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重劣质原油深加工技术?

2.中国的石油安全意义?

3.海外石油投资项目实物期权经济评价方法研究

4.石油行业这么不景气,科瑞石油怎么还一直在招聘,这企业真有这么好吗?

5.燃油税的改革方案

6.我国油气发展战略研究

原油价格下降对物价的影响_原油价格下降解决方案

你可以参考以下文章:

金融危机的本质是什么?给人们最为重要的经验是什么?它一语中的:是中国过度生产,美国过度消费的全球经济一体化模式的矛盾的总爆发。而造成这种模式特点的根本原因就是美元霸权。美元作为全球最主要的储备货币、支付手段、结算工具、价值储藏手段、计价单位可以支配整个货币体系。美国必定会最大限度地利用其“货币特权”攫取铸币税收入,并以此掠夺其他国家的,因为它可以无限制地发行,以降低其原有价值。美国经济学家<超级帝国主义>一书的作者迈克尔?赫德森在书中认为,这种用美元霸权不仅剥削穷国,还剥削富国中央银行的帝国主义相对于向穷国投资获得超额利润的帝国主义来说,是超级帝国主义。换句话说,就是滥印钞票,捞取钱财。听上去道理就这么简单明了,却是千真万确的事实。最显明的一个例证就是:从1985年美国签订“广场协议”,美元贬值、日元升值,给日本造成损失就相当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损失,其程度之烈,可见一斑。

在“全球化经济”的旗帜下,中国过度生产,搞外向型经济。由于其经济发展长期依靠,走低工资路线,造成内需严重不足,只得一而再、再而三地进一步寻求外需,再回过头来压低国内工资,形成外需越扩越大,内需越缩越小的恶性循环圈。外需比例过大,势必把主动权交给国外。他们可以挑起国内企业的恶性竞争,获得更低的价。在产业链中,我们处于制造这一最末端,只能听命于产品设计、原材料购、订单规划、运输、零售等前面几端,赚取最小比例的利润。一有风吹草动,比如这次危机,他们就会停止购,搁置我们的产能,使我们发生经济动荡,进而引发危机。这次危机爆发,外需减弱,造成中国企业存货堆积,产能过剩、工人失业,所有这一切,在内需和外需的关系上,难道不值得我们深刻反省吗?为此,作者在书的末尾响亮地提出了民富国强、启动内需的口号。我们高兴地看到,最近已经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民生保障紧急提上议事日程、廉租房等出台、医改方案通过,而将公共产品市场化,销售给居民获取市场收益的无良做法将被停止。

此书另一个不同凡响之处还在于它以铁一般的事实,铁一般的逻辑证实:金融危机不是什么美国金融监管不力,也不是中国人与美国人的消费心理习惯不一样,而完完全全是一场精心安排的,其目的就在于骗取全世界人民的财富。为什么鼓励还不起债的穷人买房,在推行房贷过程中,那些加强监管的人为什么反而遭到奚落和羞辱?美国***为何一再粉饰和掩盖危机真相?林林总总的疑惑只能得出一个答案:让全世界为美国埋单。始作俑者,正是那个被吹捧为神人前美联储格林斯潘,而还不起的穷人只是这场中可怜的道具而已。

危机爆发了,却还在继续。全世界都亏钱了,钱到哪去了?“如果是一场自然灾难,所造成的后果可能是全输,但是如果一场灾难是人为制造的,一定有潜在的大赢家,通常就是危机制造者。”(本书第57页)“通过次级债等方式,把风险与成本转嫁给了全世界,等金融危机过后,人们会发现,全世界对次级债等金融衍生品的购买,不仅帮助美国打造了公共住房体系,而且帮助美国挤压了房地产中的泡沫,还承担了挤压泡沫的绝大部份成本和风险。”(本书第85页)如果人们对“”这一表述还有所疑惑的话,那么作者进一步揭示了美国为什么不救雷曼兄弟而救贝尔斯登和AIG的内在原因:无非就是雷曼兄弟身上有着世界各地的拆借资金。而且更可恶的是,明明已经破产,还挣扎了好几个月,拼命借钱,满世界拉人垫背。既如此,为何要救?狼是永远不会把吞到嘴里的肉再吐出来的。

此书再一个不同凡响之处就在于提出了为王的口号。钱是什么?无非就是物物交换的中介。美元霸权可以通过滥印钞票,不断贬值,攫取财富。唯有,是货真价实的财富。它有二方面的含义:一个是石油、有色金属、煤炭、森林等自然;一个是科技人材与知识产品。前一阶段,在危机爆发前以及危机初期,全球通货膨胀,石油涨到什么程度?147美元!现在虽然下降回40美元上下,但这只是暂时的。从长期来看,价格总的是不断上升的。其道理很简单,就在于这些一是必不可少的;二是不可再生,越用越少,并且很快就用完了。可是长期以来,国外是购矿山、储存矿产。中国却是贱卖矿产。贵州、云南、辽宁金矿被严重贱卖,真是令人扼腕,痛得人心直发颤!为此,作者建议中国企业趁着这次危机,应该低价收购矿产,储备大量商品。

摘自作者:金鼎鼎<<振聋发聩,针针见血>>

2004年的预言:我国会发生经济危机吗?

作者:谭根林

我国会发生经济危机吗?

关于经济危机,马克思说它的原因是生产的社会性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性之间的矛盾。从制度上讲,我国已经实行了私有制,因此,我国已经有经济危机存在的基础。从我国的经济实践来看。18年的改革开放到现在已经26年了,这26年已经为我国出现经济危机准备了充分的条件。

人的经济循环运动可以分解为产品的循环运动和货币的循环运动,产品的循环运动和货币的循环运动可以复合为经济循环运动。人类的产品循环运动,不管存在还是不存在所有制,它都一定存在的,因为人要生存,就必须有维持生存的产品,产品又是产品循环运动的动力,这个动力一方面让环境要素不断转换为产品,另一方面,使产品不断退化为环境要素(具体的理论在我的现实经济学里,下同)。与产品的循环运动不同,货币的循环运动是以所有制为基础的,没有所有制,就没有货币,更不会有货币的循环运动。

货币的循环运动一方面使影子货币不断转换为货币,另一方面,货币不断转换为影子货币。货币的职能有两个,一个是货币的基础职能,货币的基础职能是:货币是财富分配的工具。货币的另一个职能是衍生职能。

根据这些理论来分析我国现在的经济实践,其结论是:我国在5年内将发生经济危机,这次危机的破坏力,将超过文化大革命,这次经济危机发生后,人们会对我国78年以来的改革、开放进行一次反思。那么为什么我国在5年内会发生经济危机呢?

一、我国经济危机出现的基础:市场经济。

必须指出的是,市场经济就是资本主义经济,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是水火不相容的。我国实行的市场经济不仅破坏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更为糟糕的是,破坏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市场经济使人没有了道德,也没有了诚信。人是靠道德和诚信粘合成社会的,一个社会,如果没有了道德和诚信,这个社会将会出现生存灾难。有人说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我不知道这些人所说的法制经济是什么法制经济。

市场经济的基础是私有制,没有私有制,就没有市场经济。私有制的存在,为私有财产的存在提供了制度基础,这个基础是人积累财富的根据。想想看,没有私有制,我们怎么能够“积累财富”?人们通过什么来积累财富?是劳动吗?当然不是,如果是劳动积累财富,那些辛辛苦苦的工人、农民,他们为什么不会成富豪呢?是通过创造财富吗?当然不是,不然,那些创造财富的人为什么成不了富豪呢?

人们是靠市场来积累财富的,人们靠市场积累财富可以和创造财富无关,因为人们通过市场,可以合法地参加财富的分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参加财富分配的人,完全可以不参加财富的创造或只参加少量的财富创造。比如,苹果生产商一年生产苹果10吨,当进行第一次分配时,生产商分得苹果10吨,工人分得货币3万元。工人用自己分配的货币对苹果进行第二次分配,如果苹果2元一斤,3万元可以分得苹果7。5吨。由于我们实行的是市场经济,某投机商通过各种手段从金融机构借得4万元,将10吨苹果全部买下,这时,市场的需求是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投机需求,一部分是工人的实际需求。由于投机商的介入,工人无法从生产商那里分配苹果,他们只能到投机商这里来分配苹果,如果投机商每斤苹果卖3元,工人3万元就只能在投机商这里分到5吨苹果。这个例子是不是告诉我们:创造财富的人不拥有财富,而不创造财富的人拥有财富?

那么,为什么市场经济是我国即将来临的经济危机的基础呢?在前面我提到产品的循环运动和货币的循环运动。在没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人的经济活动可以只有产品的循环运动,在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人的经济活动必然可以分解为产品的循环运动和货币的循环运动。产品的循环运动由企业来完成,货币的循环运动由金融机构来完成。企业可以根据产品的循环运动构成产业链,产业链可以构成产业网,产业网和金融体系构成一个国家的国民经济。金融机构可以根据货币的循环运动连成金融链,金融链可以连成金融网,金融网就是一个国家的金融体系。

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是什么将生产要素粘合在一起的呢?是货币。没有货币,企业马上就会瓦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货币,一方面它可以是企业生产要素的粘合剂,另一方面是企业生产要素的分解剂。这一点,我们只要看看现在在香港和国内两个市场拼命发股票的某家公司未来的命运就可以知道了。

二、我国经济危机出现的条件:两极分化。

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货币一方面是生产要素的黏合剂,另一方面又是生产要素的分解剂。那么,在什么条件下,货币会成为生产要素(企业)的分解剂呢?这个条件就是社会贫富的两极分化。由于富人不创造相应的财富,所以,贫富两极分化的过程,一方面是产品市场极度繁荣的过程,另一方面是企业不断破产、不断产生的过程。

1、市场的极度繁荣。

我们现在的市场是极度的繁荣,什么都有卖。为什么会这样呢?这和我国的贫富两极分化是联系在一起的。我上面说过,货币是一种分配的手段,在一个没有投机经济的社会(见我写的《投机经济》),分配只有两次,一次是产品的生产,另一次是产品的分配。在一个投机经济的社会,分配有可能是10次,甚至20次。由于投机分子通过投机控制了货币,同时把产品的价格抬高(见前面的例子),真正有需要的人,就没有钱来买市场上的产品(马克思说的生产的相对过剩),这时,一方面有需要的人买不起产品,另一方面产品卖不出去,产品卖不出去不就被一天天地摆在市场上,你说市场能不极度繁荣吗?

富豪是怎么变富的呢?他们是通过投机变富的。富豪投机的领域很多,在产品市场,他们倒卖产品,在资本市场,他们资本运作,在不动产市场,他们哄抬价格。通过这些投机活动,他们控制了货币,使有真正需要的广大人民买不起产品,正是广大的人民买不起产品,才使产品市场极度繁荣。

2、企业不断破产、不断产生。

由于富豪控制了货币,一方面消费者买不起产品,另一方面企业卖不出产品。企业卖不出产品,企业不就要破产吗?可是,我们的企业有很多是国有企业,如果让国有企业破产,一方面,企业的管理人员要失去工作,另一方面企业的主管部门没有面子。当然,他们会说不让国有企业破产是为了工人的饭碗,其实,这是借口。值得一提的是:国有企业的破产,不是因为国有企业有问题,而是国有企业存在的环境市场经济有问题。要让国有企业不破产,办法有两个,一个是向银行借,另一个是向股票市场发股票。向银行借的结果是借出一大堆不良资产,另外,我国货币的供应和GDP比为2:1,而美国、英国、日本等国家的比率为1:1,很有意思。向股民发行的结果是:一方面产生了一批资本运作的高手(严格地讲他们是搞关系的高手),另一方面产生一大批套牢的股民。

我国本来应该出现一大批破产的企业,可实际破产的数量没有那么多,这些企业,随着金融体系的变化和股票市场的变化,它们中的大多数,还是要在将来破产的,它们的破产为我国5年内的经济危机准备着条件。

投机份子有了货币以后,他们会有做“一番事业”的冲动,这时,新的企业会不断产生。投机分子做企业可不是传统意义的企业,他们会继续他们的资本运作把戏,直到我国大规模的经济危机的那一天。

三、我国经济危机出现的征兆:我们的社会已经犯病

我们的社会已经犯病。那么我们的社会有那些病征呢?我们社会的病征是粘合社会的最基础的东西,如道德、诚信等已经被破坏。为了货币,人们可以做任何事情。社会犯病,是未来我国经济危机破坏力极强的根本原因。

四、我国经济危机的引子。

我国的经济危机会从货币的循环运动开始,由于货币的集中,一方面,企业没有足够的货币,它们要维持生产,只能通过融资,融资一方面产生不良资产,另一方面,使生产相对过剩。另一方面,消费者没有足够的货币,造成市场的虚繁荣。当不良资产使金融机构破产时,金融链会断裂,金融链的断裂会导致金融网的破裂,金融网的破裂,将会使货币的循环运动发生障碍,进而影响产品的循环运动。

我国经济危机的引子还可能来自于我国的体制。有的部门,出于发展经济的需要,根据错误的西方经济学理论,扩大投资。投资的扩大,一方面会增加产品的需求,另一方面会增加影子货币转换为货币的速度和规模,当投资的项目不能回收货币时,这些投资首先会影响货币的循环运动,接着就是产品的循环运动。

我们已经处在经济危机的火山口上,那么,我们的经济危机可不可以避免呢?如果我们要避免经济危机,我们首先要放弃的就是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有积极的一面,它可以利用人对物质利益的追求来发展经济,但市场经济的破坏作用是巨大的,它不仅破坏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还破坏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我们现在要做的是要减少经济活动中的投机活动,投机活动能够控制住,贫富差距自然可以缩小,那种试图通过增加就业来缩小贫富差距的想法是错误的,两极分化的根源一是私有制,二是投机活动。

建立正确的经济学体系可以帮助我们认识人的经济活动。经济学的任务是协调人与人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们要管理人的经济活动。管理人的经济活动的基础是描述人的经济活动。只有正确地描述人的经济活动才能管理人的经济活动,西方经济学是错误的,它的错误不仅在于它的逻辑起点,也在于它的逻辑体系。如果我们还迷信西方经济学那些东西,它带给我们的只能是灾难,因为我们即将到来的经济危机就是市场经济实践的结果。

注:社科院网站2004年的网页曾介绍这篇文章:

://.cass.net.cn/file/2004123130479.html

://.wyzxsx/Article/Class16/200810/54192.html推荐你去看一下宋鸿兵的《货币战争》。

事实上金融危机以及很多的经济萧条都并非单单是因为如此简单的原因。

重劣质原油深加工技术?

1994年4月13日,国家为了进一步支持革命老区,由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与陕西省签订了一份石油开协议(“4·13协议”)。该协议规定,从中石油长庆油田分割出来1080平方公里的矿区给地方,并允许延安和榆林的各县参与开发。不久,各县由于缺乏资金,开始招商引资。由此,大批外省的私人资本和当地的农民开始投资油井。中央一台每晚热播的电视连续剧《温州一家人》中周万顺就是是这批外省投资者的典型写照。

2003年春,陕北地方取“先收井,后清算”的办法,突然强行将原由民营资本经营的陕北几千口油井资产“收归国有”。

投资者们称,此后的清算过程,也是以单方面定价为准,支付的回购款,只是他们实际投资的20%。7月开始,当地出现了长时间的大规模群众上访。投资者们声称在收回油井、进行结算的过程中、以及针对投资者上访时,都使用了强制手段,一些投资者是戴着手铐脚镣在兑付油井款的公证书上按下了手印。

投资者一度与派来回收油井的人员发生暴力冲突,也曾集体赴各级上访,但最终他们决定寄望于法律,向陕西省高级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陕北油田案的主办律师朱久虎被靖边县警方以“聚众扰乱社会秩序”和“非法集会”罪名刑事拘留。此案从另外一个角度反映出,行力天生具有自我扩张性,《行政许可法》实施一周年来,建立有限、透明、服务的理想已经露出希望的曙光。但由于《行政许可法》在相当程度上限制了的审批权力,原来坐拥巨大权力的一些既得利益部门和官员,自然不会甘心,因此需警惕新一轮的行力扩张冲动。 1993年,陕西省榆林地区行署颁布了《榆林地区石油矿产勘查、钻管理暂行办法》。《暂行办法》规定:“榆林地区石油勘探开发委员会(油气管委办)是榆林地区石油天然气开发利用管理的主管部门,其职责是负责全区石油勘查、开发利用的整体规划和滚动发展,具体钻方案的制定及钻井位的审批……钻石油的井块和区块的具体审批程序,在地区油气管委办审查批准后,钻单位持批件到地区矿管部门办理矿许可手续。”

《暂行办法》中明确:“按程序获得石油勘查、开批准文件和矿手续单位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

这个暂行规定中,明确说明榆林地区矿管部门可以办理石油矿许可手续。“从法律上讲,地区矿管部门如果没有国家委托或授权就办理矿手续,那它肯定是越权了。但不管地方是否越权,广大投资者矿许可证是按程序真金白银从一级手中买来的。”作为陕北民营石油投资人的委托人北京莫少平律师事务所律师胡啸对《商务周刊》说。

尽管都说他们有这个矿证,但接受访的陕北农民中没人能够拿出来。他们的解释是,2003年8月,他们一夜之间被从山上赶了下来,什么东西都没让带。“事实上不光这些投资人拿不出来,我们在当地的工商税务等部门也调不出来。”胡啸说,再退一步,即便投资人手里没有矿许可证,按照“4·13协议”与投资人联营的县钻公司也是被授权可以矿的,“因此陕北这些农民投资人的矿许可是有法律依据的,不是非法的”。

1994年4月,原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和陕西省签署了“4·13协议”,这份协议允许陕西省与在陕北的中石油长庆油田合作在规定地段开发油田。协议第三条第四款规定,为支持陕北地方经济发展,从当地各县钻的实际出发,拟从长庆局依法登记的工业带勘探范围内划出约500平方公里,由安塞等6县组织开发;从延长石油公司依法登记的区域内划出约580平方公里,由延安等7市县组织开。

这是此后8年里延安、榆林各县钻公司及其联营公司开本地石油的最重要依据。“4·13协议”同时明确,区域界定后,在长庆油田、延长油矿登记的范围内进行共同开发和划给地方单位开发的探矿权、矿权保持不变,经国家和管理部门批准后,由长庆油田、延长油矿与有关开发实体签订委托协议,明确各方责任,报国家油气主管部门备案。

从这份协议可以看出,陕北油田的探矿和矿权一直是属于长庆油田和延长油田,各县的开发实体,也就是各县的钻公司,是受长庆和延长的委托进行开石油。 有了这一政策的支持,延安、榆林地区各县成立了15家钻公司,他们成立时的资金大部分来自银行。但不久县属国有钻公司就大部分陷入亏损,有的面临破产。眼看这些拥有长庆油田和延长油田油授权的公司举步维艰,一些县开始出台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吸引外地投资商以与钻公司联营的方式进入陕北开石油,这其中主要是外省私人投资者。

此后,陕北地方利用这一开始大规模招商引资。据了解,在19年之后,陕北各产油县成了私营石油经济的大舞台,石油产业生长为地方的经济支柱。

据官方统计,到1998年底,延安、榆林地区各县石油开发总投入已达50.5亿元,其中联营企业32.9亿元,共钻井5561口,年产油量达到168万吨。石油开发收入占到地方财政收入的80%,6年增长了50倍,农民的人均年收入从1040元,上升到17000元。

投资者们一般是与县签订一个《关于合作开石油协议书》,合同多为5年、8年,甚至无限期。在本刊找到的一份靖边县1994年关于合作开石油的有关规定上这样写道:“油井合作开期限由原回收投资后开5年改为长期合作开,完后油井设备交归县上。原定五五分成的合作5年后改为县分四成,投资方分六成。”

联营开的方式大多是县参与分成的依据,但实际上县并不出资,全部由投资人出资并承担风险。靖边县规定,投资商每占用一平方公里打油,要向交8万元。安塞县则规定,一口井打出油后要交11万元。到1996年,引进外来投资开发石油在陕北达到一个高峰,有1500多家公司涌入延安、榆林地区开。

“‘4·13协议’上所说的委托授权是个模糊的说法,因为矿权的获得很严格,这里没有把它说清楚,是为了不与《矿产法》冲突。但你给投资人一个井块和坐标,是用来干什么的呢?那不就是开石油吗?”胡啸反问到。

投资人与地方签订《关于合作开石油协议书》后,即开始申请井位,投资打井,在这个过程,油井的所有权、经营管理权和收益权自然就归投资人所有。对于这“三权”,地方与投资者争议不大,因为在此后的强行收井阶段,也始终承认投资人有油井的“三权”。

拥有矿权间接授权和完整的油井“三权”的投资人,在地方招商引资引导下,开始大干快上。时间到了1999年,这是具有分水岭意义的一年。当年10月,国家经贸委和国土部联合下发“国经贸石化(1999)1239号文件”,要求地方各级和部门要坚决停止和纠正允许投资商参与石油开,并根据联营企业的不同情况分别取划转、收购、兼并资产入股等多种方式并入陕西延长石油工业集团。

然而,不幸的是,陕北当地大部分“油老板”的油井及“三权”正是在1999年和2000年获得的。据延安和榆林的官方统计,到2000年底共引进私人投资者1039家,打出油井4473口,形成原油生产能力100万吨,有效投入资金55.5亿元,上交税收11亿多元。石油给延安、榆林两市带来的财政收入分别占当地财政总收入80%和27.8%。

胡啸说:“据我了解,1999年之后,一些县不仅仍在大规模的招商开油井,而且矿许可证仍在发放,矿权和油井也允许买卖。”

任光明和渠斌文都是1999年在靖边县继续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进行招商引资之时成为油井投资人的。“当时鼓励我们当地人投资,所以我和宝鸡的几个朋友注册登记了一家宝钛实业公司。开始和签的合同写的合作开发期是‘长期’,我们先后投入了540万元的资金,打了6口井,其中只有两口是干井,另外4口井合计日产量约5.7吨。”渠斌文介绍说,“2000年,我们公司又重新登记,把合作期缩到2006年。”

记者看到,公司营业执照上确实标明宝钛公司的经营期限是到2006年10月15日。但事实上,2003年6月,当地开始收回“三权”。按照的补偿方法,渠斌文投资540万元打的6口井最后只得到了140万元的补偿。 开陕北石油风险最小的1994—1999年,投资者主要来自外省和本地的党政司法机关。此后,随着石油价格的上升,国家开始清理整顿小炼油厂和原油流通秩序。

1999年夏天,国家经贸委等5部委和陕西省,就陕北地区石油开秩序等情况写成了调查报告,报告指出:“目前陕北地区实际形成了三类不同的石油开公司,一是具有油气开资质条件的长庆石油勘探局和延长油矿管理局,二是地方各县成立的钻公司,三是通过招商引资进入陕北地区从事石油开的联营公司。”

报告指出,根据《矿产法》及相关配套法规,国家对石油的勘探、开、审批实行一级管理,但事实上,陕北部分县在组织石油开过程中,给相当一部分投资商办理了可直接从事钻活动的证照,并作为联营企业给予开油区。

报告认为,地方各级和部门要坚决停止和纠正允许投资商参与石油开,严禁未经院批准的任何企业和个人从事石油和天然气勘探开发业务,要坚决停止和杜绝越权审批油田及井位的行为。

调查报告上报院后,得到院领导的批示:陕北地区是中国石油工业持续发展地区之一,具有重要战略地位,整顿这一地区石油开秩序,事关生产流通秩序的全局,也是管住源头的重要措施,一定要坚决依法行政,从严整顿。

1999年10月,国家经贸委和国土部联合下发文件“国经贸石化(1999)1239号文件”,即印发《关于陕北地区石油开秩序情况调查的报告》的通知。1239号文要求,陕西省要抓紧部署和落实规范陕北地区石油开秩序的意见。所以正在非法进行勘查和开活动的钻井、测井、试井、压裂、修井等作业必须立即停止,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认真清理自己的施工队伍,在12月31日前无条件撤出。

事情出现如此逆转,按照国土部一位长期从事石油研究的专家在接受《商务周刊》访时的解释,“最初国家是一片好心,但随着石油价格飞涨,地方感觉给得少,又向国家和中石油索要更多的油田。在中石油拒绝了地方的无理要求后,地方就和中石油打赖,大量引进民营资金抢占油田。这样上千家的民营石油开公司在陕北油,甚至越界开。形成了混乱的局面。”

地方是否真的索油不成而放任投资者抢占国有油田,我们无从得知,接下来的事实是,“1239号文件下发后,陕西省的有关部门并没有进行公布或下达,没有告知普通投资者”。胡啸指出,“一些党政司法部门的投资和一些与高层有密切关系的大投资者,纷纷在继续招商的大好氛围掩护下退出,这时进来接盘的就是陕北当地农民。”

到2001年,陕北油田的投资者大部分已被置换成当地农民为主体。

2002年9月11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曝光延安市吴旗县私人油。受院委托,国家经贸委、监察部等有关领导分别到陕西督查石油整顿,要求立即收回个人油井收益权,严厉查处有关领导参与非法油行为。

巨大的压力向陕西省官员逼近,2002年10月15日,陕西省由主持在吴旗县召开了整顿石油开汇报会,会上决定彻底取缔所有联营开石油的公司,收回他们的经营权、开权。 11月,整顿方案出台,并以榆林、延安市的名义下发。文件下发之前,两市又组织财政、税务等部门开会研究收回油井的方案。

“这些通知和方案应该都存在,但联营公司的投资人根本就没见过。从1999年之后,我知道的第一份明示的收井文件就是2003年5月陕西省石油行业清理整顿领导小组办公室下发的《关于取果断措施彻底收回联营单位油井收益权的紧急通知》。”胡啸所说的明示,就是指它下发到每个钻公司和联营公司。

2003年6月13日,榆林市召开紧急会议,王登记主持会议,并在会上强调,信心就是决心,进度问题就是态度问题,到了关键时刻,必须下大决心,一鼓作气,彻底拿回“三权”。有资料显示,王登记在会上提出三点:一,先接管后清算,一次清算,一步到位,原投资者彻底退出;二,严格执行无偿收回政策,凡投产满5年、投资收回的油井无偿无条件收回;三,产量核定要以历史测产、上缴原油、纳税票据为依据,决不能重新测产。

榆林市委组织部长刘培仓在会上强调,收回“三权”工作要破釜沉舟、背水一战,各级领导必须冲锋在前,以身作则,决不能逃避退缩。他指出,因为工作不力,已经处理了两名县级干部,“下一阶段,凡顶着不办,不能坚决执行市县有关决策,造成不良影响和工作失职的县级干部,还要按照组织程序进行处理”。

这就是榆政发(2003)55号文,也是日后强行收井过程的主要依据文件。

显然,地方官员们所受到的压力很大。2003年7月,榆林市王斌在接受媒体访时说,他在5月23日全市油井收回三权会上也作了讲话,大意是:省工作组到榆林检查工作时,明确要求我们限期完成收回三权,否则将追究市主要领导及分管领导的责任。在这种压力下,王斌在会上坚定地表示,6月底前仍不能完成任务的县,要追究县以上主要领导和主管领导的责任。

会上还特别强调,公检法要为收回油井保驾护航,提供坚强有力的法律援助和保护。清理整顿期间不得受理和支持影响、阻碍油井资产归并重组的一切诉讼和上访。

2003年8月,靖边县开始强行收回“三权”。使用了各种行之有效的手段,落实投资者在《收回“三权”资金兑付协议书》上签字画押,没有人知道,这其中有多少人像任光明那样被强制胁迫或像渠斌文那样强行兑付。渠斌文手中的《兑付协议书》上写着:“根据中央、省、市石油行业清理整顿有关精神,靖边县人民已将原招商引资开发地方油井的‘三权’彻底收回,并授权靖边石油钻公司统一管理,收油资金和兑付工作由钻公司承担。经双方同意,签订本协议。经双方认真协商,乙方(渠斌文)同意将位统编号小-318号油井及设备、财产,由甲方(钻公司)出资4.5万元予以收购。”

2003年春,陕北地方所谓的收回油井所有权、经营权、收益权的“收权”运动在陕北地区开始了。地方取“先收井,后清算”的办法,突然强行收回油田。2000多油老板的油井顷刻间挂上县钻公司的牌子,几十亿元民营资产变成了“国有”。投资者们称,此后的清算过程,也是以单方面定价为准,远远低于各大小投资者的计算价格。投资者们声称,支付的回购款,只相当于他们实际投资的20%。

胡啸认为,“从法律上讲,收回‘三权’的行为是县钻公司与联营公司解除合同关系。解除的理由是当初联营存在非法行为,由此产生的财产不具有合法性。现在叫‘收回’,那么就说明原先曾经下放过。如果当初是合法下放的,现在就不应该认定非法而解除合同,但显然,不解除合同,油井就收不回。这是县在回收‘三权’上存在一个悖论。”

不管是否存在悖论,记者访的靖边县私人投资的1800多口油井被靖边县钻公司“收购”。1998年时,靖边县钻公司资产只有500万元,负债2800万元,销售收入几乎为零。然而在收井当年即实现销售收入7亿元,2004年增长到9亿元。2005年9月14日,陕西省所属的中国第四大石油公司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成立,靖边县钻公司正式更名为延长油田股份公司靖边油厂。到2006年,靖边油厂实现销售收入12.9亿元,上缴税费5.25亿元,实现利润1.51亿元,先后获得榆林市利税“百强企业”、“重点项目建设先进单位”等光荣称号。 2005年,延安、榆林两市14个县(区)钻公司完成整体移交延长石油集团公司,延长集团由此拥有了22个油厂。截止到2006年底,延长石油集团公司总资产600亿元,职工6万余人,当年生产原油926.6万吨,加工原油0万吨,实现销售收入403亿元,税金89亿元,利润76.7亿元,荣列2006年中国企业500强第100位,中国企业效益200佳企业第15位,中国企业纳税200佳第29位。重组后的股权比例是延长石油集团代表陕西省控股油田股份51%,延安市和榆林市各占44%和5%。

如此迅速的大规模扩张,无疑提升了这家中国第四大石油企业的雄心壮志。该公司宣称,到2010年,延长集团的原油产量和加工量将分别达到1200万吨和1265万吨,年销售收入、税利分别达到750亿元和200亿元,成为陕西第一名牌和中国知名企业,力争进入中国企业50强。一个更大的雄心是,该集团要力争在“十二五”期间跨入世界500强行列。

延长油田重组之前,在新疆、宁夏、黑龙江、吉林等地也发生过私人企业开中石油废弃油井的事例。“当时,国家取果断措施解决了这些问题,2006年以后,中国的石油天然气开发秩序完全理顺了。”一位接近国土部的人士指着2006年中国油气矿业权分布图对记者介绍,“你看,现在每一个区块的权属都很清楚。”

据国土部地勘司2006年的数据显示:中国的石油天然气(含煤层气)有效探矿权、矿权总数为1756个,总面积436.13万平方公里。

这些探矿权、矿权中,中石油持有探矿权、矿权793个,面积182.54万平方公里;中石化持有557个,面积.86万平方公里;中海油持有288个,面积139.23万平方公里;延长油矿持有41个,面积10.89万平方公里。

石油秩序在版图上理顺并不意味现实的矛盾已然解决。一些投资者声称,由于的单方面定价远低于各大小投资者的计算价格,支付的回购款只有他们实际投资的20%。这起涉及陕西延安、榆林地区15个县的上千名“油老板”和数万农民,他们曾经拥有5500余口油井,据称价值70亿元以上,因此被一些学者和媒体称为“保护私有财产第一案”。自2003年以来,一些不甘心的投资者取了一系列维护个益行动,包括司法诉讼、上访、发动舆论声援、组织座谈会、开办网站等。

2006年4月,北京莫少平律师事务所正式接受陕北200多家企业,2000名多石油投资人的委托。接手这一案件后,该事务所做了大量细致的调查取证工作,并与积极沟通。最后,律师们建议,根据中国现阶段的实际和陕北油田案实情,讨论和争取投资者的“三权”难度很大,两年前冯秉先等投资者以“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被判处徒刑,即与他们坚持要求产权有关。

“我们和投资人一起讨论的结果是‘要补偿,不要产权’,这样才可能和之间搭起一个解决问题的平台。”胡啸说,“收回三权的行为,并非完全没有法律依据,但主要问题是,1、对于之前被投资人信任的行为,谁应承担责任,投资人不是的对立面,他们是被害人;2、征收行为,需要一个合理的补偿,这个合理是双方面需要论证、听证得到的,而不能是单方面的;3、以钻公司为主体的承受权利,其实质是单方面解除合同后的补偿问题,是平等主体之间的合同法律关系,需要协商一致。”

这个思路给曾经山穷水尽的任光明、渠斌文等人带来了新的希望,据渠介绍,6月份陕西省信访办一位刘姓干部告诉他,6月14日,全国人大在一份民营投资者补偿问题的材料上签了处理意见,大意是“以个案方式解决”。这份材料被转回到陕西省,省里又转给了榆林市。

7月25日,渠斌文等到榆林市办公厅密件室并没查到这份文件。但这个消息还是让渠斌文感到高兴。据胡啸介绍,除了这份人大批示外,省信访局还有一个方案,大意是:一,收回三权是合理合法的;二,投资的民间借贷是非法的;三,投资者放弃“三权”是正确的;四,有些问题是没有解决的,在不否定行为的前提下,可以个案形式处理投资者问题。

陕北“油老板”们放弃自己油井的财产权、经营权、受益权已经一年多了。在访中,渠斌文表示:“国家要收回战略,为了国家的长远利益,我们也不愿做历史的罪人,只要把我们投资打井和设备的钱还给我们就行了。”

中国的石油安全意义?

下面是中达咨询给大家带来关于重劣质原油深加工技术的相关内容,以供参考。

随着常规原油的日益枯竭,世界原油供应呈现出重质化、劣质化的发展趋势,从可获取性、吨原油经济效益、装置的适应性等方面考虑,对进口原油整体依存度高达60%以上的中国炼油企业而言,重视重质、劣质原油加工是炼油工艺的重要技术问题。

“十三五”期间,国家政策将继续引导炼油产业升级,加快结构调整、向民企开放下游。同时我国炼油行业也面临着环保日益严格、清洁燃料标准不断提高的压力,在此大背景下中国石油和石化工程研究会定于2017年4月12日至14日在洛阳召开“第六届(2017)炼油技术暨重劣质原油深加工技术与装备供需交流会”,促进炼油(炼化)企业同科研、设计、装备制造单位和有关产业之间的技术交流与合作。

含硫含酸原油分类及问题

硫含量、酸性对原油的一般分类

加工高硫原油与加工高酸原油最大的问题是腐蚀,两者带来的腐蚀问题是又不同的。加工高酸原油带来的腐蚀问题主要集中在蒸馏装置,而加工高硫原油时,由于原油中的非活性硫不断向活性硫转变,使硫腐蚀不仅存在于一次加工装置,也同样存在于二次加工装置,甚至延伸到下游化工装置,贯穿于炼油的全过程中。硫在原油的不同馏分中的含量和存在的形式不尽相同,但都随沸点的升高而增加,并且富集于渣油中。

含酸及高酸原油的加工

高酸原油组成结构

含酸原油的腐蚀及一般规律

含酸原油的加工,通常有以下几种:

1、与低酸值原油混炼,混合后控制酸值≯0.5mgKOH/g。

2、与低酸值原油交替加工,在加工低酸值原油时,高温部位可能产生保护膜或薄层焦,减腐蚀。

3、材质升级:

在t>220°℃时,用316L及以上材质。

对大口径管道,用不锈钢复合板制成的钢管。

对可预见严重冲刷部位,用大曲率半径的弯头及斜接分支三通。

在材质升级的同时,优化、开好电脱盐。

4、注NaOH中和。但因为Na+升高,给重油催化、焦化及加氧装置带来不利影响,不是根本方法,只能应急

5、脱酸处理

彻底解决腐蚀问题,必须进行脱酸处理,目前脱酸处理方式主要包括碱法脱酸、酯化脱酸、催化热解脱酸、催化加氢脱酸(固定床)、催化脱羧裂化技术等。

1/3 123下一页尾页

含硫及高硫原油加工

含硫及高硫原油特点

高硫原油加工过程硫分布

高硫原油腐蚀机理

1、工艺防腐蚀

工艺防腐蚀是主要手段之一。以“一脱三注”为例,国外一些炼油厂的深度脱盐指标达到1mg/L,而国内炼油厂经常达不到3mg/L;国外以使用有机胺类中和缓蚀剂为主,而国内以注氨水为主且缓蚀剂的效果也不甚理想;国外在分馏塔顶系统均用工艺防腐蚀技术,而国内除蒸馏塔顶用外,其它分馏塔顶系统用的还不多。

2、合理选材

应当考虑生产装置的材质情况,对腐蚀带来的装置维护成本和装置能否长周期安全运行等问题进行分析。国外使用的材料整体上等级要高,国内在分馏塔顶还很少使用双相不锈钢Monel和Hastelloy合金;国外针对加工不同的原油,都有选材标准,而国内则不多、不细,在实际生产中用错材料或用混材料的例子时有发生。

3、在线监测

国外已普遍使用监测技术,仅常减压系统,就布置了上万个检测点,检测结果通过网络进入DCS系统;对反应器、炉管等一些核心设备或装置全部用监测技术和使用寿命评估。

4、管理体系

加强防腐蚀的管理工作。充分考虑了防腐蚀措施,将有助于各炼油厂改扩建时合理选用设备、管线材质,同时考虑设备防腐措施,防止硫化氢腐蚀泄漏。

高端会议

中国石油和石化工程研究会定于2017 年4 月12 日至14 日在洛阳召开“第六届(2017)炼油技术暨重劣质原油深加工技术与装备供需交流会”。

本次会议拟邀请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地方炼厂及其所属单位的有关领导和专家就炼油行业现状和新技术作专题报告,与会代表将就目前我国炼油企业如何应对当前形势和发展趋势进行技术交流。重点围绕清洁燃料生产、重质劣质油加工、渣油加氢、新产品开发、安全、环保、节能、炼厂增效提升竞争力等等方面,交流创新成果,以推进炼油企业技术进步。

2/3 首页上一页123下一页尾页

会议拟交流主题

1.“十三五”世界与我国炼油工业发展与展望;

2.我国炼油行业重劣质原油加工技术现状;

3.低油价背景下企业升级改造技术与经济性分析;

4.重、劣质原油深加工生产工艺介绍与评价分析;

5.渣油加氢技术、蜡油加氢技术;

中国石油和石化工程研究会

6.组合加氢、脱硫、改质、质量升级技术进展;

7.新型制氢、加氢工艺的研究和氢气优化与应用;

8.催化裂化新技术、催化新材料与新型催化剂应用;

9.延迟焦化新技术应用进展;

10.异辛烷项目投资与环保型异辛烷生产技术;

11.重劣质原油加工装置腐蚀与防护技术;

12.甲醇汽油、乙醇汽油、LNG/CNG、生物柴油等发展与竞争性分析;

13.炼厂安全、环保与节能减排解决方案;

14.炼厂恶臭和VOC 治理技术;

15.润滑油生产与调和技术;

16.改性沥青生产技术;

17.自动化、智能化技术在提高炼厂运行效率中的应用;

18.炼油新工艺、新技术、新装备、新材料。

更多关于工程/服务/购类的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您可以点击底部客服免费咨询:s://bid.lcyff/#/?source=bdzd

海外石油投资项目实物期权经济评价方法研究

中国的石油安全与民营经济的战略作用

石油安全主要是指一国拥有主权、或实际可控制、或实际可获得的石油,在数量和质量上能够保障该国经济当前的需要、参与国际竞争需要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石油安全是国家经济安全体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一国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石油安全的本质是供求矛盾,合理的石油价格和稳定的石油供应是石油安全的核心问题。对中国而言,构成石油安全的三大因素包括:中国油气状况以及国内产量、进口需求;世界石油供需状况以及价格变动;建立在国内、国外供需基础上的石油安全对策。

世界石油市场的变化,对中国石油安全产生的影响主要包括:一是存在着国际石油供应暂时短缺的可能。石油进口依存度不断增大,加大了石油供应的风险。二是国际上石油价格有可能出现短期的较大波动,石油价格过高可降低GDP的增长速度,而价格过低将使国内石油行业亏损。

18年以来,前所未有的改革开放以及持续的经济发展导致中国能源需求,特别是石油需求的快速增长。中国国民经济对于石油的依赖性在不断增加,石油在中国能源中的地位在不断提高。而与此同时,国内石油的生产和供应增速却相对缓慢,致使国内石油供求矛盾日渐增大且已形成定势。

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中国石油安全面临比较严峻的形势。一是石油消费进入快速增长时期,石油供需缺口将越来越大,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二是石油石化产品的消费量将大幅度增长,对产品质量和品种的要求会越来越高。三是天然气工业已进入快速增长时期。届时,一次性能源结构中天然气的比重将由3%上升到10%左右,成为中国仅次于煤炭和石油的第三大能源。四是中国综合能源利用效率仍比发达国家低10个百分点,节能潜力巨大。五是世界石油天然气潜力很大,但分布不均衡,围绕的争夺更加激烈。

权威研究部门分析认为,在乙烯50%依靠进口、国内汽车保有量不超过1亿辆和现有能源消耗系数降低50%三个前提条件下,到2020年中国石油年消费总量仍将达到4.5亿吨。供需缺口将达到2.5亿吨。供需的不平衡导致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加大。

虽然中国石油的自给率在50%以上的安全界限以内,能源供应再也不可能像过去那样完全依赖于国外而受制于人。但是,中国由一个石油净出口国变成一个石油净进口国,进口石油不断增加,巨大需求与自给不足使外部风险因素逐渐增多,中国石油安全问题也由此凸现。

中国未来石油进口需求的不断增长,对外石油依赖程度不断加深,中国的国内石油市场与国际石油市场的联系必将日益密切,国际石油市场的变化,特别是国际油价的波动,可能会对中国石油安全产生重大,甚至是深远的影响。石油供应安全问题已经成为了可能影响到中国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和国家对外战略利益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

解决石油供需矛盾的方法一是降低需求;二是增加供给。就降低需求而言,存在两种可能,一是石油需求降低将直接影响国民经济发展;二是不影响国民经济发展。前者属于非石油安全状态,不在石油安全战略选择范畴之内;后者的实现有赖于科学技术发展(包括寻找替代品与提高使用效率)和提高石油及其产品的使用效益,在科学技术没有突破性的进展出现之前,难以大幅减少对石油需求的增长。尤其是在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石油消费增速迅猛的情况下,降低石油需求只能是一个想。

就增加供给来讲,也存在两种选择,一是提高国内产量;二是增加石油进口。前者受到国内石油储量和石油企业生产能力及效率的制约;后者受到世界形势和对境外石油控制的影响。从长远角度审视,提高国内石油产量主要受制于国内石油储量,而企业生产能力与效率的影响程度相对有限。目前,中国石油的储量严重不足。从静态角度预测,在没有重大探明储量增加的情况下,中国目前的石油探明储量在20年内将开耗尽。此外,中国部分石油(气)田已经进入开的后期,开发难度越来越大。这一切表明,中国缺乏石油快速和长期增产的坚实的基础。然而,在经济全球化和中国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的大背景下,增加石油进口的可行性确实存在,石油进口是解决石油供需矛盾的一条有效路径,关键取决于对境外石油的控制。

石油对外依赖程度的增大无疑对石油安全是一个潜在的负面因素,但是石油对外依赖程度大并不等同于石油安全的脆弱性。事实上,中国石油安全问题的症结并非完全在于石油进口依赖程度的大小,多元化的石油来源可以有效地化解石油对外依赖程度增加所产生的潜在石油安全危机。

其一,中国石油进口来源趋于集中化是中国石油安全的一大隐患。1995年以来,中国石油进口来源的集中趋势却越来越明显,来自中东的石油越来越多。对于中东石油日益增加的依赖成为中国石油安全的重大挑战。

其二,世界石油分布的不均衡决定了依赖石油进口并非只是几个国家和地区的个案。

其三,某些石油来源地的长期战乱增加了石油进口风险。中东石油在全球的地位不言而喻,然而中东地区的战乱增加了石油来源地的风险。石油来源地风险增大,需要石油进口来源多元化加以平衡。

其四,虽然从保证国家经济的独立性来讲,应该减少对于进口石油的依赖程度。但是,通过分析表明中国尚无法摆脱对于进口石油的依赖,在此前提下,若能够确保石油进口的来源畅通同样可以解决石油安全问题。

其五,需求方固然受到供给方的制约,尤其对于石油一类的稀缺,但是随着可选供给方数目的增加,需求方所受到的制约会越来越小,甚至双方的角色存在对换的可能。因此,通过增多石油进口来源,有可能确保合理价格范围内的石油足量供应,这才是中国石油安全战略抉择的关键所在。

石油安全战略抉择的基本分析决定了中国石油安全战略可以归纳为“应急的石油储备”和“多元化的石油来源”两个核心。石油安全从时间维度考察可分为短期安全和长期安全,两个核心正好与此相对应。如果把经受得起暂时的供应中断作为石油安全的目标的话,则建立和维持应急石油储备应该是最直接的解决方案;如果石油安全的目标是要捍卫国家经济免受石油枯竭和油价上涨的影响,则应该在全球范围内寻求充足的供应来源,其解决之道是使石油安全战略建立在鼓励寻求充足的安全有效地开发利用的基础之上。应急石油储备可以解决短期石油安全问题,平抑石油价格波动,减少石油供给突变对国民经济的冲击;而多元化的石油来源则可以有效解决长期石油安全问题,保证石油供给,支持国民经济长期稳定发展。

从国际经验看,石油战略储备从来都不是以平抑油价波动为主要目的,而是在战争或自然灾难时以保障国家石油的不间断供给为目的。因为战略储备油的成本是昂贵的,其收益是国家经济安全。因此,中国石油战略储备,其目的就是为了原油的不间断供给,而不是平抑价格波动。石油战略储备的建立应以国家为主,企业共同参与。在我国石油储备基地建立之初,发挥公司优势相当重要。由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储备石油会影响相关企业的效益,因此在运用法律手段明确企业义务的同时,应给予一定补偿。

为了扩大供给,中国企业除了不断在境内开石油外,还应通过各种方式从国际市场寻找稳定的供货渠道,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要加强在国外投资,以中国特有的劳动力和一些技术优势来参与国外的一些油田开发。要进一步确保实现石油贸易渠道安全化。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与产油国更加积极地开展商业贸易,以产品输出来换取石油的进口;另一个是让产油国来中国参与石油市场的加工与销售,并与他们共享市场,以保证原油供应的稳定。应该利用现有技术和资金到非洲、南美洲等地区去开发石油,实现石油供应的多元化,规避当前石油进口集中带来的风险,避免价格波动带来的影响。只要有充足的海外石油产量,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抵消和抵缓原油高价位对经济发展的冲击,稳定国内石油化学工业的发展。

迄今为止,我国同海外油源的合作范围已扩展到俄罗斯、阿塞拜疆、哈萨克斯坦,东南亚印尼、缅甸,中东利比亚、伊朗、阿曼和中南美洲委内瑞拉,非洲苏丹等地。我国和国外很多合作项目都取“份额油”的方式,即在当地的石油建设项目中参股或投资,每年从该项目的石油产量中分取一定的份额。这样一来,我国拿到手的是实物,石油进口量不至于受价格波动太大。因此,“走出去”买油不如“走出去”油。

中国石油安全战略固然应该是一个系统性、全局性的战略,包括各个领域、各个层面战略的协调配合,但是,在石油安全战略中,必须抓住关键环节或关键点,而这一关键点就是——中国石油企业的国际竞争力。石油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反映了企业生产能力与效率,因此不仅对于提高国内石油产量至关重要,而且更加重要的是决定了其跨国投资控制境外石油的能力。因此,我们必须面对这一现实,在石油安全战略制订和实施中,更加重视和支持石油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提高。为此,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强化在其中发挥的作用,加强石油企业体制的改革与完善,在国内形成有效的石油企业竞争环境,以及对于石油企业海外投资予以强有力支持。

中国石油安全问题涉及多个方面,其中有技术问题、投入问题、问题,但最重要的还是缺乏一种高效、灵活的机制,制约了石油工业的发展。中国石油行业市场化进程远远落后于市场经济的形势发展,由于垄断,石油、天然气等价格长期受到管制,产业准入受到严格限制。中国的石油问题包总体上是一个体制改革的问题。

目前,中国石油产业的市场结构仍然存在缺陷,制约了石油产业组织效率的提高。石油消费方市场程度的迅速提高和石油供应方的过度垄断成为当前中国石油市场中的主要矛盾。一方面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中国经济的市场化程度已经达到了相当水平,绝大多数商品价格已经放开,用油企业的经营销售也已实现市场化。另一方面,中国原油、成品油供应仍然处于垄断之中,原油、成品油定价机制仍然处于“与国际接轨阶段”,不能充分反映国内市场供求关系。

因此,我们应加快放松石油市场准入管制,加快放开石油终端销售市场,建立科学的现代石油市场。在国际石油市场丰富的大背景下,开放的市场是中国获得稳定、廉价石油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否则,就无法保证对国际的利用,也无法形成吸引国际的市场,不利于提高石油供应安全。

中国石油市场在对外开放之前首先应对内开放。一方面,在放开石油价格的同时,应建立起宏观调控机制,真正掌握住市场管理和调控权;另一方面,打破国内石油市场的地域垄断,积极培养市场主体,从开放市场、完善和规范市场入手,制定市场规则,形成合理的、有序的竞争格局。

在确保中国石油安全的大战略中,民营石油企业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近年来,在国际石油石化行业巨头纷纷抢滩中国市场的同时,国内一些民营企业也开始进入石油石化市场。国内石油石化市场已开始形成以国有石油公司为主导、国外大石油公司和国内民营企业积极参与的市场主体和投资主体多元化的格局。

我国承诺加入WTO后5年内开放原油、成品油、化肥批发领域;加入WTO后3年内开放成品油零售领域。对国外都如此,对内当然也要放开。当前,民营企业进入石油领域主要集中在中、下游行业,即成品油的加工和批发。近年来,民营企业进军石化行业的步伐明显加快,在产业链中也不断地向上游延伸,但上游领域受国家政策限制,还没有民营企业真正进入。而2004年底出台的《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简称“非公36条”),无疑是给民营油企吹响了新的冲锋号。“非公36条”明确规定:“允许非公经济进入垄断行业”,其中除国家法律法规等另有规定外,允许具备资质的非公有制企业依法平等取得矿产的探矿权、矿权,鼓励非公有资本进入商业性矿产的勘查开发。石油行业恰恰位列其中。就是说,非公有制资本可以合法地参与原油钻探了,这对民企发展有着里程碑的意义,表明真正为民营企业提供了与国有企业、外资企业平等竞争的平台。可以预见,在“非公经济36条”激励下,中国石油民营企业的发展天地广阔。

由于石油项目,特别是开发上游的项目所需资金量极大,要有强有力的资金、技术做后盾才能去参与国际石油市场竞争,对此,民营企业单打独斗是不行的,不仅民营石油企业自己要联合起来,也要注重和国外的石油界合作,特别是与国内的国有公司联合,寻找合作点、切入点,优势互补,在合作中发展壮大自己,共同出击海外石油市场,增加国内石油供给,维护我国石油安全。

民营石油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产物,符合市场经济的规律,具备适应市场的能力,具有强烈的市场意识和市场管理能力、经营能力和开拓能力,所以必将会成为中国石油石化行业的重要力量。

(作者单位:珠海振戎公司)

石油行业这么不景气,科瑞石油怎么还一直在招聘,这企业真有这么好吗?

刘雅馨 钱 基 熊利平 郭宝申 丁建可 干卫星

(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 100083)

摘 要 高风险和分段决策的海外油气投资项目大多具有放弃、扩张和延迟等多种期权特性。本文深入研究了实物期权机理,对比贴现现金流法,加深了对项目实物期权价值的理解。结合海外油气项目,提出蒙特卡洛模拟解决波动率参数的方案,在Excel中开发应用模型并对实际案例进行价值评估,对海外油气投资项目在风险环境下的投资机会柔性管理的期权方法应用取得进展。

关键词 海外石油投资项目 经济评价 实物期权 贴现现金流 布莱克-斯科尔斯定价模型

Valuing Overseas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Projects by Means of Option Pricing Theory

LIU Yaxin,QIAN Ji,XIONG Liping,GUO Baoshen,DING Jianke,GAN Weixin

(Exploration and Production Research Institute,SINOPEC,

Beijing 100083,China)

Abstract The stage decision of the oversea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investment with high risks and many uncertainties is a kind of option activity such as abandon option,delay option,expand option.The reason and mechanism of lying the real options method in the economic evaluation of the projects are discussed in this paper.The characters of real options of the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projects are analyzed. Example analysis is provided to demonstrate the evaluation efficiency.The real option method may help to enhance the economic value and accuracy of decision making of the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projects.

Key words Overseas petroleum E&P projects;economic evaluation;real option method;NPV;B-S model

2012年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攀升至56.4%[1]。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国内原油短期大幅增储上产较难。化解目前这种危机的有效途径是国有石油公司继续 “走出去”。

中国石化作为海外上市的中国国有石油公司,不仅肩负着获取、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使命,还要考虑股东利益和自身的发展。良性战略投资是公司成长的关键,投资决策应建立在科学经济评价的基础之上。

贴现现金流技术是当前的主流价值评估技术,广为人们接受,但是该方法忽略了项目内在的管理价值。而石油勘探开发项目具有典型的风险高、投资大、周期长的特点,海外相比国内具有更大的政治、经济、技术以及地质风险。随着民族主义的兴起,国对外开放的多是勘探风险大和开发难度大的区块,而且经济利益在国和石油公司之间分配的过程中,国处于主导地位、不断调整财税政策,无论是在经济有利还是不利的情况下,国总是有所得,风险完全由国际石油公司承担,致使可供开拓的海外油气项目风险越来越大,边际项目越来越多。在当前激烈竞争的油气市场环境下,贴现现金流技术会导致项目决策时放弃不确定性高但上升潜力较大的投资项目。

实物期权法能够贴现现金流技术,克服其处理结果不确定性的不足及决策路径僵化的问题,但实物期权法因原理复杂难以理解而至今未得到广泛应用。调研实物期权法的机理,分析石油上游生产价值链,对比贴现现金流技术,应用典型的实物期权工具和技术,结合案例,研究实物期权法如何用于增加油气项目的价值,将有助于促进该方法在油气项目价值评估中向应用转化。该研究在当前激烈竞争的油气投资市场环境下,对改善现有投资评价技术的不足、丰富现有方法体系、增加决策信息丰度、减少决策失误、提升企业价值创造能力十分必要。

1 石油勘探开发项目期权特性分析

海外石油勘探开发项目投资的目的是获取石油价值。理解油气勘探开发项目的价值链是理解其投资价值评估和决策的基础。

海外油气勘探开发项目主要用全球公开招标的经营模式,中标者将取得的作业权,按照不同的合同模式支付给国(或企业)部分产品或收益,主要的合同模式包括经营许可证(License Agreement)、产品分成合同(Product Share Contract)、服务合同(Service Contract)和联合经营(Associated Operation)。其中,经营许可证和产品分成模式最为普遍,即中标者拥有的完全作业权,直接参与的生产过程且承担勘探开发风险。

海外石油和天然气勘探开发项目的典型商业决策时序代表着一个期权行为。石油勘探开发项目的投资是分阶段投入的。石油公司首先需要获得对产地进行勘探的许可证,然后进行勘探投资,通过获取地质数据以确定他们的风险和预期回报。如果该预期结果是乐观的,将引导进行钻探;如果钻探成功,石油公司将确认并详细描述产油区;若产油区有经济性,公司将进行开发。当石油产品的收益降低到低于运营成本时,公司将放弃该项目。其进行过程中的每一个状态都代表了一个期权。石油公司可以在各个决策点综合分析经济发展、技术发展、政治趋向、合同期限等条件,决定后续的投资行为,即是继续投资、延缓投资,还是放弃投资。

2 贴现现金流法及其缺陷

贴现现金流法(DCF)考虑发生在油气勘探开发项目整个寿命期内的各种效益与费用,用资金时间价值技术,将这些发生在不同时点的效益和费用折算成现值,借以确定被评估资产价值。DCF技术的基础是净现值(NPV)法,NPV计算的两个步骤:一是预计未来的现金流量;二是将这些现金流量按一定的折现率折现成现值。决策时根据NPV的正负决定项目的取舍。

然而,石油勘探开发项目具有典型的风险高、投资大、周期长的特点。石油行业投资先行,投资量大。投资的收益受到丰度和品位的限制,而地质储量风险难以预测。石油又是稀缺的、不可再生的耗竭性,容易受国家政策的影响;项目开发周期一般都比较长,投资见效慢,在此期间,油价、投资及经营成本等项目价值影响因素不断波动,因此,项目未来的现金收益及支出难以预测。再加上DCF法的要么立即投资、要么永远放弃的决策僵化的弱点,使得用DCF法来评估石油投资有其致命的弱点,即容易低估项目的投资价值,导致有价值、有潜力的项目被误评而遭抛弃,而一些无价值的项目却有可能被评估认为可以继续投资。

3 实物期权法

期权理论提供了分析和测定不可逆投资项目中不确定性的新方法。油气投资的不确定性,使其具有高风险性,但同时高风险性给油气投资带来了投资机会的价值,也给油气投资评估提出了新的课题,即用期权方法来评估油气投资。

3.1 机理研究

实物期权估值技术起源于金融期权领域。金融期权是金融衍生工具中的一种合约,合约的持有者在规定的时间(expiration)内有权利、但没有义务按照合约规定的价格(exercise price,strike price)购买或卖出某项资产(股票、债券等)[2]。

实物期权是在预定期间内以一定的成本,有权利而不是义务取延迟、扩张、缩减以及放弃的行动[3]。实物期权经常包含于投资项目或投资机会之中。通常分为推迟期权、扩张期权、收缩期权、放弃期权、转换期权和增长期权6个基本类型[4]。

金融期权与实物期权的相似性是实物期权理论用于企业投资估值的基础。企业投资与金融期权有很大的一致性。首先公司有权但不是义务投资某个项目;其次,公司有一定的时间段去投资,通常不需马上投资。所以公司有权利选择在环境有利时投资,否则放弃投资。这与金融看涨期权有相同的风险结构,期权持有者从优势中获利,但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最多只是损失期权执行价格。

实物期权法的核心价值在于通过改变项目执行路径,提供管理的柔性价值,比如延迟投资至经济环境比较有利时再进行。这种理论被认为是高不确定性风险下项目经济评价的现代方法。

3.2 估值模型

经典的期权估价模型有欧式看涨期权的Black -Scholes定价模型和美式期权的二叉树期权定价模型。Black-Scholes定价模型如下:

油气成藏理论与勘探开发技术(五)

其中:C——期权价值;S——资产现值;X——期权执行价格;t——期权有效期;r——无风险利率;σ——资产价值波动率。

油气成藏理论与勘探开发技术(五)

油气成藏理论与勘探开发技术(五)

实物期权与金融期权具有相似的风险结构,这为使用金融期权定价模型为实物期权定价提供了依据(表1)[5]。

表1 金融期权与实物期权的比较

实物期权具有隐蔽性、随机性、条件性、组合性和相互影响性等特点,因而它比金融期权更加复杂,金融期权的定价模型应用于实物期权时应根据实物期权存在的环境进行相应的修正。但是简单实物期权的定价可以使用金融期权的定价模型。

3.3 参数解决方案

根据期权理论,波动代表价值,波动率越高,项目期权价值越大。这是由期权的收益结构造成的,对于期权持有者,在期权执行过程中,损失的最大限额是权利金,即损失有限,而收益却随波动率上升而无限上升。参数波动率是期权价值的关键影响因素,进而影响考虑期权价值的投资决策。

用经典模型进行实物期权价值评估时,由于实物资产不像金融资产有交易市场,故缺少可供参考的历史数据,很难取得项目的历史和隐含波动率。实物资产价值波动率很难取得,这也是应用该方法的最大障碍之一。

利用蒙特卡洛模拟制造伪随机的方法可以求得项目的预测波动率[6],该方法可以综合考虑各项目价值影响因素对项目价值的影响,比用油价波动率来代表项目价值波动率的参数解决方案更科学。尤其是对于海外项目,经营现金流受国财税体制控制,经营杠杆对波动率的影响较大,针对不同的财税体制,进行模拟波动率计算,为参数取值的更精确求解提供了新思路。

4 应用研究

为了深刻理解期权理论,选取某海外油气项目,分别应用贴现现金流技术和实物期权技术进行项目的基础价值和期权价值的求解,通过实证和对比研究,加强对项目期权价值含义及本研究提出的估价方案的理解,从而推进该方法在海外油气勘探开发项目经济评价中的应用。

4.1 项目决策背景

2011年某公司接手某项目正式运转后,由于该项目圈闭规模小,增储空间有限,产量水平低,并且无运输管网,造成单位成本高,拟通过新的勘探开发投资,达到增产降本的目的。需对该投资部署进行可行性决策。

4.2 项目基础价值

4.2.1 项目概况

该项目是2010年某公司在哥伦比亚收购的4个在产区块,区块总面积1251.58km2。该公司拥有这4个区块100%的权益。合同类型为矿税制,勘探期6年,开发期24年。风险前圈闭量3570万桶,原油2P可储量为2500万桶。

4.2.2 评估基本设与基础方案

应用贴现现金流技术,基准折现率为10%,评估基准日为2012年1月1日,评价期从2012年至合同期末,2012年及以后的原油价格按照预测的WTI基准油价进行贴水,并考虑从2015年起通胀2.5%,基础方案如下:

4.2.2.1 产量预测

根据评估该项目可储量为2500万桶。根据开发方案,在2013年达到产量高峰,2014年产量开始较快速下降,在评价期内累计产油1724万桶,产量剖面见图1。

图1 某项目用基础方案时的预测产量

4.2.2.2 投资预测

在考虑通胀的情况下,预计合同期内某公司在该项目承担的权益勘探开发投资合计为114.3百万美元,具体投资时段见表2。

4.2.2.3 成本预测

在2011年单桶现金成本基础上作一定调整和测算,2012年至合同期末,考虑自2014年起通胀2.5%的情况下,后续总成本费用为10.70亿美元,包括操作成本、运输成本与管理服务费,平均单桶成本为62美元。

根据哥伦比亚财税体制[7],石油开发项目涉及的主要税种有矿税、培训费、地面租金、开税、开发期延期费、石油暴利税(高价费)、资产税、废弃费、公司所得税等,财税框架如图2所示。

表2 某项目后续投资情况

图2 合同模式财税条款结构

4.2.3 基础方案价值

基于上述设、基础方案及哥伦比亚财税制度,应用DCF技术,建立NPV评价模型,基础方案的NPV价值为-0.09亿美元。根据该评估结果,项目的投资无法收回,应放弃投资。

4.3 项目实物期权价值

本项目2011年根据DCF方法决策时,NPV价值小于零,应该考虑放弃投资,但是从实物期权的角度看,由于项目接手时间短,项目组对项目价值影响因素的认知存在很大的不确性,所以估计的项目价值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同时,目前投资项目价值处于浅度虚值状态,可以考虑取期权价值分析,通过改变投资路径,增加项目投资价值。结合该公司年度财务预算制度,考虑延迟一年投资的期权价值,即延迟期权的价值,待市场及项目经营信息进一步明朗后,再具体判断是否执行投资,该项柔性决策是有价值的。限于篇幅,用经典B-S模型计算延迟实物期权价值。

4.3.1 参数取值

4.3.1.1 波动率参数的取值

用B-S模型估价,关键是项目价值波动率参数的选取。应用本研究的成果进行参数计算。

首先根据敏感性分析,确定项目价值的关键影响因素为模拟用随机变量,这样可以做到抓大放小,提高估价效率。

对该项目敏感性的测试表明,油价、产量变化对NPV的影响最为敏感,且敏感程度较高,其次为成本、投资(图3)。由于项目处于开发后期,产量较落实,选取油价和成本作为关键随机变量进行蒙特卡洛模拟。

图3 某项目敏感性分析

然后应用水晶球软件,应用NPV模型,进行蒙特卡洛模拟。

1)油价分布:根据文献研究成果,油价的分布选取三角分布形态(图4)。由于项目处于北美,所以选取WTI为基础油价,整个项目取每桶85美元为可能的油价,最高120美元,最低70美元。

图4 油价三角分布

2)成本分布:由于进入时间较短,无足够的历史数据参考,无法拟合成本分布,所以选取适合数据较少情况下统计分析的三角分布。结合项目情况研究,A、B、C、D4个单位成本的最可能、最大值、最小值分别为每桶:51.29美元、64.12美元、70.53美元;30.75美元、38.44美元、42.28美元;70.41美元、88.02美元、96.82美元;39.33美元、49.16美元、54.08美元。成本分布的三角分布呈正偏态(图5),未来成本降低的概率大于上升的概率,会促使项目价值升高。

图5 分区块单位成本三角分布

3)NPV模拟值:使用水晶球软件进行10000次的蒙特卡洛模拟,得到项目均值为0.34亿美元,标准差0.71,这即是项目期权价值计算所用的波动率。项目的NPV价值模拟结果如图6所示,从图可以看出NPV大于零的累积概率是66.47%,大于NPV小于零时的累积概率,故看涨期权价值。NPV价值模拟得到的标准方差就是蒙特卡洛法模拟出的项目价值的预测波动率。

4.3.1.2 其他参数

项目开发投资现值、未来经营现金流现值来自于DCF模型,无风险利率取长期国债利率,期权期限根据该公司1年期财务预算制度取1年。

4.3.2 延迟期权价值

从NPV模型及蒙特卡洛模拟,可以得到期权计算的参数,输入Excel下开发的B-S期权模型,得到期权价值为0.24亿美元。

4.4 项目价值

NPV模型估价该项目的基础方案价值是-0.09亿美元,不确定环境下决策柔性的延迟期权价值为0.24亿美元,考虑期权后项目总价值为0.15亿美元,因而认为该项投资不是放弃,而是可以延迟进行。决策标准更改后会产生不同的决策结果。

5 结论

实物期权的产生为投资价值的不确定性分析提供了新思路。该方法借用金融期权理论,将企业拥有的投资机会等同于一个买方看涨期权,设项目价值的波动服从某种随机过程,考虑企业根据环境变化及时更改投资策略的管理柔性,并利用金融期权定价理论求解投资的机会价值,从而对传统贴现现金流法的 “要么立马投资、要么放弃投资” 的决策设造成的项目价值低估进行了补充修正,提高了项目估值的科学性。

图6 蒙特卡洛模拟NPV结果

参考文献

[1]钟晶晶.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升至57%[EB/OL].(2012-10 -25).://finance.ifeng. com/news/hqcj/20121025/7198096.shtml.

[2]Black F,Scholes M.The pricing of options and corporate liabilities.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3,81(3):637~654.

[3]Copeland T E,Antikarov,V.Real options:A practitioner’s guide,1st ed.New York:Texere.2001.

[4]郁洪良.金融期权与实物期权——比较和应用[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117~118.

[5]Damodarana A.The promise of real options.Journal of Applied Corporate Finance,2000,13(9):29~44.

[6]Johnathan M.Real Option Analysis Course,2003,42pp.

[7]哥伦比亚公开招标网站(2010).://.rondacolombia 2010.

燃油税的改革方案

一家企业招不招聘,不光要看行业和经济形势,还要看这家企业的底蕴和实力。据我所知,科瑞和其他的石油类企业不太一样,他们的产业链比较长,业务涉及石油装备研发制造、油田一体化工程服务、EPC工程总承包等一些领域,市场份额覆盖全球,尤其在国外市场很大。一直招聘,说明企业对人才的渴求,我觉得科瑞这样做很明智,行业不好时更要加强人才的引进,行业好时,不用多说,这是一个企业的魄力

东科瑞控股集团,科瑞石油是一家集高端石油装备研发制造、油田一体化工程技术服务、油田EPC工程总承包三位一体的综合性产业集团,集团现有员工8000余人,是中国的油气设备生产和服务提供商,总部位于中国第二大油田胜利油田所在地,中国母亲河黄河的入海之地,东营市。

集团总占地面积240万平米的六个大型生产制造基地,研发、设计,制造陆地与海洋钻井,修井装备;油田大型压裂机组;连续油管车、固井车、制氮车等特种作业装备;油气生产处理工艺系统;天然气液化装置;天然气压缩机设备;井口、井控系统;油机械等九 大系列高端石油装备产品。

科瑞在总部以及北京、上海、新加坡、休斯顿、卡尔加里等地区设立了16个技术研发中心,技术人员占员工总数约50%。科瑞目前已在全球57个国家设立了分子公司、技术服务站及零配件仓库,海外分支机构员工本土化率超过50%。拥有遍布多个国家的钻井、修井作业、连续油管技术服务、压裂施工服务、欠平衡钻井服务、稠油开技术服务等油田服务队伍200余支。

在提升收率、老旧油田改造、疑难油田开发等方面掌握技术,在页岩气、煤层气等非常规油气开发领域拥有能力。科瑞拥有油田EPC工程总承包及系统解决方案提供的能力,可根据全球油气田条件定制成熟的油气生产处理系统,提供原油、天然气、污水处理场站综合解决方案,在高度集成化小型撬装LNG液化装置和中大型模块化LNG液化工厂领域拥有国际领先技术。

科瑞集团拥有相对完善的全球化经营和服务网络,实行8小时快速反应机制,竭诚为全球客户提供方便、快捷、优质、高效的售前、售中、售后服务。目前我们正在为全球80[9]?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20多家石油公司及350多家油田工程和服务公司提供优质的服务和实用的产品。

集团按照ISO9001、ISO14001、OHSAS18001建立健全了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取得了API 会标使用权和中国商务部颁发的国际石油工程经营资格证书,是中国国际化经营最先进的私营股份制石油装备与技术服务企业,是中国首家打造产业链一体化高端石油装备产业园的企业。

我国油气发展战略研究

成品油价税费改革的总体思路

规范收费行为,取消公路养路费等收费;在不提高现行成品油价格的前提下,提高成品油消费税单位税额,依法筹集交通基础设施养护、建设资金;完善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理顺成品油价格。 关于燃油税费改革

(一)取消公路养路费等收费。取消公路养路费、航道养护费、公路运输管理费、公路客货运附加费、水路运输管理费、水运客货运附加费等六项收费。逐步有序取消已审批的还贷二级公路收费。

(二)成品油消费税单位税额安排。汽、柴油等成品油消费税价内征收,单位税额提高后,现行汽、柴油价格水平不提高。

(三)成品油消费税收入的使用。这次调整税额形成的成品油消费税收入一律专款专用,主要用于替代公路养路费等六项收费的支出,补助各地取消已审批的还贷二级公路收费,并对种粮农民、部分困难群体和公益性行业给予必要扶持。 关于完善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

国产陆上原油价格继续实行与国际市场直接接轨,国内成品油价格继续坚持与国际市场有控制地间接接轨,建立和完善既反映国际市场石油价格变化和企业生产成本,又考虑国内市场供求关系;既反映石油稀缺程度,又兼顾社会各方面承受能力的价格形成机制,促进节约和环境保护。 国内汽、柴油出厂价格以国际市场原油价格为基础,加国内平均加工成本、税收和合理利润确定。将现行汽、柴油零售基准价格允许上下浮动改为实行最高零售价格。最高零售价格以出厂价格为基础,加流通环节差价确定,并将原流通环节差价中允许上浮8%的部分缩小为4%左右。国家将继续对成品油价格进行适当调控。 国内成品油价格按完善后的机制运行后,当年成品油价格变动引起的农民种粮增支,继续纳入农资综合直补政策统筹安排,对种粮农民综合直补只增不减;出租车在运价调整前,继续由财政给予临时补贴。渔业(含远洋渔业)、林业、城市公交、农村道路客运(含岛际和农村水路客运),补贴标准随成品油价格的升降而增减。各地要继续做好城乡低保对象等困难群体基本生活保障工作。 相关问题及解决措施

(一)妥善安置交通收费征稽人员。在地方各级人民统一领导下,多渠道妥善安置,中央相关部门给予指导、协调和支持,确保改革稳妥有序推进。

(二)确保取消收费政策到位。取消公路养路费等收费后,要加强监督检查,确保取消收费政策落到实处,严格禁止变相新增收费项目、乱收费。对违反规定的,要严肃查处,并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三)加强成品油市场监管。加强油品市场监测和监管,严厉打击虚销售偷逃税款、油品走私、经营冒伪劣油品以及合同欺诈等违法行为,确保成品油市场稳定。 成品油价税费改革方案自2009年1月1日起实施。

车长波 丁锋

(国土部油气战略研究中心,北京,100035)

油气是重要的能源矿产和战略物资,在世界经济和国际关系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重要影响。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石油在世界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已经达到40%以上,成为现代工业和经济增长的主要能源和动力。各方面研究认为,天然气将会在21世纪逐步逼近和取代石油而成为第一能源。20世纪70年代发生的两次全球石油危机以来,世界主要石油进口国家相继建立了石油储备制度,并从此加强了石油政策和能源战略的探索与研究。进入21世纪以来,国际原油价格持续攀高,各国争夺油气进入白热化状态。1993年以来,我国成为石油净进口国,进口量逐年增加,供需矛盾日趋突出,对外依存度超过40%。为此,关注石油安全,加强油气政策研究,积极探索油气发展战略,是一项迫在眉睫的重大课题。

总书记在200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必须从战略全局的高度,加快制定新的能源发展战略。要坚持开发和节约并举,利用国内和国外并举,积极推进能源多样化和进口多元化,加快建立国家石油战略储备,逐步建立境外能源生产供应基地,积极开发石油替代产品,取各种有效措施,确保国家能源安全。”

我国油气发展战略,是对油气勘探、开发、运输、加工、储备、贸易、化工和消费等一系列问题的综合分析,回答其带有全局性、整体性、长期性的方针、政策、策略和规划等,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对油气的需求,保证石油供应安全。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油气发展战略的研究工作,先后组织开展了油气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和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的编制,成立了院能源领导小组和院能源办公室,提出了能源领域开展研究的工作要点,为系统、科学和适时开展我国油气发展战略研究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国内外油气现状

(一)我国油气现状

我国油气总的特点是总量丰富,质量一般,分布不均,人均不足,油气比接近。据初步评价结果表明,全国石油、天然气可总量超过200亿吨和20万亿立方米,其探明程度分别为33%和13%。截至2004年年底,石油累计探明可储量67.34亿吨,其中剩余可储量24.46亿吨,居世界第11位;天然气累计探明可储量2.76万亿立方米,其中剩余可储量2.37万亿立方米,居世界第14位。

全国25个省、市、自治区和海域共发现油气田616个,先后建成大庆、胜利等47个油气生产基地。1950年原油年产量仅有12万吨;1963年大庆油田开发,1965年实现国内原油自给;18年原油年产量突破1亿吨;1993年再次成为石油净进口国;2004年生产原油1.75亿吨,生产天然气408亿立方米。到2004年,全国累计生产原油43亿吨,累计生产天然气0.61万亿立方米。

油气勘探投资逐年增加。1992年以来,全国油气勘查总投资每年都在100亿元以上,1995年达157亿元,2000年为200亿元,2004年为250多亿元。油气对外合作取得丰硕成果。1982年以来,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共开展了四轮海上油气对外合作区块招标和不同形式的双边谈判,与18个国家和地区的70家外国石油公司签订了180个石油合同,引进勘探开发资金100多亿美元。中国陆上石油工业对外开放始于1985年,累计吸引外资约20亿美元。3大石油公司在国际上的竞争力不断增强,在美国《财富》杂志2001年全球500强排名中:中国石油81位,营业收入414.99亿美元;中国石化86位,营业收入403.88亿美元。中国石油利润居23位,50.21亿美元,是亚洲最赚钱的公司之一,也是发展中国家最赚钱的公司之一。

表1 美国《财富》杂志2000年以来全球500强排名

(二)世界油气现状

世界油气总的特点是油气总量丰富,潜力巨大,分布不均,海域勘探程度低于陆域,油气比接近。随着人类对地下石油认识能力的提高,世界油气总量的评价结果将会不断升高。其中中东地区的石油探明剩余储量为999亿吨,约占世界61.7%左右。中东天然气剩余探明可储量为72.83万亿立方米,约占世界的40.6%左右。根据BP公司资料,截至2004年年底,世界石油探明剩余可储量1619.0亿吨,天然气剩余探明可储量179.53万亿立方米。2004年世界原油产量38.68亿吨,天然气产量2.69万亿立方米,目前世界石油和天然气储别约为40.5和66.7

上世纪90年代开始,拉美、西非、中东地区的非欧佩克国家以及中国的原油产量份额逐步增长。同时,非欧佩克国家已探明的储量稳定增加,目前非洲特别是几内亚湾地区存在巨大的潜力。近年,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对非洲石油投资不断增加,非洲成为世界能源市场的又一个竞争高地,已引起世界广泛关注。非洲石油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9.4%。同时,非洲石油产量、出口量较前10年也有大幅度上升。

目前,世界正处在天然气取代石油而成为世界首要能源的过渡时期。国际能源界普遍认为,今后世界天然气产量和消费量将会以较高的速度增长,2020年以后世界天然气产量将要超过煤炭和石油,成为世界最主要的能源,21世纪将是天然气的世纪。同时,未来石油需求将呈现稳定增长态势。世界中长期油价将在波动中逐步有所上升。造成国际油价上涨的主要原因,第一是全球经济复苏,拉动石油需求增长;第二是大国操纵并利用油价制约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第三是投机因素影响,大量游资转向石油期货市场,投机炒作加剧,造成油价居高不下;第四是突发因素影响。需要说明的是最近国外有些机构散布“中国石油威胁论”,认为国际油价飙升主要是由于中国石油需求增长过快而引起的。事实上,虽然近两年我国石油消费增长比较快,石油净进口量逐年加大(2003年进口石油00万吨,2004年增加到1.5亿吨左右),但仅占同期全球石油出口总量的4%~5%。现在全球一年石油出口贸易总量23亿吨,其中美国去年进口石油6.1亿吨,占全球石油出口总量的26.5%。因此说,在世界石油市场上,不存在中国石油威胁论的观点。总之,今后20年世界石油和天然气供给增长因素明显多于需求增长因素,总体上能够满足市场需求。

二、世界各国石油战略特点

未来十几年,在可替代能源未出现时,仍依赖常规能源。鉴于能源的勘探开发状况,预计2015年以后,世界各国对常规能源的争夺将更加激烈。为此,各国都从长期战略出发,根据本国的经济社会状况和能源储备、能耗效率、未来能源需求预测、环境条件制约等因素综合制定了本国的能源战略。纵观全球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能源战略,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发达国家的能源战略

(1)积极开拓海外市场。如美国,能源消费占世界能耗的24.8%,故从战略上考虑,大力发展海外,近年来对亚非地区能源投资额高达280亿美元;日本进口能源占能耗的95%,也积极开展能源外交,欲将西伯利亚建成其能源供应基地。

(2)促进国内的开发和利用。如美国,视国际石油市场价格,适当促进国内原油勘探和开发,提高原油产量,减少对进口原油的依赖;欧盟在积极保障境内能源供应稳定安全,能源生产消费适应环保要求,仅有煤炭的德国则积极发展核电,降低能源的进口。

(3)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发展清洁燃料,实行“碳税”政策,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如美国有《清洁燃料》;德国实行地下煤气化和煤的液化;英国煤液混合物燃烧;丹麦煤灰利用;国际能源组织(IEA)的温室气体捕获、贮存和利用等。

(4)开发利用替代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美国以天然气代替汽油;丹麦发展风力;英国的核燃料循环技术;挪威水力发电的高效能源系统等。

(5)增加战略储备。第一次能源危机后,美国开始建立战略石油储备,最初为1亿吨,1993年扩大储备量34000万吨。

(二)发展中国家能源战略

(1)加强国内能源的勘探和开发。

(2)加大对能源产业的资金投入,加强能源利用研究。

(3)大力开展节能活动,用经济手段促进能效的提高。

(4)吸收引进更多的资金、技术和设备,加强国际交流和合作。

(5)开发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尽快完成可再生能源替代常规能源的进程。

(6)取积极而谨慎的态度履行国际公约,既要保护环境,又要发展经济,逐步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力争在平等的地位上共同发展。

(7)加大教育方面的投资,加强环境与能源的宣传教育,促进节能与新能源开发。

发展中国家在未来的几十年间,主要仍将依赖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矿物燃料以及薪柴、农作物秸秆、动物烘干粪便等非商业燃料。据预测,未来20年,经合组织之外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地区将占全球能耗增长的69%。为此,发展中国家从现在起每年需投入500亿美元发展能源。发展中国家既要尽量利用有限的资金发展本国经济,同时又要高度重视经济发展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在发展中寻求环境问题的解决。

三、我国油气发展战略的基本思路

(一)总体思路

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的发展,在我国能源供应和安全总体战略指导下,紧紧抓住和充分利用21世纪头20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加快我国石油和天然气的发展。石油、天然气应坚持开发和节约并重的发展方向,沿着可持续发展和新型工业化的道路,面向全球,充分开拓和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优化配置和灵活配置石油、天然气,积极调整和改善我国的能源结构,不断提高石油、天然气供应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建立石油、天然气安全保障应急体系,为保护环境和生态,为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为国家的经济安全创造必需的条件,提供必要的保证。

(二)基本方针

坚持国内外两条腿走路的方针和石油、天然气并举的方针。国内外两条腿走路的方针是既要加强国内石油、天然气的勘探、开发,又要加快“走出去”的步伐,建立境外石油、天然气生产供应基地,发展多种形式的石油、天然气贸易,实现油气来源多源化、进口方式多样化、进口品种多元化。

石油、天然气并举的方针是在加强石油发展的同时,大力发展天然气。既要加快天然气的勘探,又要加快天然气的开发;既要加快天然气管道等基础设施建设,又要积极开拓天然气利用市场;努力把天然气产业链培育成一个独立的能源支柱产业。

要深化石油、天然气行业的改革,规范市场行为,引入竞争机制,创造平等的竞争环境和条件,形成并完善我国统一、开放、有序的石油、天然气市场,实现与国际石油市场的接轨。

总的来讲,实现我国油气的可持续发展应抓住“三个关键点”和“三个突破口”。

三个关键点:一是增加国内供给。我国探明油气总量丰富,探明程度低。要加强油气地质理论研究,加大油气的勘探投入,提高勘探开发技术水平。要继续深化东部老油田勘探,加速中西部和海域油气勘探部署,积极促进天然气快速开发,不断加强油气开发利用和管理,增加供给总量。同时,鼓励开发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和非常规替代。二是深化国际合作。我国油气供需矛盾突出,长期依赖进口已成定局。要积极开展国际油气合作,通过各种合作投资途径,参与境外油气勘探开发,逐步增加海外份额油,并稳步开放下游市场,实行进口多源化和多元化,有效降低进口风险,达到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的目的。三是积极引导消费。我国石油保障程度逐年下降,对外依存度逐年上升,有效引导消费迫在眉睫。要通过优化消费结构,合理引导消费方式,鼓励消费能源节约型产品,逐步形成节约型的消费方式。要尽快开征燃油税,建立原油、成品油期货市场,实现原油、成品油滞后价格向实时价格转变。

三个突破口:一是安全获得境外油气。国内油气产量增长空间有限,消费需求的满足主要取决于进口的安全性和可能性。要下大力气建立稳定的油气进口基地,用快捷、安全和经济的运输方式。同时,应取多种形式获得原油、成品油和石油制品,把油气进口安全的各种风险降低到最小程度。二是积极调整能源产业结构。大力调整能源产业结构是减缓我国油气进口长期增长势头的重要举措。目前,世界能源消费已完成了由煤炭向石油的转换,正在朝着高效、清洁、低碳或无碳的天然气、核能、太阳能、风能方向发展。但是,我国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能源的特点,决定了我国一次能源仍将以煤炭为主。因此,建议适当增加核能和可再生能源的比例,大力开发水能、太阳能、风能和其他可再生能源。同时,积极推进能源生产的多元化,多渠道、多层次开发和利用。三是将节能列入基本国策。节约能源,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得到充分发挥的路子,是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节能必须纳入基本国策,节能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四、我国油气发展战略

(一)战略目标

1.油气比1:1的目标

我国天然气丰富,加快发展天然气工业,实现油气比1:1,改善和调整能源结构,充分利用洁净能源,进一步改善我国的环境。

2.石油持续稳产20年的目标

2004年,我国原油产量为1.75亿吨,在今后20年,原油产量能持续稳产在1.8亿吨/年。

3.走出去的目标

2004年,我国3大油公司的海外份额油为2000多万吨,用10年的时间,境外份额油争取达到1.8~2.0亿吨。

4.发展海洋石油勘探的目标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能源需求缺口越来越大。陆上能源的开趋于饱和,于是海洋油气能源的探索成为人类寻求新能源发展的必然选择。专家认为,海洋储藏了全球超过70%的油气,加快海洋油气的开发已势在必行,这是一个强国目标,用5~10年的时间,使我国成为世界海洋石油勘探强国。

5.降低能耗目标,节约用油

我国的能源利用效率目前仅为33%,比发达国家落后20年,相差10个百分点。能源消费强度大大高于发达国家及世界平均水平,约为美国的3倍,日本的7.2倍。我国的单位产值能耗是世界上最高的国家之一。

我国能源探明储量中,煤炭占94%,石油占5.4%,天然气占0.6%。这种“富煤贫油少气”的能源特点,决定了我国能源生产与消费以煤为主的格局将长期难以改变。随着《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国签订的《京都议定书》在今年2月16日正式生效,必将对我国的能源结构产生一定的冲击,节约用油和开征燃油税需加快步伐,尽快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二)我国油气发展战略

1.陆上石油勘探开发战略

坚持“深勘东部、加强西部、开拓新区”方针,促进陆上石油勘探开发工作的新局面。

依靠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开展东部老油区新层系、新领域的勘探,增加后备储量,继续将松辽盆地、渤海湾盆地及其盆地作为主攻方向,将新层系和隐蔽油气藏作为勘探重点对象,重视华北前第三系和东北中新生代断陷盆地群石油评价工作。不断创新工艺,提高收率,增加最终可储量,减缓东部产量递减。

建立全国油气定期评价制度,实现油气的5年周期性评价和重点地区的随时评价,通过定期评价和重点评价,提供权威的油气数据。

以寻找经济储量为目标,以松辽、渤海湾、鄂尔多斯、准噶尔、塔里木、四川和柴达木等大盆地为勘探主战场,进一步加强油气勘探工作,不断增加探明储量。推进勘探开发一体化,加快新区产能建设,强化老油田综合治理,降低生产成本,开发难动用储量,开发边际油藏,充分利用。

2.海域油气勘探开发战略

要坚持自营开与对外合作并举,进一步提升海域油气的战略地位,使海域成为我国增储上产的重点区域,大力提高海域油气的比重,全面开创海域油气勘探开发新局面。

加强海域基础调查评价工作,为海域划界提供基础依据;通过政治、外交和军事手段,取灵活的合作政策,吸引外国石油公司,促进南海南部、黄海和东海的勘探开发,维护国家海洋权益。

整合现有力量,打造一支独立、有规模、技术先进的海洋石油勘探开发作业队伍,为开展我国领海的勘探开发创造条件,为全球开发海洋油气奠定施工作业能力的基础。

渤海要坚持勘探开发并举,进一步扩大已有勘探成果,加快蓬莱19—3等油气田开发建设,加强伴生天然气回收利用,使渤海成为我国重要的油气接替区。黄海要进一步加强调查勘探,努力发现商业性油气田。东海要加大勘探工作力度,加快对外合作步伐,加强春晓气田群的开发利用,用多种形式进行台西盆地和台西南盆地的勘探,稳步增加油气产量。南海要加大珠江口盆地、琼东南盆地、北部湾盆地边际油田和莺歌海盆地的勘探力度,扩大勘探范围和程度,增加油气储备,重点开发建设北部湾油田、东方1-1气田。促进海域深水和争议海域油气勘探,充分利用东盟与中、日、韩的合作机制,寻找切实可行的途径和办法,加强南海南部海域油气勘探,切实维护我国海洋权益。

3.发展天然气战略

立足鄂尔多斯、塔里木、四川、柴达木、琼东南、莺歌海、东海7大盆地,以寻找大型气田为目标,培育竞争性勘探市场,切实加强国内天然气勘探工作,为天然气工业发展提供保障。

加快投资体制改革,简化审批程序,放宽审批权限,实现国家授权经营、项目备案制度。形成与项目备案制度相协调的外汇匹配制度和投融资制度。完善工资分配管理制度,继续分离企业社会职能,分流企业富余人员,为石油企业国际化经营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打造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运作规范、富有活力的国际化大企业集团。

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供应稳定性和灵活性,实现输配网络化为目标,加紧推进俄气南下、哈气东输的管网论证和建设。加大对天然气管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和扶持,完成西气东输和沿海天然气管网建设,构筑全国性基干管道网络。引进LNG技术,开发小型边际气田,发展LNG运输。

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加快天然气市场开拓,打破垄断,促进天然气下游竞争性市场发育,鼓励天然气消费,促进竞争,开放市场,总量调控,加强监管,实现天然气工业的快速发展。

4.国际合作战略

坚持互惠、互利、互换、互补原则,针对不同情况,取灵活方式,利用符合游戏规则的办法,加强对的控制。俄罗斯、中亚国家以经贸——交换关系为主,中东国家以市场——交换关系为主,非洲国家则以投资——交换关系为主。正确处理油气“走出去”和整个石油工业“走出去”的辩证关系,依托油气“走出去”,促进其他行业产品、技术、装备和劳务走出去。

一是尽快建立我国石油工业开展国际合作贸易的法律法规体系,保障我国石油工业开展国际合作战略的顺利实施;二是建立国家海外石油风险勘探基金,由参与承担一部分勘探风险,改善融、投资机制;三是提高办事效率和之间的协调;四是对参与境外石油、天然气投资的企业实行资格审核制;五是积极参加国际石油、天然气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六是鼓励国家石油公司海外份额油优先返销国内;七是综合利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手段,为我国扩大利用国际石油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

5.安全供应战略

实行境外油气进口渠道多元化和贸易方式多样化战略,扩大进口国别选择范围,通过参与现货、期货、产权等多层次的国际市场竞争,通过大量、反复交易去主动影响价格,学会驾驭市场和掌握市场的主动权,积极利用周边国家的炼油能力并进口成品油。通过市场购、市场换和合作开发,最大限度地利用国外油气。

以构建多元化石油运输体系为目标,加快建设我国油轮队伍。国家可以对中国远洋运输总公司、中国海上运输总公司以及招商集团的油轮船队运力资产进行整合,并对油轮船队建设所涉及的金融、海关、税务等方面给予支持。国家也可以考虑由货主、船东以及港口三方投资组成大型油轮船队。

6.石油储备战略

石油储备是稳定供求关系、应对突发、保障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手段。建立以国家储备为主,企业储备为辅的战略储备结构,合理布局、因地制宜选择石油、油(田)井、石油储备以及技术储备方式,形成布局合理、管理集中、调度统一、反应迅速的石油战略储备体系。

国家制定油气战略储备管理法律法规,设立石油战略储备建设专项资金,明确储备种类和指标、经济政策和动用规则,安排储备专项预算和年度储备,确定收储、动储方案,组织并监督实施。国家还应以法律形式规定并以优惠政策鼓励石油企业在正常的周转库存外,建立和增加商业储备,作为战略性石油储备的重要补充,在国家统一管理和集中调控下,由企业自行安排。

储备目标为2005年达到1600万立方米,2010年达到4400万立方米,相当于2010年进口90天的储备量。

7.节油增效战略

我国人口众多,石油、天然气等优质能源匮乏。节约油气是加快我国能源结构调整,促进能源结构优化的重要措施,也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增强国际竞争力,应对加入WTO挑战的现实选择。

加大节油力度,制定节油规划,贯彻落实节能法,建立全国性节油监控网络;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石油利用效率,建立节油型经济体系;建立和完善节能技术服务体系,培育和规范节能技术市场;综合运用经济、行政、法律等手段抑制不合理的石油消费。

大力促进交通运输业的节油,抓紧燃料油节约和替代技术的开发,在电力、石化、冶金、建材、化工等5大重点行业创办示范工程,实施“气代油、煤代油”项目,力争到2020年,工业节油的五大重点行业形成节约和替代石油能力4500万吨。

作者简介

[1]车长波,国土部油气战略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

[2]丁锋,国土部油气战略研究中心办公室副主任,助理研究员,在读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