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要完善全民什么推进机制

2.跨境物流法律规制完善路径有哪些

3.什么是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实现自我革命的重要路径和基础

4.浅谈税务系统内控机制的架构及路径选择(2)

油价调整背后的经济原理_油价调整机制的完善路径

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完善生态保护补偿制度。

生态补偿是生态文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些年,长三角生态补偿加速推进,逐步形成受益者付费、保护者得到合理补偿的良性局面。

不仅是新安江,长江横向补偿机制的实施方案也已出台,太湖流域生态补偿的指导意见也已制定,滁河、天目湖均在探索各具特色的跨省流域生态补偿机制。长三角各地对生态补偿的探索纷纷迎来了升级版。

水质改善之外更加令人欣喜的是,从生态补偿、流域上下游协同共治探索出的合作路径,正扩展到更全面、更广阔的领域,“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高质量转化的通道加速打通。

补偿制度需要打通绿色发展路径

目前生态补偿主要用于有着明显的上下游关系的流域,经济责任较容易协调。但在一些“水乡”地区,河网密集,上下游关系则较为复杂,必须结合自身特点探索适合本地区的横向生态补偿机制。

由原有生态保护类项目拓展为生态保护、绿色发展及文化旅游类,并优先侧重以生态环境为导向的绿色产业发展及文旅产业融合等重大项目,具体类型包括环境污染治理与生态保护恢复补偿、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绿色经济及文旅产业发展引导、绿色专项基金启动等方面。

要完善全民什么推进机制

在中国市场化改革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发挥了很大作用,目前的管理,无论从组织架构、管理方式、运行机制等,与体制下相比,都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在充分肯定作用的同时,也应该看到如果依然强势不改,继续扮演经济建设型的角色,忽视或者淡化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甚至继续把大量的公共财政资金投资于竞争性领域,继续强化的行政审批色彩,其结果,不仅会导致市场作用和行之间的扭曲,引发行为的紊乱,助长权力行使的非理性,而且还有可能引发民众对的不信任,使的公信力大大下降。因此迫切需要我们加大以自身改革为中心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力度,进而推动转型。 十七大,是对中国改革开放30年成绩的总结,也为包括行政体制改革内在的各项事业在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笔者认为,从十七大报告中出来的未来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的法制趋势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改革的理念与目标  十五大提出“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十六大提出“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和决策、执行、监督相协调的要求”,而在十七大报告中,“精简、统一、效能”这6个字并没有出现,反映出随着形势的发展,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在目标和理念上的一些改变。  在改革的初期,当时主要面临的问题是经济体制下遗留下来的机构臃肿、人浮于事等问题,精简机构和人员成为当务之急。而随着我国几次比较大的机构调整、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和事业单位改革的深入,人员的“精简”已不再是主要问题,目前的当务之急是如何做好现有部门、机构之间权力关系的理顺,“着力转变职能、理顺关系、优化结构、提高效能”。这体现出一种理念上的变化,从注重机构、人员数量的比较表层的改革转向注重提高现有人员工作效率,协调部门之间权力等深层次的内容。  关于改革的目标。十五大提出“建立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行政管理体系”;十六大报告提出“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十七大提出“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相比于十六大,十七大的报告中进一步强调了“决策、执行、监督”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并细化了对这三者的要求。  十七大报告还指出“要抓紧制定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总体方案”,这反映出高层越来越将行政体制改革视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对待。  二、对新时期的角色要求与职能定位  笔者认为,十七大报告中对于今后的角色有了认真的思考和明确的定位:“健全职责体系,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推行电子政务,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从这些表述中,我们可以总结出两点:一是要建立一个“责任”,其标志是有“健全”的“职责体系”。管理着社会公共事务,管理不以盈利为目的,但是绝不意味着在花钱的时候,不对纳税人的钱负责任。我们需要的是一个对自己的行为高度负责的,一个职权与责任相协调的。二是要从以往管制、管理转向服务的新观念,建立“服务型”。最终是要为纳税人服务的,纳税人不交钱,一天也存在不了。所以我们提出要树立着以公众、老百姓为中心的新的管理理念。在这个过程中,要善于利用包括信息化在内的各种先进手段。  行政体制改革还要求处理好同社会、企业的关系,这从本质上看也是一个职能如何定位的问题。职能定位总体是解决公共问题,具体包括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四个方面,所有非公共问题不是长项,要让位给市场,让位给社会。因此我们现在要转变职能,推进治理创新,就应该按照这样一种职能定位,推动职能的转变。在十七大报告中,关于“加快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规范行政行为,加强行政执法部门建设,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减少对微观经济运行的干预”以及“加快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论述,正是反映了这一理念,表明今后要朝着加强公共管理、公共服务的目标迈进,而不是过多的干预企业,也不是过多地干预市场。  我们在促进职能转变中,主要应该解决五个问题。第一,要加快审批制度改革的步伐,减少对市场、对社会过多的干预。第二,要反对和打破地方行政性垄断。第三,要加强中长期。第四,加强重要领域的行政监管。比如市场秩序、社会秩序的维护,这都是重要领域。第五,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 三、中国行政机构的调整与“大部制”改革思路  十七大报告提出,要“精简和规范各类议事协调机构及其办事机构”,这是“议事协调机构”作为专有名词第一次出现在党代会的报告中,具有特别的意义。所谓“议事协调机构”一般是由于要承担跨部门的重要业务工作的组织协调任务以及临时突发务而成立的,如院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院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办公室等。这类机构虽不列入工作部门的组织序列,但它们通常由的某位领导担任主任、组长,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在中国,无论是中央还是地方,都成立了大量的临时性议事协调机构,这些机构带有强烈的一事一议性质,事后又往往得不到及时撤销,造成部门臃肿、领导兼职过多、增加行政开支、常设机构职能被削弱等弊端。  以前在中央几次机构调整中都曾经大量裁撤这些机构,但每次调整完往往很快又膨胀。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整顿这类机构的要求,显示了中央对这个问题的重视以及对精简和规范此类机构的决心。十七大报告中还首次公开提出了“大部制”改革思路。  根据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的实践,所谓大部制就是将一些职能相近或相关的部门整合为一个大部,将原来的部委改为内设的职能司局,或者由部委管理但又具有一定独立性的机构。如法国的经济、财政和工业部,不仅负责经济政策、财政政策和工业政策,而且负责经济宏观管理、财政预算和决算、转移支付、国际贸易、税收管理、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政策和协调,下辖机构包括海关、税收、统计、贸易、公平交易监督等,仅巴黎本部的工作人员就接近1万人。因而,大部门体制所谓的“大”至少应包含“组织规模大、职能范围广”的意思。  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的部门设置普遍呈现出“机构数量较少,职能范围广泛”的特点,比如美国的部级机构只有15个、英国18个、加拿大19个、澳大利亚16个、法国18个、德国14个、西班牙15个、日本12个、韩国18个、新加坡15个。它们的一些大部门(giant department)可能下辖20多个执行机构和几十个咨询委员会,服务范围几乎涵盖所有相关或相近行业。  我国现行的行政管理体制是从经济时代传留下来的,明显存在机构设置过细、对经济运行管理太过微观、具体的问题,而市场经济条件下,对经济运行的管理则应该以公共服务、宏观调控和市场监管为主,机构设置宜粗不宜细。另外,进行大部制改革最直接的效果是可以减少领导职数、整合编制和人力,从而避免因部门职能交叉、权责不清而导致的政出多门、相互推诿,因部门利益特点突出而导致的国家政策被“挟持”等问题。  在我国,大部制改革的思路最早可以追溯到2002年,当年的《工作报告》提出,要“切实把职能转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随后,院按照“决策、执行、监督分离”的原则对一些部委进行了“合并同类项”和成立新的机构。而在十七大报告中,首次明确提出要“加大机构整合力度,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健全部门间协调配合机制”,这对今后的改革具有指向性作用。  四、部门间权力结构的重新梳理  在十七大报告关于行政体制改革的内容中,对部门间权力结构的重新梳理和调整着墨很多,笔者认为这其中值得重点关注的是所谓垂直管理部门和地方的关系。  十六大报告中曾提出,要“依法规范中央和地方的职能和权限,正确处理中央垂直管理部门和地方的关系”。今年对此问题又做了强调,必须“规范垂直管理部门和地方的关系”,反映出中央和地方、垂直管理和地方管理这两对矛盾已成为当前行政体制改革中的突出问题。  长期以来,在我国行政管理实践中,行政机关与本级之间存在着不同的关系类型。有些部门直接归本级领导,属于组成部门,如民政、统计;有些部门既受本级人民领导,又受上级主管部门领导,如监察、公安;有些行政机关实行全系统垂直领导,如国税、海关;还有一种半垂直领导体制,即中央、省级对行政部门有领导权,省以下实行垂直管理,省以下地方对这些部门没有领导权,如工商、地税等。  一个行政部门是实行垂直领导,还是归本级地方领导,主要取决于该部门的职能、特性,同时这也是一个动态调整的过程。例如,2003年前后,随着中国房地产行业的升温,各地违法用地和各种名目的“圈地运动”愈演愈烈。国家处于宏观调控和保护耕地的需要,决定全国实行省以下土地垂直管理体制。  关于行政部门实行垂直管理还是归属本级哪个更好,理论界一直存在着争议。垂直的领导体系的好处是有利于集中权力、避免地方保护主义,但也容易使垂直领导部门脱离监督,弱化地方人大的权力和地方职能的完整性。  要处理好两者关系,笔者认为至少要把握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具体问题:  一是哪些部门需要并适宜垂直领导。哪些部门需要垂直管理或者是接受双重领导,需要慎重考虑,因为从本质上看这是一个中央和地方的关系问题。笔者认为,从保证地方完整性、积极性和监督有效性的角度出发,应该尽量将垂直管理压缩在最小范围内。  二是垂直领导如何实现。目前不同部门垂直管理的方式也不尽相同,有些垂直管理比较彻底,有些则同时带有“横向”和“纵向”的特点。如国土部门,其财政拨款来自本级,但是副处级以上的人事权实行垂直管理。究竟需要建立一种什么样的垂直管理运作机制?如何切实保证管理效率和效果?也是需要关注的话题。  三是垂直管理部门和地方其他部门之间的关系如何处理。从目前的实践情况来看,现实中一些实现垂直管理的部门,特别是人事权和财务权都受垂直领导的部门,由于不受地方节制,容易滋生出严重的权力部门化、利益部门化倾向。因此,如何加强地方对这些部门的约束力,如何保证这些部门在接受垂直管理的同时又能和地方发展规划相协调?这些将是下一步改革中需要关注的话题。

跨境物流法律规制完善路径有哪些

要完善全民终身学习推进机制。

完善全民终身学习推进机制,构建服务全民的终身学习体系,形成皆学、处处可学、时时能学的学习型社会,是提高全民素质、推进继续教育、提升国家发展能力和水平的必然要求。面对前进道路上的各种挑战、面对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迫切需求,完善全民终身学习推进机制、构建终身学习体系已成为时代之必然、目标之应然、现实之实然。

作为有效应对新发展阶段各种挑战的“治理之术”,全民终身学习既可为我国推进高质量发展提供创造性的方案和路径,又能为我国提升全球竞争力创造有效工具。构建终身学习体系是国家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重要体现,为人民提供更加满意的教育服务、满足群众多样化学习需求是完善全民终身学习推进机制的价值旨归。只有持续不断学习,更新观念,升级知识,才能适应社会发展新要求,持续释放能量,增强与时代和发展同行共进的过硬本领。

完善全民终身学习推进机制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各部门协同发力,进而推动全民终身学习蔚然成风。

什么是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实现自我革命的重要路径和基础

境物流法律规制完善路径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跨境物流监管:应该建立跨境物流监管机制,加强对跨境物流企业的监管和管理,提高整个行业的水平和质量。

2、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应该加快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明确跨境物流领域的权利和义务,保障企业和消费者的权益。

3、推进国际合作:应该积极推进国际合作,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加强合作,共同制定跨境物流标准和规则

4、培养专业人才:应该加强对跨境物流人才的培养,提高整个行业的专业水平和素质。

5、促进信息化建设:应该积极推进跨境物流信息化建设,提高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水平,提高跨境物流的效率和质量

浅谈税务系统内控机制的架构及路径选择(2)

加强监督是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实现自我革命的重要路径和基础。

加强监督是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实现自我革命的重要路径和基础。监督是治理的内在要素,在管党治党、治国理政中居于重要地位,必须健全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监督制度,形成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权力运行机制。

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依纪依法设定权力、规范权力、制约权力、监督权力,党中央改革完善监督制度,以党内监督为主导,推动各类监督贯通协调,党和国家监督从理论突破到实践创制、从重点监督到全面覆盖、从做强单体到系统集成,搭建起四梁八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监督制度逐步成熟定型。

加强监督的措施

在党和国家监督制度中,纪检监察监督处于主干位置,深入推进纪检监察体制改革,必须立足系统集成、协同高效的阶段特征,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相结合,坚持巩固深化与改革创新相促进,充分发挥改革先导、突破、创立作用,推动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

随着纪检监察体制改革逐渐深入,纪律监督、监察监督、派驻监督、巡视监督的关联性互动性明显增强,要进一步强化统筹理念、树立系统思维,完善四项监督统筹衔接制度,实现各项监督同向发力、同增质效,更好发挥党和国家监督制度主体主干监督的效能。

 二、构建税务系统内控机制框架结构的具体思路

 国家税务总局局长指出:“要把内控机制建设作为税收体制机制建设的重要内容,结合税制、征管、内部行政管理等改革,积极完善内部岗责体系,优化流程,健全制度,强化监督,形成权力层层分解、工作环环相扣、相互联系制约的科学严密的管理链条,从源头和机制上防范****风险。”这无疑为各级税务机关建立和完善税务系统内控机制指明了方向。

 结合当前税务系统的工作实际和对内控理论的研究、学习和借鉴,当前税务系统内控机制建立和完善的基本思路应当是:坚持依法治税和反腐倡廉的基本原则,以建立健全税务系统惩治和预防****体系为目标;在各级税务机关党组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纪检监察、督察内审、巡视、法制等监督部门的组织作用,各有关业务部门积极参与,充分发挥整体合力;根据现有的机构设置和税收征管模式,以建立健全税务机关岗责体系为基础,明确各个工作岗位权力和责任;以优化税务工作流程、科学配置权力为主线,以完善税收工作程序和规范税务工作行为为重点,以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为主要内容,以信息技术为依托,强化信息传递、沟通;加强税务文化建设,培育、塑造以法治文化、廉政文化为核心的内控环境;建立和完善 规章制度 ,公开办事程序,对税务系统行力的行使和运用过程进行全程监督制约。进而构建起工作岗位标准化、权力责任明晰化、办事程序化、监督实时化、追究及时化的体制机制,体现出分权制衡、流程制约、事前预警、事中提醒、事后追究的风险管理功能,实现对税务系统“两权”运行全过程进行监督和制约的内控机制,保证各级税务机关“两权”运行的规范、透明、高效。

1 明确内控目标,把握内控机制的建设方向。依法治税,用法律的手段指导和规范我们的各项工作,是多年来税收工作取得成功的经验总结,是党和国家对税收工作提出的要求,也是各级税务机关的奋斗目标和工作中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反腐倡廉,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是提高干部队伍素质,保证干部正确履行职责,执法为民的政治保障。因此,将依法治税和反腐倡廉设定为税务系统内控机制的总体目标,将建立健全税务系统惩治预防****体系为内控机制的具体目标,为内控机制的建设指明了方向,为内控机制框架的构建和功能设定提供了理论依据。

 2 完善内控机制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方式。税务系统内控机制的建立和运行,是税务机关的一项全局性的工作,涉及到各个部门和方方面面的工作,必须在党组的统一领导下,由党组书记负总责,纪检组长(或者责成一名分管执法监督工作的副局长)具体抓,纪检监察部门(或者是责成督察内审、巡视、法制等负责执法监督的部门中的一个部门)作为具体牵头部门负责组织协调,各相关部门积极参与配合,共同实施内控。才能有效动员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发挥内控机制的作用。牵头部门负责制定内控 实施方案 ,协助党组具体分解和落实内控任务,并对内控机制运行过程进行监督、考核和评价。各相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制定相关工作制度,梳理工作规范,落实具体内控工作任务。

 3 全面梳理权力事项,明确岗责体系。对照有关法律、法规和相关文件精神,结合机构改革,对本级机关各部门的权力事项,特别是税收业务管理权、人财物管理权、税收执法权等进行全面梳理,列出“权力清单”。按照机构设置和征管模式,严格划分不同岗位的权力的使用范围,针对不同类别权力的特征和作用,建立职权清楚、责任明确的岗责体系,同时,将党风廉政建设的要求融入到每一个岗位,实现权力、岗位、责任、义务的有机结合,做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

 4 优化工作流程,科学配置权力。在坚持依法治税和为纳税人提供优质高效服务原则的基础上,针对不同部门的权力事项和用权方式,简化权力运行程序,下放行力,提高工作效率,优化权力运行流程,明确具体权力事项的业务操作程序,做到下一道程序对上一道程序进行控制,每道程序之间互相制衡。在“简、放、提、优”的基础上,科学配置权力,编制权力运行流程图,对权力事项的运行程序、行使依据、承办岗位、职责要求、监督制约环节、相对人的权利、投诉举报途径和方式等内容,以图示的方式表达出来,通过流程图将权力行使过程进行固化,使每项权力的行使过程都做到可视可控。

 三、构建税务系统内控机制的路径选择

 税务系统内控机制的建立和完善,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税务机关内部各个部门和方方面面的工作。当前,为了建立和完善税务系统内控机制,应当理清思路,明确工作方向,重点做好如下几项工作:

 1 完善制度,规范税务人员行政行为。根据税收法律、法规和税收规范性文件,对税务人员每一项行政行为都要进行梳理、分析和研究,制定出统一的标准规范,使所有的工作行为都有法可依、有据可循。紧紧围绕“两权”运行轨迹,全面清理整合工作规程和内部管理制度,总结实践中的一些行之有效的经验和办法进行规范和固化,并上升为制度。建立起一系列既有实体性内容,又有程序性要求的工作制度,既明确规定应当怎么办,又要规定违反规定后如何处理,形成一整套环环相扣的制度链条,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保证行力的和谐有序运行。”

 2 实施科学的风险管理,实现对风险事前预警、事中提醒、事后追究的防范和控制。从分析权力运行风险人手,对税收管理、税收执法和行政管理中可能引发风险的各种信息进行识别,并根据不同风险度和风险成因,取相应的风险应对策略和措施,实现风险的有效防范、控制和化解。行政执法权力风险查找的重点是一般纳税人认定、优惠政策审批、税款核定、纳税评估、税务稽查、税务行政处罚等环节;行政管理权力风险查找的重点是干部任用、资金分配、项目决定、资产处置,以及许可权、审批权、征收权、处罚权、强制执行权等权力比较集中的重点部位和关键环节。风险点的查找,应当按照“对照 岗位职责 ?梳理岗位职权?找准权力风险点?公示接受建议”的统一流程,由部门和个人结合工作实际主动查找,并将查找出来的结果集中公示。对查找出的风险,要按照权力运行频率高低、人为因素大小、自由裁量幅度的高低、制度机制漏洞的多少、危害损失的严重程度等对风险点进行分级评估,明确各部门在风险管理中的责任,健全防控措施。要把风险排查、风险分析、风险应对等工作落实到具体岗位、具体人员和具体工作环节,使风险管理真正科学、实用。

 3 充分利用税收信息管理系统,强化权力运行过程中的信息沟通。将权力行使过程变为信息处理过程,强化程序的严密性,弱化人为因素,遏制随意性,形成机器控权的制约机制。要依托综合税收征管信息系统、税收执法管理信息系统、纪检监察管理信息系统和人事管理信息系统等信息技术手段,逐步将以审批事项为重点的各类权力运行纳入信息化管理,使各类信息互融互通,便于沟通和监控,实现实时监督、控制和综合分析,做到全程留痕,可查可控。要进一步运用好现有的监控决策、执法考核、执法监察等信息系统,切实掌握各类事项的受理、承办、审核、批准、办结等信息,做到实时监控,全程制约。

 4 加强税务文化建设,培育、塑造以法治文化、廉政文化为核心的内控环境。税收内部控制机制的顺畅运行,需要有一个与之相适应的包括管理理念、组织机构、岗责体系业务流程等要素构成的内控环境。在内控环境中,人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因为所有的制度都需要有与制度要求相适应的人来执行,这其中起重要作用的是人的思想理念和能力素质。因此,必须加强税收文化建设,将依法治税、廉洁行政的观念和实施科学化、专业化、精细化管理的思想内化为税务干部的思想观念,成为全体税务工作人员的共识,并将这种治税思想和管理理念贯穿于税收工作的始终,引导全体税务人员加强对依法治税思想和科学内控管理理念的认知,牢固树立依法行政、防范执法风险和廉政风险的观念,在工作实践中不断调整自己的行为模式,为税务系统内控机制的顺利运行创造良好的实施环境。

 5 不断深化政务公开,实行阳光执法。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公开是最好的监督。要认真落实国家有关部门关于政务公开的部署和要求,按照“公开是原则,不公开是例外”的要求,严格执行公开办税制度,对各部门的权力进行汇总统计,审核认定,编制目录,明确公开的要求、时限、范围,实现权力、责任、流程、制度、风险“五个公开”,使权力在阳光下透明、规范地运行,不断提高权力运行的透明度和公信力,拓展监督 渠道 ,促进内部管理制度在运行过程中不断调整完善。

 6 加强与外部控制的联系和有效衔接,促进内控机制的不断完善。内部控制与外部控制是各自独立存在的,分别运用不同的方式,从不同的侧面对税务机关“两权”运行进行监督,这两种不同的监督控制机制又可以相互联系,相互补充,共同发挥作用。在税务系统内控机制建设过程中,要注意做好与外部控制的沟通、联系和衔接,更好地发挥两种控制机制的合力作用。税收内控机制是一个系统工程,各级税务机关主要负责人作为内控机制建设的第一责任人,在内控机制建设和运行过程中要注意与公、检、法、纪检监察机关等外部控制部门的沟通、联系,及时发现内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督促各部门把明确权责、规范流程、风险排查、完善制度等要求落实到位,发挥内控的作用。积极学习、借鉴外部控制的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为我所用,促进内控机制的不断完善,更好地发挥内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