挑战,但日本经济实力犹在,资金雄厚、企业创新能力旺盛,具备经济再生的基础条件。因此陷入类似90年代的长期萧条的可能性不大。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有望成为下一个经济增长点的绿色经济、节能环保领域,日本具有压倒优势,占据着制高点,加之支持力度又在加大,今后有望进一步成长。财政困难、社会保障问题以及少子老龄化问题属于长期和超长期结构性问题,对近中期日本经济的影响有限。
综合各种不利与有利因素,笔者对后金融危机时期的日本经济走势持谨慎乐观预测,2010年以后,日本将会逐步告别凯恩斯主义政策,而重新走向财政结构改革之路,做好后危机收口工作。目前日本有关方面明确表示,2010年度的财政预算规模将小于上年度,国债发行额度也将会相应缩小。倘若经济能够顺利复苏,日本将在2011年以后逐渐提高消费税,并择机再次解除零利率,使金融政策回归常态。在美国经济、世界经济回暖的大前提下,后金融危机时期,日本可望保持与潜在经济增长率相应的1%-1.5%左右的稳定增长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