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届油价_历年油价
1.俄罗斯三位总统如何因应苏联解体
2.为什么俄罗斯现在那么穷?
3.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招教考试天价报名费合理吗
4.哈吉奥马尔·邦戈·翁丁巴的为政举措
5.博茨瓦纳的经济
6.关于俄罗斯的
一是与法塔赫相比,哈马斯更加激进,用苛刻的眼光看,已经属于伊斯兰了,当然与以色列对立严重得多。
二是民族问题,犹太人和阿拉伯人是世仇,根源在于宗教冲突,犹太教和伊斯兰教格格不入。《一千零一夜》里面,很多的反面角色都是犹太人。
三是双方都无意谈判,这个是重点,以色列因为是一直在占便宜,不用谈,保持并发扬现状即可,而哈马斯组织是以消灭以色列为最终目标的。
俄罗斯三位总统如何因应苏联解体
的确,5-0的,创下世界杯揭幕战历史上的最大。此前,这场揭幕战曾被因为俄罗斯已经不算豪门、而沙特更属弱旅而被嘲笑为“史上最弱鸡的揭幕战”。但最终俄罗斯人用让这场球赛以另一种方式被载入了史册。
揭幕战不出大,这也算是历届世界杯的一个潜规则。这不仅仅是强队都有害怕过早进入状态、后半程水平下降的担忧。更还有点政治考量:揭幕战一般都有双方国家***前来观战,把这种比赛搞成血洗,***面子上多少会有点挂不住。
比如这场比赛,作为一个伪球迷来说,坐在看台上的普京与沙特王储萨尔曼的全程尬聊,就比球赛 本身更精彩——两人从最开始的言谈甚欢,到后来保持礼貌性的微笑,再到最后,当俄罗斯第五次进球时,双方表情是这样的:
有人给此时普京设计的台词是:“不好意思哈,本想踢你们个3:0就算了。”
不过,对此,昱弟有点不同意见。我觉得恐怕俄罗斯全国可能也找不出几个人愿意给沙特留面子——因为即便从球场外来看,沙特和俄罗斯其实根本没什么面子可讲。
如果说中东有哪个国家跟俄罗斯结仇最深、土耳其算一个,陈年旧恨比较多,沙特算另一个,却都是新仇。
19年,俄罗斯的前身苏联入侵阿富汗,本想着这个国家一穷二白一推就倒,没想到这场烂仗一打就是十年没完没了。后来原来是沙特和老美两国在背后二一添作五,美国给、沙特给埋单,目的就一个,拖垮苏联。
非但如此,还有大批沙特志愿军奔赴阿富汗“抗苏援阿”,其中有一位这种“国际主义战士”跟沙特王室还有这曲里拐弯亲,此人名叫本·拉登。
不仅在正面战场上使绊子,在经济上,沙特还给苏联上眼药。在冷战末期,在沙特的全力打压下,整个80年代,国际油价几乎都在低位运行,而苏联的国家财政严重依赖石油输出,油价低,再加上远高于中东地区的石油开发成本给苏联带来了毁灭性打击。
所以,当年搞垮苏联的军功章,沙特是可以分一大块的。
这还不算完,前几年乌克兰危机,以沙特为首的海湾国家又在美国授意下,操纵欧佩克极力打压油价,差点没把俄罗斯经济折腾死。虽然,近期石油价格不像前几年那么低,但俄罗斯受到的打击依然不小。在政治方上,以沙特为首的逊尼派势力,长期对抗与俄罗斯支持的什叶派之弧。双方在叙利亚这样的地区斗得不亦乐乎。所以俄、沙两国虽然从来没正面开撕过,但暗战却早已遍及中东地区。
不过话虽这么说,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两个产油国,俄罗斯跟沙特的脸皮却不好撕破。眼下土豪沙特“地主家也没余粮”,需要俄罗斯配合提振油价。而俄罗斯这厢,现如今刚从经济危机中爬出来,也不想树敌太多。所以去年,沙特国王萨勒曼出人意料的访问俄罗斯,成为这么多年来第一个访俄的沙特国王。两国通过那次互动正式结束此前数十年的敌对状态,互为“友好国家”。此次沙特拍个王储来跟普京“共襄盛典”,也算双方关系回暖摆的一个姿态。
只不过,这俩国家私底下究竟怎么看对方?相信他们自个比谁都清楚。
不过政治上需要友好,球场上却方便报仇。足球某种意义上就是政治的延续、战争的异化,世界杯不从来这么玩的么?
说起来,俄罗斯队素有领先就放鸭子的传统。不过这场揭幕战中,这支并不年轻的球队却结结实实的拼下了90分钟。是什么精神力量感召着他们?世界上只怕没有什么动力比报仇更有感召力了。
其实对俄罗斯人到底怎么看自己,沙特那边估计心里是有数的——人家国内就没直播这场比赛,估计是知道看了也是生闲气。
为什么俄罗斯现在那么穷?
俄罗斯三位总统如何因应苏联解体
苏联解体20年过去了,作为苏联法权和实际继承者的俄罗斯,在1991年那场风暴过后发生了什么变化?
这不仅是我国学术舆论界所普遍关注的,也是我国广大民众所关心的问题。
不过,这是一个十分厚重、容量巨大的题目。在此我们只能就其主要方面,尽量加以简要阐述。首先,必须对“俄罗斯”这一行为主体加以限定,这里仅仅局限为从叶利钦、普京到梅德韦杰夫为代表的俄罗斯领导集团及其所体现的社会主流,是怎样对待并消解苏联解体的历史教训的。
以下分析主要着眼于苏联政治体制、经济体制和文化体制的教训本身,看看俄罗斯领导集团对此取了哪些主要的对策和措施,来消解苏联解体的教训。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政治体制改革
苏联政治体制高度集权,苏共独揽一切大权,严重缺乏监督,致使内外政策和社会问题产生种种严重弊端。叶利钦及其集团执政后,另起炉灶。首先宣布苏共非法,从上到下将其解散。接着取消了苏联党政的一切机关设施,用新建的一套政治设施加以取代。他用三权分立的“总统—议会制”国家,完全取代了苏联名为联邦制、实为“单一制”的联盟国家。
1993年后,叶利钦通过修,建立了高度总统制化的半总统制权力机制,在中央一级加强了权力,各地区行政长官则实行直选制,使得分立倾向加重。这样,俄罗斯联邦就面临着分崩离析、走向解体等现实危险。
与此同时,经济危机扑面而至,社会全面自由化和“休克疗法”改革造成的混乱,使各种社会危机全面爆发,民众生活水平急剧下降,社会保障体系崩溃,居民生命安全得不到保证。加上苏联时代遗留下来的缺乏监督、权力寻租、权钱交易和制度瓦解致使的法制崩坏,俄罗斯警匪勾结、腐败成风。在其统治难以为继的情况下,叶利钦交出权力,普京时代来临。
普京接管权力后,实行铁腕整肃政策。针对叶利钦时期的乱象,他收回地方权力,实行“新中央集权”政策,取消了地方行政长官的直选制,改行地方行政长官由总统提名、由地方立法机构确认的产生办法,制止了外高加索和其他一些边缘地区的分立主义倾向。
接着,普京改革了政党制度,组建统一俄罗斯党为“党”,又推动公正俄罗斯党的建立,把它作为主导政党的“第二种”政治力量,并提高议会党门槛,将得票率由5%提高到7%,避免了小党对议会的介入。他改变了叶利钦时期总统不加入政党,凌驾各党之上的做法,他本人加入统一俄罗斯党,并担任该党党首,形成一党独大,多党并存的政党体制。此外,普京还进一步把叶利钦推行的西方式自由民主改变为“可控民主”,取消了诸多方面的民主机制。这一系列政策措施,被反对派指责为改革的倒退和专制体制的“复归”。“梅普组合”联手执政后,有迹象表明,梅德韦杰夫与普京在执政理念上逐渐出现分歧,新总统又重新强调“政治民主化”,主张经济现代化与政治民主化密不可分。同时,还提出改善多党制,加强政党竞争。这些主张的提出,使梅德韦杰夫在2010年10月公布的民调中几近追平普京,前者的民意支持率为76%,后者为77%。这在某种程度上表明,俄罗斯的政治走向又开始向政治民主化的方向摆动。总体而言,从叶利钦到普京,只是构建了俄罗斯政治体制的大体框架,并未来得及对政治体制进行细密、周详和深入的改革。一党独大,无法展开正常的竞争,监督的有效性受到极大限制;法制不完善,人治盛行,国家一如既往地进行干预等等,都是政治体制方面的问题。因为政治体制改革不到位,还留下许多制度和法治漏洞,造成目前腐败还不能被有效制止。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经济改革在经济方面,国有制、经济、优先发展重工业、重官轻民,严重忽视民生的发展模式,给苏联的发展带来了严重弊端,造成经济结构失调,发展动力不足,民用工业品供应紧张,民众生活水平低下。叶利钦在1991~1992年间纳盖达尔的激进改革政策,即“休克疗法”,放开价格,外贸自由,实行证券私有化,建立了以全面私有制为基础的自由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由于私有化条件不公和仓促行事的政策措施,在消除外贸赤字的同时,导致物价飞涨,居民生活急剧下降,引起社会严重不满和动荡,同时使得民众财富被少数人“鲸吞”,造成“一小撮人”暴富,出现“寡头”对经济、政治和传播媒体的垄断,形成“寡头资本主义”。普京接手后,抛弃了叶利钦时期照搬西方市场经济模式的做法,从本国具体国情出发,以建立强大经济为出发点,对经济战略、经济政策进行了全面的、根本性的调整,形成以经济增长为导向的混合市场经济模式。他重拳整肃“寡头”,夺回了他们侵吞的企业,重新实行国有化,一些企业被国家或国家控股企业兼并,国家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行业或企业的控制加强,这一进程被学者称为是“国有化”或“再国有化”。普京不仅制止了经济下滑的势头,还促进经济连年发展,2000年~2007年俄罗斯年均增长达7%,2007年甚至加速到
8.1%。经济形势的好转,特别是世界油价的飙升,使得俄罗斯的财政收入激增,国家大幅度提高了养老金和工资额度,改善了居民生活;同时,在教育、住房、医疗改革上加大投入,基本做到了普京在国情咨文中所许诺的让人们“有学上,有房住,看得起病”。然而,为照顾民生,普京及其执政集团无暇顾及、也忽略了经济增长方式、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这些在苏联时期就存在的老大难问题依然如故。这种情况使俄罗斯在2008年金融危机中因油价大落而遭受重大打击,造成国民收入锐减
7.9%。这表明,俄罗斯的经济转型仍然是一个长期而艰难的进程。这种局面让新任总统梅德韦杰夫感到俄罗斯经济转型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因此提出了由型经济向创新型经济转变的任务。为此,梅德韦杰夫总统成立了俄罗斯经济现代化和技术发展委员会,确定以国家经济现代化和技术革新为优先方向,重点解决医疗、信息、航天、电讯和节能等领域的创新问题。但学术界认为,俄罗斯仍然面临着经济发展模式转变和结构调整的两难局面,当石油天然气价格上升、经济好转时,只顾性产业的发展,缺乏发展创新型产业的积极性和动力,而当价格下跌,财政紧张时,又缺乏资金用于创新型产业的发展。因此,俄罗斯经济增长方式和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的任务,任重而道远。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在文化意识形态方面的改革在文化意识形态管理方面,苏联的文化统治主义曾长期束缚、禁锢人们的精神世界,压制科学文化和思想理论的创新,缺乏必要的改革理念,造成改革屡改屡败;同时,打压科技理论的发展,带来科技的落后,最后使苏联在国际竞争中败北。叶利钦在戈尔巴乔夫推行民主化、公开性,取消书报检查制度的基础上,遵循西方的自由民主化理念,进一步推行自由化改革,大力推进意识形态多元化,实行出版、言论、集会游行和信仰的完全自由,放开宗教活动,使俄罗斯在政治精神文化活动方面达到了西方式的自由民主。但这个时期的经济危机、社会混乱和法制崩解,严重威胁着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精神文化上的自由民主大打折扣,令人们对走西方民主道路大失所望。普京上台后,从叶利钦所代表的激进民主派向着中间路线靠拢,逐渐修正了俄罗斯的发展方向。首先,他把叶利钦的西方民主调整为“可控民主”,又进一步由此发展为——依据俄罗斯具体国情,拒绝听从西方,维护本国主权的所谓“主权民主”,并把这种民主与民族爱国主义相结合,确定为国家意识形态。其次,在经济上制裁“寡头”,同时从这些“寡头”手中夺回对大众媒体的控制,掌控了舆论话语权。再次,将游行集会法制化,规定了群众的申报批准制度,限制了反对派的活动范围。最后,在青年学生的思想教育方面,2007年6月,普京在接见全俄人文及社科教师会议代表时,对修订历史教科书问题提出了符合“教育标准”的一系列要求。普京的上述方针政策,与他在政治体制方面的“新中央集权”政策一起,被西方学术界指责为是民主的“倒退”和向专制主义的“复归”。梅德韦杰夫上台后,又强调建设俄罗斯“民主国家”的方针,把“政治民主”提上了重要日程。他口头上虽然不同意有关俄罗斯“没有民主”、“独裁主义”仍然“占统治地位”的言论,实际上又向政治民主化一边移动。2010年9月,在雅罗斯拉夫尔举行的主题为“现代国家:民主标准和效率准则”的世界政治论坛上,梅德韦杰夫发表讲话,阐述了他对民主的深刻见解,指出:俄罗斯“正在转向民主的新水平”,“改善民主制度问题”,始终是摆在人们面前的问题,必须由人们自己解决。数百年专制主义的历史传统,决定俄罗斯民主探索的道路是崎岖不平的。种种情况表明,俄罗斯走上民主化的正常轨道,必将不是一帆风顺的,还会有遥远曲折的道路要走。俄罗斯消解苏联解体教训的根本是如何对待斯大林体制模式从叶利钦、普京到梅德韦杰夫,历届俄罗斯***对待苏联政治经济体制和思想文化管理模式的弊端和历史教训的态度及消解措施,归结起来,是一个如何对待斯大林体制模式,如何对待斯大林个人崇拜遗产的问题。叶利钦及其主要代表的极端民主派,对斯大林体制模式和斯大林遗产的态度是众所周知的,就是全面否定并彻底摧毁,走西方自由民主道路,通过建立三权分立的宪政制度,来消解斯大林主义的全部遗产。普京时期,为消除叶利钦自由主义激进改革所造成的混乱和恶果,把改革调整为中间路线和保守主义的渐进式改革,以铁拳出手,重振大国、强国地位。普京把斯大林作为铁腕和强权治国的符号,做了比以前更为客观和理性的评价,特别从卫国战争胜利的视角肯定了斯大林,但对斯大林的国内政策,对其“专制主义”的体制模式,则是否定的。梅德韦杰夫在2010年5月7日接受俄罗斯《消息报》记者访谈时,关于斯大林“罪行不可饶恕”的宣示,和俄罗斯国家在伟大卫国战争胜利65周年庆祝活动中不提斯大林名字、不准出现斯大林肖像等一整套处理方式,表明俄罗斯领导和俄罗斯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对斯大林的评价,基本上是连续一贯的,没有发生大的起伏。把“去斯大林化”与梅德韦杰夫以世界金融危机为背景,于2009年在《俄罗斯,前进!》一文提出的“新现代化方针”联系起来,有学者将其界定为“去斯大林化的现代化”。所谓“去斯大林化的现代化”,就是意味着摆脱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摆脱苏联时期主要是斯大林时期“国家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发展观,否定斯大林模式的社会政治制度和文化体制,改善与西方的关系,坚定不移地实行务实开放的对外政策,扫除现代化的障碍,在俄罗斯开辟不同于苏联时代的、新的现代化道路。
来源:决策与信息
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招教考试天价报名费合理吗
最新统计数据揭示,俄罗斯表面看起来依旧光鲜亮丽,实际依旧很穷
俄罗斯现在到底有多穷?下面给大家分享一组数据:
2015年,俄罗斯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3.7%;
2015年,俄罗斯通货膨胀率为13%,2016年1月达15%;
2015年,俄罗斯人均工资为3.3万卢布(约合2800元人民币),史上首次低于中国。
2016年,如果油价维持在30美元/桶,俄罗斯财政收入将减少2-2.5万亿卢布(约合1700-2120亿元人民币)。
而今年新的预期更加悲观,16年俄罗斯将有50%的公民、即约7,000万人转入穷人行列,相比15年仅3个月的时候翻了3倍。
俄罗斯现在之所以这样穷,书面语说经济不景气。原因是前苏联解体后,俄罗斯长期陷入动荡之中。俄罗斯经济秩序面临重建,俄罗斯国内矛盾突出,影响了生产力的发展,所以俄罗斯比较穷。
历史原因,前苏联***列昂尼德·伊里奇· 勃列日涅夫的错误决策,使苏联解体,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局势动荡,军事投入高于经济,俄罗斯很多科技人员流失,再加上俄罗斯的历届领导,都要为俄罗斯恢复元气而努力,耽误了经济建设,不可避免陷入贫穷之中。
哈吉奥马尔·邦戈·翁丁巴的为政举措
很合理,考上了每月给你发几百块工资,是个铁饭碗,等同于公务员,上学是干什么的,不就是为了个铁饭碗吗,收你们300块已经很低了,当初研究时本来要收500的,后来考虑的影响改成300了,你要是显贵就别报呀。没钱就别报,就是考上了还有面试,那都是要钱的。
博茨瓦纳的经济
哈吉·奥马尔·邦戈被加蓬人民称为“革新之父”。自1967年执政以来,为了稳定局势,发展民族经济,扩大国际影响,他一改前任偏执和专横的执政风格,制定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政策,对内强调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他认为如果没有对话、和平和团结,没有全体加蓬人民的配合,不恢复加蓬人民的尊严,那将一事无成。他抨击过去各政党所代表的部族主义和地方主义的同时,又指出他们的争辩代表着违背整体利益和民族团结的离心力。因此要在民主的基础上建立一个新加蓬。为此,邦戈解散了所有政党,于1968年3月13日创建了“加蓬民主党”作为全国的唯一合法政党。加蓬民主党成立后,他主张党内实行民主,每个党员都可以在党内发表不同的政治和宗教见解。邦戈建立在“对话、宽容、和平、正义”基础上的民主思想,创导融洽和谐的环境。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从1968年12月起在全国广泛开展“民族运动”,动员全体人民同不发达状态作斗争。在“加蓬第一”的口号下,积极同反对派“对话”,“呼吁”协调、团结,以摆脱“部族之间的争吵”。在“民主革命”运动中,重视发挥青年人的先锋作用。在各部族中选拔一批有知识的青年参政,还起用了一些著名的高级知识分子进入议会。1980年在组织新一届时吸收了一批年富力强的年轻人入阁。
理论上,加蓬的总统选举实行两轮选举制;实际上,迄今为止,加蓬每次举行总统大选只进行了一轮,因为在第一轮选举中邦戈即获得半数以上选票而当选。1986年以前的总统大选,甚至候选人只有邦戈一人,因而使这种选举在很大程度上是走过场。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急风暴雨式的政治民主化浪潮也席卷了加蓬。1990年初,加蓬首都利伯维尔发生了示威游行,抗议社会不公现象,宣泄对现的不满。迫使加蓬考虑进行重大政治变革。
1990年2月23日,邦戈总统发表全国电视讲话,宣布实行多党制。1990年3月召开由广泛的政治团体参加的全国政治协商大会。1991年3月国民议会通过《加蓬政党法》,对各政党实行规范化管理。新宪法规定加蓬实行三权分立,政党根据多党民主原则参加选举。解除党禁后,加蓬国内政治党派和组织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加蓬政局一度动荡,但邦戈和执政的加蓬民主党仍保持对的绝对控制,在此后历届总统和议会选举中均稳操胜券,邦戈的威权统治始终稳固。
维护国家的稳定与发展及巩固执政党的地位是撒哈拉以南非洲各国独立后面临的主要任务,邦戈作为加蓬的总统,执政30余年来,将其出色的个人领导才能充分体现在治国方略中,力促民族团结,发展国民经济,保持了稳定。从加蓬政治未来走势看,邦戈虽面临许多困难,仍有望续写“非洲和平绿洲”的新篇章。
在经济政策上,邦戈执行“既反对资本主义,又反对社会主义,不左也不右”的“民主、协调、进步主义”和“有领导、有的自由主义”政策。取合营经济、逐步实现经济加蓬化,反对国有化的经济政策。他通过实行”自由化“的对外开放政策,大量吸收外国经验,引进先进设备,发展民族经济。1980年,领导从实际出发,制定了三年(1980—1983)发展。这一的方针主要是实行多样化经济政策,重视发展中小企业;另一方面是为了扶助民族资本的发展,以摆脱发达国家的经济束缚。
邦戈还提出了”为石油之后做准备“,修筑了横贯加蓬大铁路。他表示”即使同魔鬼打交道,我也要修这条路“。在13年全力以赴地投入了”横贯加蓬大铁路之战“,而且亲自放置了第一根枕木。这条铁路西起利伯维尔、东至弗朗斯维尔,全长950公里,全部工程造价约6000亿非洲法郎,1986年底建成通车。1991年客货运输收入分别为18.1亿和92.91亿非洲法郎。这条铁路将是加蓬经济再度发展的大动脉。
在邦戈的治理下,加蓬经济发展迅速,成为中等收入的发展中国家,被列为法语非洲唯一中等收入国家。石油、锰、铀和木材为加蓬经济四大支柱,以石油为主的掘业发展较快,加蓬制造业薄弱,农业发展缓慢,全国食品大部分依赖进口。1985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177美元。1986年石油降价和美元贬值使加蓬收入锐减,经济陷入困境,被迫将~1988年的五年推迟至1990年完成,并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达成协议,实施两个结构调整(1986~1988年和1989~1990年)。1990年10月起又实施为期18个月的结构调整。但经济依然持续困难。1993年财政赤字和国际收支逆差剧增,财经形势更加严峻。1994年因非洲法郎贬值,经济增长率下降,债务负担加重。1994~1995年再次实施结构调整。1995年后经济出现复苏,贸易顺差扩大,国际收支逆差减少。主要经济指标上升,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3.2%。1998年,受亚洲金融危机和国际油价下跌的打击,经济形势再度恶化,出现经济负增长。据非洲发展银行1999年发展报告,1998年加蓬的国内生产总值为47.34亿美元,比上一年下降了11.29%。其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均增长率1980~1990年4.3%,1991~1998年的年均增长率为-2.0%。从世界银行1998/99年世界发展报告看,加蓬19年的国内生产总值为53.35亿美元,人均收入为4230美元,在世界上排名较高,为第38,在撒哈拉以南非洲,仅次于留尼汪和塞舌尔,在非洲独立国家中居首位。
进入21世纪以来,加蓬通过紧缩银根、加强财政管理、加快私有化进程、实施经济多元化战略和积极争取外援等措施振兴经济。2001年,加蓬经济形势有所好转,预计GDP增长率为0.2%。2007年加蓬国内生产总值为10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6%。
加蓬军队的前身为法国殖民军。独立时,人数不超过300人。1960年与法国签订的防务协议;加蓬军官由法国培训;武器装备由法国供应。从1961年开始,军队人数陆续增加。12年以后,军事装备来源趋于多样化。随着部队规模不断扩大,开始成立陆、海、空三个独立军种,并于1983年成立陆、海、空三个参谋部;1986年成立武装部队总参谋部,统辖三军。邦戈是1964年的二月的亲历者,对邦戈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邦戈执政后十分重视国防建设,同时加强对军队的严密控制。
指挥机构:设最高防务委员会,总统任,负责制定防务政策。国防、安全和移民部长负责执行防务政策,武装部队总参谋长、宪兵司令和警察司令辅之。陆、海、空三军各设参谋部。总统卫队受总统亲自指挥。全国划分7个军区,各军区设司令部,统辖该地区部队。
兵力:武装力量总人数约1.3万人,由三部分组成:
1、武装部队包括陆、海、空三军、武装部队轻飞行队和消防营,共约6000人,其中有150名女兵。陆军1900人,分属1个指挥和增援营,1个伞兵营,4个步兵连,1个工兵连,1个勤务连。海军500人,部署在利伯维尔和让蒂尔港两个基地。空军600人,在利伯维尔和弗朗斯维尔的姆盖设有基地。
2、共和国卫队1500人。 总统直接控制的御林军,装备精良,共和国卫队占加蓬军队六分之一,这也使邦戈成为安保最强***之一。
3、治安部队包括宪兵和警察,分别有3000人和2500人。
武器装备:80%的武器装备来自法国,其余来自英国、美国、意大利、德国、巴西和中国等国。陆军主要装备有轻型坦克40余辆,装甲运兵车35辆,榴弹炮4门,多管火箭炮8门,迫击炮40门,无后坐力炮6门,高21门等。海军装备有四联装反舰导弹发射装置的导弹艇1艘,登陆舰1艘,小型登陆艇3艘,海上巡逻艇1艘,内河巡逻艇4艘等。空军有幻影战斗机9架,海上巡逻机1架,大中型运输机4架,中型客机1架,小型客机4架,教练机6架,直升机14架。
邦戈执政以来,加蓬的对外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邦戈的方针是,希望有一个开几个门的房子,以便当有的门关闭时,我们总可以打开其他门自由地同外界往来。在国际事务中,一贯奉行全方位、不结盟、国际合作和睦邻友好政策。反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捍卫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支持非洲民族解放运动。注意发展同广大第三世界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另外还特别重视同阿拉伯国家的团结。1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邦戈为了促进阿拉伯国家的团结,宣布由信仰天主教,改信伊斯兰教,并将自己的名字阿贝尔-贝尔纳·邦戈也改为现名。提倡外交现代化,以适应贸易全球化及经济、科技、信息迅速发展的需要;主张发展南南合作,进行南北对话,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反对任何国家称霸世界,主张大小国家一律平等,维护国家独立和主权,反对干涉别国内政;强调睦邻友好和非洲团结;主张本着“对话、宽容与和平”原则处理国际关系问题;提倡通过对话、和解、协商和非暴力方式解决世界和地区冲突。
关于国际重大问题,邦戈主张联合国安理会增加非洲名额,由非洲国家轮流代表非洲担任安理会成员国。反对用武力解决非洲冲突,主张通过对话寻求解决办法;主张通过民主选举执政,反对通过军事上台;支持建立非洲预防冲突机制和紧急人道主义干预机构以解决非洲冲突和加强非洲维和能力;力促次地区经济合作,支持并推动非洲一体化进程,赞成建立“非洲联盟”;认为全球化加剧了富国和穷国之间的鸿沟,非洲在全球化中被边缘化,主张消除贫困,认为贫困是世界,特别是非洲紧张局势和冲突的主要原因。要求改变不合理的旧经济秩序,大幅度增加对非洲国家的发展援助,减免包括加蓬在内的非洲国家的债务;支持朝鲜北南双方对话,主张在无外来干涉情况下朝鲜人民独立、民主地实现祖国统一;主张根据联合国安理会第242号和338号决议解决阿以冲突和巴勒斯坦问题,认为巴的独立是正当的、不可避免的;主张用和平协商方式解决刚果(金)各派冲突。
邦戈尤其致力于维护非洲的团结和统一,推行同非洲,特别是同邻国的友好合作、和睦相处的政策。17年起,他积极参加非洲统一组织和非洲联盟的工作,他的出色工作和对非洲的热爱,硬的非洲同行们的敬意。邦戈自执行”全方位外交政策“以来,维护了国家主权和尊严,赢得了国际声誉,提高了国际地位。
邦戈在非洲可谓举足轻重,且政治手腕高超,对非洲文化建构有一定影响。邦戈在位长达42年,在世时一度是非洲在位最久的领袖。在非洲,年资依然是总统的资本,邦戈的超级元老地位来愈发重要。他以非盟调解员的身份调解刚果共和国、布隆迪、刚果民主共和国的内战,以及利比亚与乍得的武装冲突。2005年,在位38年的多哥总统埃亚德马去世,其子福雷·纳辛贝在军队拥戴下继位,被指为实质。后来邦戈以元老身份调解,劝告这位儿子“还政于民”、参加民主选举,暗示只要如此这般,他就会当选,结果皆大欢喜。这类富有非洲特色的“调解”经常出现,邦戈以小国领袖身份参与国际事务,就是建基于这一传统。
关于俄罗斯的
博茨瓦纳独立以来历届过渡比较平稳。过去10年,博茨瓦纳经济快速增长,其中,2004年至2007年的平均增速达到5.5%。
博是非洲经济发展较快,经济状况较好的国家之一。以钻石业、养牛业和新兴的制造业为支柱产业。出口钻石收入已超过传统的创汇主力畜产品出口。旅游业较发达。独立后,博建立了自由市场经济体制,取优惠措施吸引外资和国外先进技术,先后制定了八个国家发展,经济实现了快速、持续的发展。为了改变经济发展主要依赖钻石的状况,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博开始推行经济多元化政策,取得成效。
卡马总统执政以来,博继续实行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加大对基础设施和社会领域的投入,努力扩大内需,创造就业。在继续重视钻石经济和提升附加值的同时,吸引外资开发镍、铜等矿产;启动火电站建设,加快电力自给和出口;推动旅游业发展,促进经济多元化。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钻石产量和出口收入一度大幅下降。随着国际市场矿产品需求回暖及价格回升,博经济自2009年第二季度起开始复苏。加大对主要产业部门扶植力度,确定钻石业、农业、卫生、教育、交通、创新六大重点发展领域。根据相关国际机构公布的数据,2012年博经济自由度和投资环境等多项指标继续位于非洲前列。 经济指标(2012年)国内生产总值174亿美元通货膨胀率7.4%人均国内生产总值8577美元汇率(2014年7月)1美元=8.8731普拉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6.2%货币名称普拉(Pula) 相对于其他非洲国家,博茨瓦纳拥有良好的金融管理纪录,并在2004年被国际透明组织列为全非洲最不腐败的国家,评价甚至高过许多欧洲及亚洲国家。世界经济论坛评估博茨瓦纳为非洲两个最有竞争力的国家之一。2004年博茨瓦纳再一次被慕迪投资服务公司(Moody's Investors Service)与史丹普公司(Standard & Poor's)评估信用为“A”级,而让博茨瓦纳成为非洲信用风险最低的国家,与中欧、东亚及拉丁美洲的国家旗鼓相当。 传统轻工业以畜产品加工为主,其次是饮料、金属加工和纺织等。汽车装配业发展很快,一度成为第二大创汇行业。
2011年制造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含纺织、啤酒、化工和电力等。 农业较落后,可耕地占全国面积的15%,种植面积为可耕地的5%。博农业产量较低,只能满足国内粮食需求的10%左右,主要农作物为高粱和玉米。鼓励农民多种粮,增加粮食自给,自2008年以来博实施综合支持耕地发展项目。2011-2012财年博土地种植面积为34.1万公顷,农作物产量7.3万吨。(数据来源:卡马总统2012年国情咨文) 2011年农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4%。
畜牧业占农业产值的70%,是国民经济传统支柱产业之一,也是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畜牧业以养牛为主,养羊为辅。博有现代化的大型屠宰厂和肉类加工厂,年屠宰能力为40-50万头牛。2008年牛肉出口额5.3亿普拉,约占出口总额的1.58%。 2010年,博牛畜存栏量为265万头。2011年3月,因受口蹄疫疫情影响,欧盟已无限期暂停进口博牛肉。2011年博肉类出口额3.3亿普拉,约占出口总额的0.8%。 博是非洲主要旅游国之一。旅游丰富,是非洲野生动物种类和数量较多的国家。把全国38%的国土划为野生动物保护区,设立了3个国家公园,5个野生动物保护区。乔贝国家公园和奥卡万戈三角洲野生动物保护区为主要旅游点。
旅游业现为博第二大外汇收入来源,是经济多元化战略的重点发展产业。20世纪90年代以来,博旅游业持续增长。为加强对旅游业的推销和宣传,2005年博成立了旅游董事会。2006年游客数量为182万人次。2008年,全国拥有宾馆302所,客房5145间,床位9020张。2010年博接待外籍游客总数创纪录达210万人次。2006年至2010年,游客数量年增长率为10.7%。旅游业对GDP贡献率达3.7%。 截至2012年6月,博旅游公司有764家,其中406家为本国公民所有。 以公路运输为主,主要城镇之间有公路相连,总长1.94万千米,其中30%为柏油路面。全国各主要城镇之间以及博与南非、赞比亚、津巴布韦和纳米比亚之间已基本由柏油马路连接,其中干线公路等级较高。
铁路长900千米。主要铁路线跨越弗朗西斯敦、哈博罗内和洛巴策,连接南非和津巴布韦。博铁路公司是负责铁路运输的国有企业。2004年铁路发送旅客40.6万人次,发送货物1.4万吨。2003-2007年实施了铁路五年治理,主要包括提高运营水平、更新车皮、机车和信号系统。2012年前9个月,铁路发送货物150万吨,创收2.24亿普拉。(数据来源:博中央统计局)
2011年8月,博获得石油输出国组织国际发展基金4000万美元,用于综合交通建设项目,旨在整合博现有的公路和铁路系统,建设新的交通设施,提高运输能力,促进经济发展。
博航空公司辟有飞往南非的地区航线和国内主要城镇及旅游区之间的航线。现有六个国际机场,首都有卡马国际机场,其余五个机场设在弗朗西斯敦、马翁、卡萨尼、塞莱比-皮奎和杭济。此外有数十个小型机场分散在全国各地。由于油价持续上升,机械故障频发,博航2004财年出现400万普拉亏损。博航的私有化改造正在积极进行中。2005年,博成立独立的民用航空管理局。 博新闻自由度较高,报道独立。现有报纸12种,包括官方日报《每日新闻》(Daily News)和私营日报《报道者》 (Mmegi) 及私营周报《博茨瓦纳卫报》(Botswana Guardian)、《太阳报》(the Mid-week Sun)、《博茨瓦纳公报》(Botswana Gazette)、《回声报》(Echo)等。
《每日新闻》为官方日报,1964年创办,用英文和茨瓦纳文出版,免费报纸,日发行量约6.5万份。另有《卫报》、《报道者》、《太阳报》和《公报》,为英文和茨瓦纳文对照。《报道者》和周刊《观察家》为博最大的私人出版公司Dikgang公司发行。《报道者》日发行量约2万份。其它报纸发行量在1.5至2万份之间。
博茨瓦纳通讯社为官方通讯社,1981年创建,主要报道国内消息,国际消息主要来源于西方国家通讯社,是《每日新闻》和博广播电台的主要供稿者。
博茨瓦纳广播电台系官方电台,1965年创建,用英语和茨瓦纳语广播。
哈博罗内电视台为一家私营电视台,1988年创建,主要播放录像片。
博茨瓦纳国家电视台于2000年7月开播,节目分英语和茨瓦纳语,全部使用数字传输技术,可通过卫星覆盖非洲大部分地区。 2011年大邱田径世锦,博茨瓦纳女子400米选手蒙特索摘取金牌。
博茨瓦纳1980年加入奥运会。但由于体育水平有限,他们在参加的8届奥运会中还未取得过任何奖牌。 博茨瓦纳节日较多,国民多信奉基督教。人们通常行握手礼,但外来男性客人一般不主动伸手同当地女性握手。
牛是财富的象征,也是庆典的祭品。 节日名时间新年 1月1日 复活节 3月或4月的某一个星期天 劳动节 5月1日 耶稣升天节 5月初 塞莱茨·卡马爵士日 7月1日 总统日 7月15日 独立日 9月30日 圣诞节 12月25日 节礼节 12月26日
20世纪最后一天,俄罗斯联邦的缔造者及苏联掘墓人叶利钦宣布自己辞去联邦总统一职,并由总理普京代行总统职务时,全世界的目光都被吸引到了这个克勒勃出身的年轻政治家身上,人们纷纷猜测普京究竟能带给这个千疮百孔、内忧外患的俄罗斯些什么。
叶利钦的“休克”疗法让俄罗斯的经济基本上陷入了瘫痪,GDP大幅下滑,居民生活水平陷入贫困,失业率、犯罪率激增,贪污腐化、官僚特权横行;而政治上取媚于西方的做法已经让俄国际政治空间极度被挤压,而科索沃战争直接粉碎了俄罗斯人以资本主义拥抱欧洲大家庭的幻想,随之而来的北约东扩、导弹防御让俄罗斯人则是直接给了俄罗斯人当头一棒;国内车臣问题则让联邦面临着分裂的危险。普京的出现可谓是“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面对经济危机,普京放弃了叶利钦的经济全盘自由化的西方模式和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模式,走相对稳定的国家资本主义模式,严厉打击个人财阀垄断的国家经济命脉行业(这也是对叶利钦是期俄罗斯寡头资本主义的纠正),趁着能源及原材料的大幅上涨的机遇,大力推进石油天然气等能源经济,推动俄罗斯经济复苏发展;在国际舞台上一改叶利钦为取悦西方而不作为的做法,取对西方强硬的政治态度,利用能源优势谋求地缘战略优势,适当范围内同美欧展开争夺维护国家利益,这一做法也极大的唤醒了俄人民心中难掩的大国情节,为普京的第二次当选争取了大量选票;面对车臣问题普京果断取军事打击策略毫不手软,兵出高加索,收复车臣。这一系列举措让俄罗斯在一定层面上恢复了元气,让俄罗斯人民的从未远去的帝国梦想得到了暂时的重温,也让普京的政治生涯达到了巅峰。
8年后,普京如同8年前的叶利钦那样将政治权杖传承到了继任者手里,不同的只是叶利钦从此真正淡出了危机四伏的俄政坛,而普京并没有离开他的克里姆林宫。谁都知道作为总理的普京在克里姆林宫拥有怎样的话语权,作为俄第一大党统一党的领袖的身份,仍然身处核心领导层且总行耿耿的圣彼得堡帮以及出任总理前的一切铺垫(俄罗斯的很多属于总统的重要权利已经转移到了总理的手里,比如说对于各联邦区和地方的的行政长官的任命权利等等;普京为国家制定好了未来三年的预算,也就是说梅德韦杰夫四年任期里面能够参与的只有最后的一年;从俄罗斯宪法的规定上面,由于一些权利的重新分配,本身在理论上来说,普京也是俄罗斯历史上权利最大的总理)都昭示着,他还不打算离去,四年后的“卷土重来”还真未可知。
作为一个政治家追求的可以不是国泰民安,也可以不是盛世太平,但绝对不可以没有权利。普京就是一位成功的政治家,从踏进圣彼得堡市开始其政治生涯开始那一刻,他没有走错一步棋。当然也没有哪个人愿意永远作为政治傀儡生存下去,哪怕是懦弱不堪的光绪帝也会做出适时的反抗,更何况梅德韦杰夫这样一位出产自极具革命性学府圣彼得堡大学法律系的政治家。
当金融危机席卷全球,俄罗斯那用石油天然气催生出来的繁荣显得是那样的羸弱和不堪一击。以能源为主导的国民经济终究无法阻挡金融寒潮的来袭,尽管俄一再宣称自己将会是金融危机的“避风港”、“安全岛”,但随着金融危机不断扩散,国际市场石油需求锐减,油价大幅回落,俄罗斯经济已陷入十年来的首次衰退。油价下跌带来的资金离散、外债居高不下、货币大幅贬值,以及失业率趋升,已酿成政治、经济及社会局势动荡的严峻局面,财困情况若持续恶化,恐将成为十年前东南亚金融危机的“翻版”,甚至令国家步入破产危机。危机不仅仅打破了十年来的增长期,阻断了俄罗斯人复苏中的大国梦,也动摇了普京作为英明领袖的地位,人们终于开始反思,除了石油经济带来的利益,俄罗斯这些年获得了些什么?
经济的复苏是伴随着油价的不断走高,丰富的石油天然气及原材料为国家换回了大把的外汇储备,依靠这些俄罗斯完善国内社会保障,推进社会,改善居民生活水平,并实施经济多元化战略,投资高科技领域,这些为俄罗斯带来了表面的繁荣。而事实上,并没有完全利用好国际原料市场行情有利变化带来的好处,经济多元化和向高科技领域投资也不算成功,经济未能真正有多少转型,对能源依赖过高,且通货膨胀率一直居高不下。在国际舞台,俄罗斯的强硬又给俄罗斯带来了多少实质性的利益呢?强硬的外交不能阻挡北约东扩的步伐,不能阻止颜色革命的一步步逼近,不能带给俄罗斯人地缘上多少安全感,不能减轻美欧对俄罗斯国际空间的挤压,不合作也导致俄罗斯在国际舞台上的一步步孤立,既远离了政治舞台,也远离了国际金融市场,以至西方国家扬言要将俄罗斯驱逐出“八国集团”,让俄罗斯永远也加入不了世贸组织。在车臣问题上虽然让车臣形式上回到了俄罗斯的怀抱,却无法阻止极端恐怖分子对俄罗斯无休止的袭击,别斯兰人质劫持、莫斯科剧院人质危机让俄罗斯人开始生活在惊恐之中。当然问题远远不止这些,经济发展的不平很,腐败滋生,体制缺陷等等让俄罗斯问题的种种开始在危机中被放大。
作为一名领袖他需要给予这个国家足够的前进动力,但普京带给这个国家的其实同样很有限。同时他也让这个国家更进一步远离了民主,靠进了专制,他可以任意强化总统的权利,他可以利用掌握的党权否认和批准任何一个决议。俄罗斯的境况说明普京的领袖角色并不成功,但你可以指责他的独裁,可以指责他对待资本家们的苛刻,但你不能否认他是一名成功的政治家,因为用道德的标准来衡量一名政治家是幼稚可笑的,你说呢?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