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价调整规则算法_油价调整机制漏洞百出
1.求一份公交电车的实习总结在600字以上就行
2.2017年国有企业公车改革细则相关问题
3.俄罗斯三位总统如何因应苏联解体
4.疫情期间遵循的原则 疫情防控应该遵循的十项原则
5.利息税征收标准历史变迁
6.如何理解企业法律风险是企业所有风险的最严重表现形式
经济危机对中国的影响
摘要:目前美国次贷危机已全面爆发,不仅引发了全球金融动荡,而且开始对实体经济产生影响。随着股市暴跌和信贷收缩,投资者信心崩溃,许多发达国家和一些新兴市场国家纷纷陷入衰退,世界经济步入停滞甚至衰退的风险明显上升。
关键字:经济危机,影响,就业。
美国经济危机对中国银行业的影响。
央行的货币政策陷入“左右为难”的境地。目前,在“保增长”和“控制通货膨胀”之间,央行的货币政策“左右为难”。在全球经济危机下,中国的经济增长受到抑制,增长率放缓是必然的,但在连续10年的高速增长下的“急刹车”会是一大批企业倒闭和就业的困难,影响社会稳定和谐。但放松货币政策又使已经比较严重的PPI和CPI更加泛滥成灾。15日宣布的“两率”下调市场并不领情就是证明。同样,人民币对美元是继续升值或是贬值也是“两难”选择。就在最近两天,以美联储为首的全球央行和金融监管当局各显神通,为金融体系注入超过3000亿美元的流动性。美联储过去两天连续通过回购协议向市场注资1200亿美元,这是“911”以来最大规模的注资行动。在美国之后,欧元区、英国、日本、澳大利亚以及瑞士等多个央行也连续取注资措施。在亚洲,中国大陆和台湾都先后宣布下调存款准备金率或是利率,印尼则宣布下调隔夜回购利率。但各国央行的努力没有马上收到成效,道指、标普500指数、纳指、欧洲股市、伦敦股市全线下跌沪深A股金融股抛压沉重,沪指的十年成本线也岌岌可危。在投资者的信心跌到“冰点”之后,任何的救市措施都会在沉重的抛压之下,变成“昙花一现”的“绿色风景”。但需要积极的财政政策,今天的印花税单边征收就是较好的救市行为。在投资者信心丧失后,最好是彻底取消印花税。
美国经济危机对中国房地产行业的影响
在全球经济危机带来的经济下滑趋势中,中国房地产行业的真正“冬天”和银行不良风险将在2008年末与2009上半年开始显现。未来房产业的成交量持续下滑、购房者信心减弱和持币观望、空房率持续增加与毛利率下降,将导致开发商遭遇现金流的困扰,银行业中的房地产不良风险将大为提高。
根据高盛从银行向65家房产商贷放记录分析来看,从去年10月楼市调整以来,开发商现金流不足现象,就已逐渐暴露出来;但开发商仍以较高的利率,从国内外的私人投资者吸引了资金。为了筹集现金,国内大牌明星房地产开发商万科、恒大等都在竞相降价销售,明显看出珠三角城市的房价已陷入下降趋势,尤其是同比下降较多的三个城市是深圳、广州与惠州。中国机构在16日表示,8月追踪70个城市的房价指数首度较前月下滑,上海地区下跌了0.2%。目前,中国各地房价下跌现象越来越普遍,房地产投资进一步萎缩。此外,曾踊跃投资上海房地产的摩根士丹利,如今却要抛售部份最顶尖的豪宅,最近大摩旗下的房地产基金将两栋上海豪宅标售,包括新天地超过100间的商务住宅。此外,大摩原本有兴趣买下上海最高楼--上海环球金融中心的楼层,而后也作罢。结合美国的“经济危机”来看,大摩标售中国房地产有可能是为潜在的流动性危机做准备,它可能也预示着部分外资开始准备撤出中国房地产市场,这将对本在严冬中的中国房地产市场“雪上加霜”--先是开发商面临偿付能力危机,其后是实力不济的房地产开发商倒闭,进而殃及国内银行。
美国经济危机对中国钢市的影响
就以刚刚发生的金融来说,美联储、欧洲央行、英国央行和瑞士央行16日共向金融系统注入超过1800亿美元的资金,以缓解流动性不足。然而缓解毕竟只是缓解,危机已经发生,其对世界经济的消极影响却正在扩大化。以房地产为首的各行各业都面临着生产和需求的下滑,对钢材需求将会出现极大的萎缩。统计显示,作为全球第一大钢材生产国和钢材出口国,2006年中国的钢材出口量达到了4300万吨,2007年达到了6264万吨,而2008年1-8月份,钢材出口4184万吨,同比减少325万吨,下降7.2%。一旦钢材出口受到世界钢材需求极具萎缩影响,必将会把中国国内钢材产能“供过于求”的程度推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届时国内钢材行业将会面临一个长期的下滑局面。国际经济危机对中国钢材的影响不仅仅体现在打击出口,在中国加入WTO以后,中国的经济也越来越全球化。世界经济的衰退,也必将极大的影响中国经济的发展势头。今年上半年,为了抑制通货膨胀,的政策是收紧货币流动性。而在国际经济危机对中国经济的抑制作用越来越大的的时候,又开始逐渐放宽货币政策。几乎是在美国三大投资银行一个被收购,一个宣告破产,另一个则出现破产告急,引起美国800亿美元的注资同时,国内央行的“加息行动”终于因势而变。9月15日,央行宣布,9月16日起,下调一年期人民币基准利率0.27个百分点,其他期限档次基准利率按照短期多调、长期少调的原则作相应调整,存款基准利率保持不变。9月25日起,除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和邮政储蓄银行暂不下调外,其他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下调1个百分点,汶川地震重灾区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下调2个百分点。与以往一样,政策的调整只是因应经济发展变化的需要。此前的加息行动是为了防止经济过热,此次降息将是为了防止经济出现衰退。短短半年的时间,政策变化的如此明显,可见中央已经预感到此次国际经济危机对中国的巨大影响。所以笔者断言,既然此次国际经济危机对中国的影响巨大,而中央需要通过数次上调两率才能一直经济过热的发生,那么也必将需要数次下调,才能度过愈演愈烈的经济危机。
对于中国国内钢材的生产、销售和需求来说,“两率”的下调无疑是一件利好。但由于下游房产、家电、机械制造等等钢材需求行业的萎靡,“两率”的下调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众所周知,近期全国各地的房地产价格都出现了明显的下跌,而下跌通道一旦形成,想要在短时间内恢复市场信心,则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在国际经济危机的影响下,中国国内无论是开发商、炒房客,还是购房百姓,都会对房产投资再三审慎。那些整天嚷嚷着救市的开发商和炒房客的唯一目的就是“解套”,继续追加投资是不可能的事情。这很有可能造成中国房地产业相当长一段时间的低迷。除了房地产行业以外,中国的出口型经济也会受到相当严重的影响。今年中央提出要把中国的“出口拉动型”经济转变为“内需拉动型”经济,但毕竟目前中国是“出口拉动型”经济。可以预见到,如果目前国际正在发生的经济危机真的演变成1923年的“大萧条”,那些以出口为主中国企业必将受到沉重打击。我们都知道,钢材的需求涉及到各行各业,几个主要行业的萎缩对钢材需求的影响之大可想而之。所以笔者认为,在国际经济危机的大背景之下,中国钢铁业将会面临一到两年的萧条时期。
美国经济危机对中国航运业的影响
航运业整体为周期性行业,近些年航运市场高点使得船东增加了大量的船舶订单,即使不考虑需求下降,都足以让航运业进入下行周期,而基于中金宏观组对中国和全球经济未来更加看淡,我们认为航运市场的盛宴已经过去,08年将为周期的顶点。干散货市场:由于订单量巨大,将面临3-4年的下行周期,目前预计09-10年平均BDI为5000和3000点。油轮市场:未来三年的下行周期只在2010年可能会有所反弹,成品油轮运价下行幅度将略好于原油轮。集运市场:在09年将继续低迷,2010年是否能够走出低谷尚取决于欧美经济走势。给予航运股整体“跑输大盘”评级,未来建议“回避强周期,区间交易弱周期”,四季度季节性旺季带来股价反弹将是出货机会。我们将中国远洋、长航油运、中海发展和中海集运盈利预测不同程度下调,同时将中海发展和中远航运评级从“推荐”下调至“审慎推荐”,中国远洋和长航油运评级分别从“推荐”和“审慎推荐”下调至“中性”。
美国经济危机中国纺织行业的影响
生产所用原、辅材料成本、能源成本、劳动力成本等持续上升、人民币升值、美国次贷危机和国内市场持续疲软的共同影响,2008年1-6月,公司净利润比上年同期下降了43.70%。2008年下半年受国内、国际经济大环境的影响和制约,众多不利因素依然存在,对公司经济效益影响较大。这是德棉股份半年报中的一段表述。受次贷危机等因素的影响,类似的表述见诸于诸多纺织企业的公开资料。纺织行业困难重重。 “前7月出口价格上涨对出口额增长的平均贡献率呈现节节下滑的态势,也就是说,我国纺织出口提价能力正在逐渐趋于衰竭。”日前,第一纺织网总编汪前进公开对纺企出口提价能力表示担忧。数据显示,今年二季度开始,我国出口价格增幅开始加速回落,致使前7月我国纺织出口综合价格指数升幅减缓至3.52%,数量增长幅度降至5.21%,而同期纺织出口额增幅也降至8.92%,价格对于出口的贡献率显著低于量。行业不景气还严重影响了投资者信心。第一纺织网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7月我国纺织业累计完成投资1534.10亿元,同比仅增长13.14%,增速较去年同期回落了13.15%,纺织投资实际已经回落到10年均值以下。据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行业分析师刘欣介绍,从分行业投资情况来看,除了棉纺行业的投资规模较上年同期有所萎缩,其他行业均呈继续增长之势,但丝绸、制成品、针织、服装、化纤、纺机等行业的投资增速较上年同期都有不同水平的回落。其中投资增速回落最为突出的就是纺机行业,其投资增速较上年同期大幅回落了30.92个百分点。另一方面,众多纺织服装企业开始进行人力成本的裁减,目前,已经有30家纺织服装上市企业中报显示,“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同比下降。
美国经济危机对中国旅游业的影响
金融危机及其所带来的经济衰退必然会对我国入境旅游收入、旅游企业投资和国内旅游消费产生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
首先,入境旅游可能滑坡。我国入境旅游客源主要来自于香港、澳门、台湾、韩国、日本、俄罗斯等周边地区和国家。目前香港、台湾、韩国、日本等均已深受冲击,股市暴跌,经济放缓。目前这些国家股市低迷,企业投资缺乏信心,私人消费普遍缩减。在此背景下,无论是公务旅游还是消遣旅游都将受到影响,而这会在一定程度上会削弱奥运给我国旅游业带来的拉动效应,从而使得入境旅游增长放缓,甚至出现绝对量的减少。
其次,价格优势受到削弱。在国内经济持续衰退的情况下,美国大量发行美元借以刺激经济,从而导致美元大幅贬值。与此同时,金融危机使信贷紧缩问题严重危及欧洲,并拖累各国经济步入衰退,欧元、英镑贬值压力加大,人民币升值加速尽管我国的金融体系所受影响相对较小,但人民币对美元及其他货币的持续升值,将削弱我国入境旅游长期以来所保持的价格优势。
再次,国内旅游支出消减。一方面,金融危机加剧了我国A股市场的下滑,使投资者资产缩水,减弱了部分居民的实际购买力。另一方面,金融危机存在的诸多不确定因素和潜在风险,也使得人们风险厌恶程度普遍上涨,对未来的就业状况和收入预期不甚乐观,当居民收入预期不佳时,首先压缩的就是旅游等非必需性消费。因此,国内旅游也会受到一定影响。
最后,企业融资趋于困难。目前全球金融体系处于动荡之中,银行不良资产大幅上升,为避免风险,银行普遍惜贷。与此同时,金融危机使“华尔街模式”受到严峻挑战,暴露了现代金融业在产品创新和市场监管等方面存在的严重漏洞,有鉴于此,我国必然会进一步加强金融监管,紧缩银根。在宏观经济政策方面,为防止经济过快下滑和物价过快上涨,中央提出了“一保一控”的宏观调控政策,一“控”就决定了货币政策短期内不可能明显放松。即使不久前出台的“两率”下调,也仅仅是为了解决中小企业资金困难问题,对度村、主题公园、旅游房地产等大型项目建设融资的影响极为有限。因此,受金融危机影响,此类企业融资将趋于困难。
总体来说,在消费方面,此次金融危机将给我国入境旅游和国内旅游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具体到不同的行业和市场,其影响程度可能有所不同:就行业而言,酒店业、航空业受到的影响更大一些;就分层而言,定位于中、高端市场的企业所受影响更大,而低端市场影响相对较小。在投资方面,将导致大型旅游项目的融资更加困难。
结论:
金融危机虽然不是在中国产生,但是其影响是波及全世界,中国也不利外,中国的许多行业受到其影响。首当其冲的是金融行业。原本风光无比的投资银行、证券公司、保险等金融机构,几乎都大幅削减甚至取消了校园招聘,而近年来发展势头迅猛的外资银行也放缓了发展步伐。同时,地产、汽车、广告等实体经济受到波及。石油石化、能源、矿产、出口贸易、物流类也前景不明。与此同时,美国由于经济的恶化而大幅缩减了进口,使中国进出口贸易开始呈下滑态势,未来的形势也不明朗,预计明年情况将进一步恶化,贸易物流类企业的招聘需求将有所下降。由于市场萎缩,需求下降,不少高科技企业今年也缩减了招聘,尤其是硬件和软件外包、芯片制造等行业。同样,通讯和互联网企业也放缓了扩张的脚步。
等等这些影响都会左右中国人民的生活,这些行业的受损使得更多的企业倒闭,使得更多的人下岗。所以就业市民生之本!中国经济的确应早实现由外需主导向内需拉动,中国企业也应该着力于产业升级换代,即使这种转型导致一些企业的死亡。不过,面对失业人口可能激增的情形,只有保证就业才能为调整赢得必要的稳定的环境。当此艰难局面,帮助国民保住他们的工作,正是应尽的最大职责之一
参考文献:
中国经济信息网
经济观察网
经济观察报
求一份公交电车的实习总结在600字以上就行
先给你解释一下什么是次贷危机!一看就明了
过去在美国,是非常普遍的现象,从房子到汽车,从到电话账单,无处不在。
当地人很少一次现金买房,通常都是长时间。可是我们也知道,在美国失业和再就业是很常见的现象。这些收入并不稳定甚至根本没有收入的人,他们怎么买房子呢?因为信用等级达不到标准,他们就被定义为次级者。
大约从10年前开始,那个时候公司漫天的广告就出现在电视上、报纸上、街头,抑或在你的信箱里塞满诱人的传单:
『你想过中产阶级的生活吗?买房吧!』
『积蓄不够吗?吧!』
『没有收入吗?找阿囧公司吧!』
『首次付款也付不起?我们提供零首付!』
『担心利息太高?头两年我们提供3%的优惠利率!』
『每个月还是付不起?没关系,头24个月你只需要支付利息,的本金可以两年后再付!想想看,两年后你肯定已经找到工作或者被提升为经理了,到时候还怕付不起!』
『担心两年后还是还不起?哎呀,你也真是太小心了,看看现在的房子比两年前涨了多少,到时候你转手卖给别人啊,不仅白住两年,还可能赚一笔呢!再说了,又不用你出钱,我都相信你一定行的,难道我敢贷,你还不敢借?』
在这样的诱惑下,无数美国市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买房。(你替他们担心两年后的债务?向来相当乐观的美国市民会告诉你,演**的都能当上州长,两年后说不定我还能竞选总统呢。)
阿囧公司短短几个月就取得了惊人的业绩,可是钱都贷出去了,能不能收回来呢?公司的董事长--阿囧先生,那也是熟读美国经济史的人物,不可能不知道房地产市场也是有风险的,所以这笔收益看来不能独吞,要找个合伙人分担风险才行。
于是阿囧找到美国财经界的领头大哥--投资银行。这些家伙可都是名字响当当的大哥(美林、高盛、摩根),他们每天做什么呢?就是吃饱了闲着也是闲着,于是找来诺贝尔经济学家,找来哈佛教授,找来财务工程人员,用上最新的经济数据模型,一番金融炼丹(copula 差不多是此时炼出)之后,弄出几份分析报告,从而评价一下某某股票是否值得买进,某某国家的股市已经有泡沫了,这一群在风险评估市场呼风唤雨的大哥,你说他们看到这里面有没有风险?
开玩笑,风险是用脚都看得到!可是有利润啊,那还犹豫什么,接手吧!于是经济学家、财务工程人员,大学教授以数据模型、随机模拟评估之后,重新包装一下,就弄出了新产品--CDO(注: Collateralized De Obligation,债务抵押债券),说穿了就是债券,通过发行和销售这个CDO债券,让债券的持有人来分担房屋的风险。
光这样卖,风险太高还是没人买啊,设原来的债券风险等级是 6,属于中等偏高。于是投资银行把它分成高级和普通CDO两个部分(trench),发生债务危机时,高级CDO享有优先赔付的权利。这样两部分的风险等级分别变成了 4 和 8,总风险不变,但是前者就属于中低风险债券了,凭投资银行三寸不烂"金"舌,在高级饭店不断办研讨会,送精美制作的powerpoints 和 excel spreadsheets,当然卖了个满堂彩!可是剩下的风险等级 8 的高风险债券怎么办呢?避险基金又是什么人,于是投资银行找到了避险基金,那可是在全世界金融界买空卖多、呼风唤雨的角色,过的就是刀口舔血的日子,这点风险简直小意思!
于是凭借着关系,在世界范围内找利率最低的银行借来钱,然后大举买入这部分普通CDO债券,2006年以前,日本央行利率仅为1.5%;普通 CDO 利率可能达到12%,所以光靠利差避险基金就赚得满满满了。
这样一来,奇妙的事情发生了,2001年末,美国的房地产一路飙升,短短几年就翻了一倍多,天呀,这样一来就如同阿囧公司开头的广告一样,根本不会出现还不起房屋的事情,就算没钱还,把房子一卖还可以赚一笔钱。
结果是从买房的人,到阿囧公司,到各大投资银行,到各个一般银行,到避险基金都赚钱,但是投资银行却不太高兴了!当初是觉得普通 CDO 风险太高,才丢给避险基金的,没想到这帮家伙比自己赚的还多,净值拼命地涨,早知道自己留着玩了,于是投资银行也开始买入避险基金,打算分一杯羹了。这就好像阿宅家里有放久了的饭菜,正巧看见隔壁邻居那只讨厌的小花狗,本来打算毒它一顿,没想到小花狗吃了不但没事,反而还越长越壮了,阿宅这下可傻眼了,难道发霉了的饭菜营养更好?于是自己也开始吃了!
这下又把避险基金乐坏了,他们是什么人,手里有1块钱,就能想办法借10块钱来玩的土匪啊,现在拿着抢手的CDO当然要大干一票!于是他们又把手里的 CDO 债券抵押给银行,换得 10 倍的操作其他金融商品,然后继续追着投资银行买普通 CDO 。
科科,当初可是签了协议,这些普通 CDO 可都是归我们的!!
投资银行实在心理不爽啊,除了继续闷声买避险基金和卖普通 CDO 给避险基金之
外,他们又想出了一个新产品,就叫CDS(注:Credit Default Swap,信用违约交换)好了,华尔街就是这些天才产品的温床:一般投资人不是都觉得原来的 CDO 风险高吗,那我弄个保险好了,每年从CDO里面拿出一部分钱作为保险费,白白送给保险公司,但是将来出了风险,大家一起承担。
以AIG为代表的保险公司想,不错啊,眼下 CDO 这么赚钱,1分钱都不用出就分利润,这不是每年白送钱给我们吗!避险基金想,也还可以啦,已经赚了几年了,以后风险越来越大,光是分一部分利润出去,就有保险公司承担一半风险!于是再次皆大欢喜,Win Win Situation!CDS也跟着红了!
但是故事到这还没结束:
因为"聪明"的华尔街人又想出了基于 CDS 的创新产品!找更多的一般投资大众一起承担,我们设 CDS 已经为我们带来了 50 亿元的收益,现在我新发行一个基金,这个基金是专门投资买入 CDS 的,显然这个建立在之前一系列产品之上的基金的风险是很高的,但是我把之前已经赚的 50 亿元投入作为保证金,如果这个基金发生亏损,那么先用这50亿元垫付,只有这50亿元亏完了,你投资的本金才会开始亏损,而在这之前你是可以提前赎回的,首次募集规模 500 亿元。天哪,还有比这个还爽的基金吗?
1元面额买入的基金,亏到 10% 都不会亏自己的钱,赚了却每分钱都是自己的!
Rating Agencies 看到这个天才的规画,简直是毫不犹豫:给出 AAA 评级!
结果这个基金可卖疯了,各种退休基金、教育基金、理财产品,甚至其他国家的银行也纷纷买入。虽然首次募集规模是原定的 500 亿元,可是后续发行了多少亿,简直已经无法估算了,但是保证金 50 亿元却没有变。
如果现有规模 5000 亿元,那保证金就只能保证在基金净值不亏到本金的 1% 时才不会亏钱,也就是说亏本的机率越来越高。
当时间走到了 2006 年年底,风光了整整 5年的美国房地产终于从顶峰重重摔了下来,这条食物链也终于开始断裂。因为房价下跌,优惠利率的时限到了之后,先是普通民众无法偿还,然后阿囧公司倒闭,避险基金大幅亏损,继而连累AIG保险公司和的银行,花旗、摩根相继发布巨额亏损报告,同时投资避险基金的各大投资银行也纷纷亏损,然后股市大跌,民众普遍亏钱,无法偿还房贷的民众继续增多,最终,美国Subprime Crisis 爆发接近成为 Prime Crisis。
Credit Crunch 开启的地狱大门,还不知道如何关上……
看完了上面的再说说中国,中国主要的外汇储备是美元已经有1.9万亿,这次的金融危机美国增加了不少现金流,多印出来不少钱,所以短期内有通胀,美元贬值就在情理之中了,当然受损失的还是中国,谁叫你储备美元了
看完国外再看国内,国内的楼市泡沫也很大,人民都在单款买房子。国家是放宽金融政策,说白了就是降息刺激钱的流通,反正放银行里也没利息,就是楼主说的(1.银行利息收入减少),再者国家也说了增加资金流,说白了也是多印钱。短期的增加货币量,钱印多了就不值钱了就是楼主说的(2.物价上涨,购买力下降),降息可以有点作用,这就好比在烂疮上擦粉,短期看似盖住了,其实烂疮烂得更深,至于挑战和机遇没有看到,发改委又说粮价要和国际“接轨”了,好比石油,国际原油价格到150美圆了发改委就“接轨”了,现在跌到60美圆以就看不到接轨了。国际粮食价格上涨了发改委就“接轨”了,为什么只看所谓的汇率不考虑国内货币实际购买力和工资水平? 所以,物价上涨,人们购买力不行,工厂生产的东西卖不出去就只好倒闭,现在有千万农民工失业潮就不奇怪了!
生活水平与朝鲜接轨,老百姓的待遇和医疗保障与非洲接轨,物价房价油价与欧美接轨。这就是中国国际地位提升的挑战和机遇,楼主你明白了么
2017年国有企业公车改革细则相关问题
2004年,公交总公司在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下,认真落实年度工作部署,以营运服务为中心,以企业改制为重点,以提高“两个效益”为目标,积极组织生产经营和安全服务,完成了全年生产,其它各项工作也得到较好落实,现将主要情况总结如下: 一、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行驶里程:7635万公里,实际运行8025万公里,完成105%; 营运收入:17538万元,实际完成18400万元,完成105%; 总支出:19315万元,实际支出20327万元,比增加1012万元,主要因为缴纳离退休人员一次性医疗保险、按[2002]54号文套改工资、发放烤火费,尤其是油料涨价等因素,超出成本; 利润:补后-828万元,实际利润-687万元,比减亏 141万元。 车厢服务合格率%,车辆整洁合格率98.6%。 行车责任事故考核指标为1.8起/百万公里,实际发生0.19起/百万公里,较去年同期下降38%;发生有责死亡事故1起,同比减少6起。 二、主要工作情况 今年以来,公交公司在生产工作中面临很多困难,一是油料大幅度涨价,生产成本剧增;二是城市道路多处施工,有50余条线路相继绕行,对营运服务工作带来很大影响。三是历史遗留的职工养老保险、住房公积金等待遇问题很多,影响了职工队伍的稳定。尽管如此,公司全体干部职工努力克服困难和干扰,发扬艰苦奋斗和勇于奉献的精神,积极开展工作,尤其是领导班子调整以后,高举“真抓实干,求真务实”的大旗,加大了管理工作力度,狠抓制度落实,努力改善管理人员的工作方法,调动了全体职工的积极性,完成了全年工作任务。 (一)积极推进改制工作 1、组织做好改制基础工作。企业改制面临产权制度改革和职工身份调整,针对这一实际,一是做好职工劳动关系调整的准备工作,对5902名在职和离、退休职工逐人核对年龄、工龄、用工形式和本企业工龄等,完成统计造册。对所有在职和离退休人员从93年至2003年的工资底账和职工养老保险金缴纳情况逐人逐月进行复印核查,并分别由本人签字认可。二是解决了历史遗留的职工待遇问题,对历年因经营困难上缴不到位造成的养老保险和个人账户的误差逐人进行计算,将差额部分统一补缴到养老保险局。对历年住房公积金账户情况也完成了逐人清算核对及职工本人鉴认补缴工作。三是为全体职工办理了社会医疗保险手续,于2004年3月1日正式参加了医疗保险社会统筹,并将职工医院申报成为社会医疗统筹定点医院。四是对职工进行了企业改制宣传教育,将市[2003]154号文件《关于国有企业改革有关劳动保障问题实施细则》下发到每一个职工,总公司班子成员分别到各公司进行宣讲,并聘请社会和劳动保障局的3位处长给职工授课,解答职工提问,普及改制和职工保障知识。五是制订了企业改制方案和职工安置方案,在广泛征求干部职工意见基础上,进行了反复修改和完善,被广大职工所接受。5月10日在总公司六届十四次职工代表大会上,两个方案获得通过。公司还草拟完成了《有限公司章程》、《职工持股会设立方案》和《职工持股会章程》。 2、严格按程序实施改制。公司按规定程序及时拟制和呈报了各类申请文件,6月17日,国资委对企业改制申请进行了批复;7月9日国资委对企业关于清产核资的申请进行了批复,委派三个中介机构分别于7月12日和7月19日进入公交公司实施清产核资、资产评估和离任审计,清产核资的基准日定于6月25日;8月31日完成清产核资工作;10月27日国资委对清产核资损失核销资产核实情况予以批复。目前,资产评估工作接近尾声,国资委正在对评估报告进行审批。11月19日,国资委又委派北京中合加律师事务所进入公司,对改制工作进行总体协调,该中介所已整理完成尽职报告,公司将积极配合律师团共同推进改制工作。 (二)营运服务保持了发展势头 1、继续开辟线路和优化线网。根据城市发展和道路建设情况,全年先后开辟了56路、58路、47路、59路和旅游3路共5条公交线路,填补了部分道路的公交空白。优化调整营运线路20条,其中,对通行公交专用道的线路和车辆进行调整,将53路撤出,对32路、34路和45路做了局部调整,确保了专用道的畅通。同时,将26路、30路作了延伸,完成了对南二环客运站的接力交通,完成了对胜南客运站迁移后线路延伸工作。另外,全年有40条道路或路段施工,我公司积极克服困难,合理组织绕行,保证了正常营运服务秩序。 2、调整营运车辆和运力结构。全年新购9米以上大型营运车辆151部,对1路、2路、31路、106路等8条客流发展较快的线路分别增配了车辆。同时对部分线路的车辆结构进行了调整,根据客流情况将43路、21路等5条中巴线路改为大车线路,改善了车辆结构和乘车条件。营运工作中,各公司坚持科学配车,合理调度的原则,努力挖掘生产潜力,在早、晚高峰和节日,取加趟、缩短间距和取消公休车等办法,增加配车数量。四公司还坚持夜间修理制度,减少保修车停场车日,提高了车辆运营效率。总公司全年完成运送乘客2.2亿人次。 3、继续抓了站路设施和车厢服务设施建设。一是配合交通项目建设部门和施工单位,对槐南路西段、仓安西路和体育大街的改造路段,选址预留了新的站路设施及泊车位置,并完成了体育大街路段15座站亭、槐南路20座站架安装建设和仓安路22个预埋件的安装工作。二是对新购及在用车辆购配和安装了151部读卡机、184台投币机、123台电脑报站器和151个后门监视器,新录、改录电脑报站器617部,保证了服务设施功能完备,运行良好。三是规范了营运车辆行车标志和车厢服务标志,对所有车辆的“三牌”作了统一,对车容车貌进行了彻底整治,改善了服务形象。 4、重视抓了安全行车和服务质量。建立了安全行车目标管理责任制,按期对公司、路队、线路和车组的安全服务工作进行检查考核,严格执行“四不放过”的原则,加大了对违章行驶和责任事故的稽查处罚力度,并强化了领导者和管理者的责任。重视做好安全防范,坚持从源头控制,落实司机岗前培训、在岗培训及准驾证考评制度,组织开展安全技能培训和安全行车竞赛活动,认真抓了《新交通法》的学习和贯彻,并组织了“交通安全知识”竞赛,共组织驾驶技术培训三期,培训学员305名,组织外聘司乘培训9期,培训学员273名,驾驶员协会和总公司、分公司、路队分别组织司机安全知识培训224场次,参训人员达3.4万人次,通过以上措施,全公司安全形势得到好转,全年责任上报事故比去年同期下降38%。进一步抓了服务质量和行风建设,开展了“三创”服务竞赛活动,并对活动情况按月、按季组织考核评比,落实奖惩制度,保证了活动效果。组织了以规范化服务为主要内容的业务技能培训,全年共培训职工2.7万人次,提高了职工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技能。重视发挥社会监督网络的作用,不断完善“96116”网络建设,健全了督查督办制度,对人大、政协37件建议和提案全部进行了答复和回访;积极组织参与我市开展的民主行风评议活动,虚心接受乘客的批评和建议,对劣质服务现象进行认真查处,保证了服务质量的稳定,全年共收到表扬信58封、锦旗6面、媒体表扬11次。 (三)注重抓好技术和设备保障 一是按大容量、低能耗、低排放的标准完成151部新车选型购置工作,其中10米车型101部,9米车50部。在技术考察和购置过程中,先后建议改进了原车设计46处,用了新装置如尾气预热、刹车自动调整臂、油脂自动润滑系统、天然气系统等10项新技术,确保了新车技术性能和安全性能,提高了车辆档次。二是落实车辆维修和例保制度,改善了保修公司高保作业的管理模式,严格配件更换品质级别要求,加强了过程检验和维修质量控制,完成了维修。技术部门严格执行强制低保制度,按实际运营里程考核低保台次,并规范了使用“三滤”和润滑油级别,低保质量也得到提高。三是加大了尾气治理力度,对排放超标的120部营运车辆所配置的国产柴油机,全部购置和改装进口油泵油嘴,使排放烟度值下降了50%。在车辆保养和大修中,严格落实“三滤”清洁要求和规范油泵油嘴技术参数,尾气不合格禁止出厂上线。市环境监测中心在对公交车尾气排放的技术监测中,排放合格率为88.87%,比去年提高了2.54个百分点。四是在成品油供应紧张、油价连续上涨的情况下,物资供应部门克服困难,广开购渠道,设法联系货源,积极搞好燃油供应,全年共完成油料内供外销16000吨,较好地保证了营运服务工作。 (四)抓紧进行场站建设 克服了当地村民干扰施工和施工条件差等困难,继续组织南二环停车场施工建设,按进度完成综合楼、车间、加油站等建筑5200平方米,浇筑场区混凝土路面9000平方米,完成地下管线铺设工作和外380米污水灌渠改造。同时,完成谈固停车场综合楼建设和31路停车场地面硬化工作。 为加快火车站公交枢纽站改造工作进度,营运服务处积极配合项目规划部门参与方案研究设计,对整体功能提供参考方案和技术要求;基建处克服困难,加班加点补办各种手续,目前已完成场区地坪基础和岛式候车亭基础建设及电力、供暖、供水、通信、调度等系统的管网铺设,在2005年2月初投入使用。 (五)承办全国公交会议取得成功 10月份,在我公司召开了全国公交学会理事会议,来自全国各地的与会代表近200人,我公司负责会议准备和会务保障。做到合理谋划、提前准备、精心安排、认真组织,使大会取得圆满成功。一是公司领导非常重视。成立了会务领导小组和工作组,主要领导亲自参加筹划和组织,对工作组成员作了严格要求和详细分工,并进行了培训。二是认真准备。制订了一整套和方案,对会议接站送站、代表返程票、食宿安排、会场布置、参观地点和线路、交通工具以及本公司服务活动配合等,都进行了认真的准备。三是精心保障。针对会议规模较大,代表地域广,会议内容多,标准要求高等特点,工作组成员认真协调,克服各种困难,严格按会议要求的内容、时间和标准进行保障,从会议的活动场地布置、转场衔接等事项,到代表的饮食习惯、行程安排等细节,都精心进行安排和保障,受到全体代表和建设部领导的一致好评。四是效果很好。经过公司上下和会务组的努力,保障工作没有出现任何纰漏,使会议开得顺利圆满,尤其是城管局、交管局、新闻媒体给予了大力支持,公司上下积极配合,展现了我市公交的地位、作用和良好形象,给学会领导和全国公交同行留下深刻的印象。 (六)加强了生产和生活服务保障工作 1、抓了办公场地和职工宿舍的修缮管理。公司投资16万元完成了银龙宿舍上下水工程;投资50.6万元完成机关东院办公楼、13路队办公楼和一公司3号宿舍楼、燕春宿舍楼共60平方米屋顶大修;投资70万元完成五公司办公楼及宿舍区集中供热工程,投资3万元更新了南马路职工宿舍取暖锅炉;并投资对公司荣誉室和北院老干部活动室进行了修缮改造。办理了一公司、四公司、五公司、长客公司、总公司机关大院办公场所与宿舍楼的用电分离,并完成了谈固宿舍1、3号楼、北院宿舍1、2号楼、尖岭宿舍和中华南大街宿舍用电1户1表安装工程。办理了机关西院房产证过户手续和总公司所有房屋土地产权分割、指界认证工作。 2、重视搞好职工生产和生活保障。公司各级领导坚持带着感情做工作,心系一线职工,努力改善生产和生活条件。各公司、路队对职工休息室进行整饰,添置了座椅、床铺、被褥等休息用品,并加装了空调;对偏远线路改造或新设了小型食堂,添置了液化气灶、微波炉等炊具和饭桌、碗橱等,购置或自制了保温桶,基本解决了一线职工就餐、饮水、休息、如厕等问题。各级领导和机关暑期为一线职工送饮料、绿豆、白糖及防暑药品,入冬后及时落实职工休息室取暖保温工作,有效地保证了营运生产。 3、开展了经常性的送温暖活动。注意做好困难职工救助工作,工会为11名特困职工办理了优待证,为28名困难职工结成帮扶对子,为46名困难职工发放了救济金。各级工会还注意发挥“红白理事会”的作用,帮助职工处理红白大事和重大难题。对部分职工开展了谈心家访活动,走访300人次为职工调解纠纷和化解矛盾,保持了职工队伍稳定。 (七)围绕中心任务做好党群工作 各级党组织和群团组织积极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和桥梁纽带作用,把思想政治工作渗透到企业各项工作之中,推动了工作的开展。 1、党委推行了目标化管理,修订了《党委目标化管理考核细则及考评奖罚办法》,增加了工作创新的内容,强化了党群工作对生产经营的保证和促进作用。组织全公司党员干部进行学习培训,开展了以“保持党员先进性”和“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为主题的党课教育,并组织进行了“党员风”演讲比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树立了竞争上岗的用人导向,对7个领导管理岗位实行了竞聘上岗。对所属各单位领导班子进行了考察考核,对7名不信任率40%以上人员给予警告,对优秀党员和先进基层组织进行了表彰。认真做好新党员发展工作,严格履行组织程序,保证了新党员质量,全年共发展新党员23名。基层党组织开展了“党员示范岗”和“一创双优”等活动,积极发挥党员带头作用和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号召力,带动了工作的开展。 2、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结合企业实际,建立了以各单位党政“一把手”为第一责任人、以稳定职工队伍为重点的思想政治工作专项责任制,加强了对改制工作的宣传教育,印制下发了宣传提纲,下发5500份调查问卷,了解职工思想动态,组织召开各种类型的座谈会,注意做好职工思想分析,增强了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并注意发挥《公交报》的作用,做好企业改制和营运服务的宣传引导工作。 3、加强民主管理,积极发挥职代会的作用,落实职代会的工作程序和权力,坚持重大事项由职代会讨论表决,对企业改制方案和企业改制职工安置方案进行了认真讨论和审议,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注意做好厂务公开工作,进一步完善了公开形式和公开内容,强化了职工的知情权和民主参与意识,组织了合理化建议征询工作,收集合理化建议700多条,大部分都有较强的参考价值,促进了企业建设。继续组织开展劳动服务竞赛和技术创新活动,举办了“巾帼文明示范岗”经验交流会,对“十佳文明线路”和“工人先锋号车组”进行了检查验收,对技术攻关和创新成果给予了表彰和奖励,推动了创先和创新工作。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企业的基础管理薄弱。个别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尤其是在财务管理上存在漏洞,出现了个别基层管理人员贪污的问题,对企业造成了损失,使干部形象受到了影响。 2、安全行车工作仍然存在问题,有重大事故苗头和行车责任事故发生,尤其是55路“5.25”行车事故和56路在石德线铁路口逆行导致火车被迫停车的事故,对企业造成了政治上和经济上的损失,并被新闻媒体批评曝光,影响了企业声誉。 3、问题困扰经营工作。部分乘客持、残币乘车现象越来越严重,仅10月份清点统计的硬币超过3万元,在售票中技术设备难以鉴别,司机在识别上也有困难,给企业带来一定损失,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4、企业经营困难加剧。成品油价格连续上涨,燃油成本较去年同期增长700多万元,而且改制成本支出数额巨大,企业经营更加困难。 四、明年主要工作打算 2005年总公司以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针,以“无缝隙”管理为主线,以科学管理、规范管理为基础,以营运服务为中心,以企业改制为重点,以提高“两个效益”为目标,努力加快企业发展。总公司领导团结一致,充满信心,决心要加大工作力度,提高工作质量,提升企业形象。 (一)主要工作目标 全年完成营运里程8100万公里; 完成营运收入1.96亿元; 经营利润补后亏损不超过650万元; 成本费用控制在2.145亿元以下; 车厢服务合格率达到90%,车辆整洁合格率达到90%; 行车事故率低于2004年度; 尾气排放合格率达到87%以上。 (二)主要工作 1、努力打造企业形象。一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改善干部形象。落实干部学习制度和培训制度,抓好政治思想教育和自身素质培养,提高决策能力、管理能力和总揽全局的能力。结合企业改制,完善用人机制,选贤任能,实行公平竞争、公开录用制度。改善管理人员的工作方法,提倡带着感情做工作,为职工办实事,推行领导干部深入一线和基层干部与职工交心活动,积极改善干群关系。二是在全公司培养“八个要”的工作作风:即:要弘扬正气,刹住歪风邪气;要率先垂范,发挥模范带头作用;要团结,反对分裂和小团体主义;要立新功,反对吃老本和摆老资格;要雷厉风行,反对拖拉疲沓和低效率现象;要加强组织纪律观念,坚决刹住自由主义和政令不通、各行其是的坏风气;要提倡诚信老实,反对言行不一;要重业绩、看实效,坚决反对浮夸和弄虚作。做好宣传和引导,将“八个要”的内容作为全体干部职工的行为准则,努力提高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三是建立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倡导“和衷共济,诚信至善,务实创新,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牢固树立“真抓实干,求真务实”的工作路线和思想路线,利用各种形式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凝聚职工思想,昂扬企业斗志,把企业塑造成形象好、信誉高、职工信赖、社会赞誉的过硬企业。四是加强廉政建设,从廉政教育入手,构筑思想道德防线,建立党风廉政领导责任追究制,加大政务公开和财务监督工作力度,强化财务审计职能,从源头上预防违法违纪问题。五是打造服务品牌。加强行风建设,重视抓好服务质量,继续抓好车容车貌整治,规范服务行为。2005年初,为一线司乘配发识别服,实行统一着装上岗。同时加大对中巴车服务质量的整治力度,严格外聘人员“三证”审验制度,设法提升中巴车的服务水平。六是做好宣传报道工作,利用各种媒体宣传企业文化,弘扬先进事迹,展示企业风貌,努力提高省会公交的地位和形象。 2、完成企业改制工作。认真落实市改制工作指示精神,按照国资委和城管局改制工作部署,抓紧组织实施。一是统一思想,进一步做好改制宣传教育工作,重点克服畏难情绪和恐惧心理,使干部职工真正理解改制工作的意义。二是解决好企业遗留的职工待遇问题,妥善做好职工劳动关系的调整工作,努力稳定职工队伍,建立良好的改制工作环境。三是加强对改制工作的领导,作为党政领导班子的中心工作来抓,建立领导责任制,定期分析研究,搞好协调和配合,加快改制进程。四是严格按照国家政策和省、市有关规定规范运作,把每个程序都置于主管部门和律师团的监督之下,坚持依法改制,用足用好国家的改制政策,努力维护职工利益和企业利益,并保证国有资产不流失。 3、抓好营运服务工作。一是继续优化线网布局,结合城市发展和道路建设情况,进一步优化线网结构,对绕行线路做相对取直,对公交空白进行填补,对偏远区域做线路延伸,力求做到走向更合理,乘坐和换乘更方便。二是努力提高车辆利用率。在现有车辆运力的基础上,科学安排运营,合理调度生产车辆,取夜间修理、减少停场车日、减少公休车、杜绝闲置车等措施,提高车辆生产效能。在运力安排上,贯穿专用道和主干道的线路尽量配置车况好、排放低、车型较大的车辆。继续加强对中巴车的管理,并继续做好对个体车辆的收编工作。三是加强对包车的管理,继续限制包车数量,各单位不准自主签订包车合同,不准使用和调换线路车辆跑包车,各个路队严禁包车。规范内部包车经营市场,统一制定包车价格,不产生利润的包车禁止新签和续签合同,坚决杜绝无序竞争。四是加大对运营秩序和服务质量的监督管理力度,在加强对职工教育培训的同时,强化检查考核等措施,对公司、路队、线路和司机要及时准确地考核,做到奖惩严明,并将考核和奖惩结果定期进行公示及通报,促进和提高营运服务质量。 4、完善经营核算管理办法。一是继续实行资产经营管理责任制,依据经营资产占用情况计算利润和回报,重点实行利润指标考核,增加各单位成本调控能力,对营运公司按月、季、年度实施指标考核,直属单位按季度和年度考核。二是细化月票公里补贴核算办法,总公司按各营运公司的大车行驶里程和实际月票运客人次实施补贴。将月票运客人次与车组个人收入挂钩,有效杜绝司机拒载月票乘客的现象。 5、加强成本控制和管理。在成本和费用支出上,要实行目标化管理,将成本费用和支出项目分块分层次定出管理目标,每一项成本费用都要有具体管理办法和规定,如差旅费、燃料费、公务用车等,都要有具体管理措施,决不允许超定额、超范围开支,把各项成本控制在目标之内。要建立成本目标责任制,每项成本和费用管理与责任人挂钩,实行成本管理奖惩制度。公司财务部门要建立具体管理制度,负责成本管理的各个部门和单位,要拿出节约成本和能源的具体办法,开展厉行节约,节能降耗活动,崇尚艰苦奋斗,反对铺张浪费,努力把成本降下去。 6、强化企业管理。2005年,我们要在管理上狠下功夫,认真学习和运用城管局推行的“无缝隙”管理工作法,研究和完善企业管理制度、管理程序、管理目标和管理责任,努力实现管理工作无缝隙。一是加强财务工作管理,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减少核算层次,集中核算职能,坚决杜绝“小金库”现象,严格票据管理和罚没款管理,严格财务收支审批手续,强化审计制度,确保财务制度落实。二是加强劳动力管理。随着企业改制工作的深入,要依法调整好职工的劳动关系,建立竞争上岗制度。改革用人、用工和分配管理机制,提高人、车生产效率。改制后的企业要依法为职工办理养老、医疗、失业等保险手续。三是加强车辆与设备管理,严格执行维修保养制度,提高车辆设备的技术性能和使用寿命,做好车辆尾气治理工作,坚持源头控制与技术治理相结合,排放合格率要达87%以上。结合清产核资和资产评估工作,完善各种车辆和设备档案,保证底数清楚,账物相符。努力克服油料供应紧张的困难,拓宽购渠道,搞好油料和材料保障。 7、重视技术开发和科技创新工作。一是努力培养科技人才,鼓励职工开展文化学习和科学研究,鼓励开展科学创新和技术改造,努力提高行业科技含量。二是组织开展科技创新和技术攻关。根据企业需要,重点搞好“投币箱伪币鉴别器”研制工作,在已有雏形的基础上,力争上半年技术成熟并投入使用;搞好车辆尾气治理的技术攻关工作,抓好柴油车双燃料掺烧试验和改装试验,积极开展可行性研究,掌握准确技术参数,力争获得改装生产资质,对在用柴油车逐步进行改装,使天然气掺烧技术得到应用。 8、抓好公交场站项目建设。抓紧南二环停车场施工建设和设施配套工程,加强对工程质量的监督,加快工程进度,明年完成收尾工作和综合质量验收,并交付使用。同时加快对火车站公交枢纽站施工建设,重点抓好服务设施配套的建设,确保功能完备,布局合理,运转顺畅,努力提高公交场站设施的保障功能。 我们相信,在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在全体干部职工的不懈努力下,我们的目标一定能实现。
俄罗斯三位总统如何因应苏联解体
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是党政机关贯彻落实改进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八项规定精神的一项重要 措施 。下面是我整理的公车改革细则相关问题解析,欢迎大家参考。
公车改革细则问题
1、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问:您认为公车制度改革的重大意义是什么?
答: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有利于党风廉政建设。长期以来,广大群众对车轮上的铺张意见很大、反映强烈。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是党政机关贯彻落实改进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八项规定精神的一项重要措施。
二是有利于节约开支。目前,公车消费在?三公?经费占比例较大,中央和国家机关达60%左右,从各地公开的?三公?经费看,地方比例更高。通过推进这项改革节约开支,建立节约型,可以把节约的财政资金更多用在刀刃上。
三是有利于有效配置。普通公务出行由实物保障转变为更多地由公务人员个人自主选择,更多地利用公共交通工具,实行社会化、市场化保障,有利于合理有效配置。
公车制度改革酝酿多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年。落实中央部署,从解决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入手,以制度廉明,回应群众关切;从自身改革做起,树立党政机关廉洁形象;从公信力入手,建立长效机制,根除群众不满意、不认同的突出问题。
问:《意见》是全国公车制度改革的指导性文件,它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是什么?
答:任何一项改革要做好、做成,首先要明确改革的指导思想,公车改革虽然是一项具体改革事项,但也是一项涉及面较广的系统改革,是制度创新的改革。改革的方向是坚持社会化和市场化,将传统的实物供给和粗放式公务用车管理模式,改变为与现代治理体系相适应的新型公务出行模式。改革的原则为创新制度、分类保障;统筹协调、政策配套;统一部署、分步实施。为保证改革有效实施,明确了改革的时间表和总体要求,全国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用两到三年时间全面完成,基本形成符合国情的新型公务用车制度。对国有企业、事业单位等公共部门的公车改革,要专门制定方案,适时推出,限时完成。
2、主要内容和范围
问:《意见》提出了车改的四大任务,改革公务交通保障方式、合理确定公务交通补贴标准、妥善安置司勤人员、规范处置公务用车,这次车改的主要内容和范围是什么?
答:改革的主要内容是,各级党政机关取消一般公务用车,保留必要的机要通信、应急、特种专业技术用车和符合规定的一线执法执勤岗位车辆及其他车辆。普通公务出行由公务人员自行选择,实行社会化提供,适度发放公务交通补贴,特殊公务出行实行定向化保障。
参加改革的机构范围确定为:各级党政机关,包括党委、人大、、政协、审判、检察机关,各民主党派和工商联,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人民团体、群众团体、事业单位全部参加改革。除了各级党政机关外,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和国有金融企业按照规范职务消费原则进行改革,对原符合车辆配备条件的岗位和人员,逐步按规定纳入改革。
参加改革的人员范围确定为:中央和国家机关在编在岗司局级及以下工作人员,和地方地厅级及以下工作人员原则上参加车改。考虑到地方实际情况,鼓励省(自治区、直辖市)所属厅(局)正职主要负责人,市(地、州)、县(市、区、旗)及乡(镇)党政主要负责人参加车改,确因环境所限和工作需要不便参改的,允许以适当集中形式提供工作用车实物保障,但须严格规范管理,不得再领取公务交通补贴。
3、补贴标准怎样定
问:公务交通补贴是大家非常关注的问题,《意见》对补贴标准是怎样规定的?此前一些省市自己出台的补贴标准怎么办?怎样避免出现以补贴为名变相发的问题?
答: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是自上而下、统一部署的改革。公务交通补贴标准经过了反复的研究测算,综合考虑了公务出行成本、经济发展水平、社会承受能力、辖区面积、自然地理环境、公务出行次数和距离、行政级别和实际承担的工作职务等因素。根据交通成本等相关因素变化情况,公务交通补贴标准可适时适度进行调整。确定补贴标准要基于三个原则:一是改革后公务交通补贴支出总额必须低于改革前的公车运行支出总额。二是公务交通补贴仅保障城区或规定区域内基本公务出行需求。三是简化档次便于操作,各个级别间补贴差距不宜过大。
《方案》规定,中央和国家机关车改公务交通补贴标准为:司局级每人每月1300元、处级每人每月800元、科级及以下每人每月500元。《意见》明确规定,地方公务交通补贴标准不得高于中央和国家机关补贴标准的130%,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和其他边远地区标准不得高于中央和国家机关补贴标准的150%。
这里需要强调,公务交通补贴属于改革性补贴,不是职工,主要保障普通公务出行需求,不包括上下班通勤和所在城市以外的长途出差。同时,要求不得以公务交通补贴的名义变相发。公务人员不得既领取补贴又违规乘坐公务用车。
4、怎么确保 做成做好
问:对司勤人员的安排有什么考虑?
答:要确保车改平稳推进,重要问题之一是依法做好司勤人员的安置工作。要以人为本,对因取消公车而失岗的司勤人员不能简单推向社会,主要取内部安置的办法,用多种方式保障其能够继续就业。要做好相关司勤人员的人事劳动关系变更、经济补偿发放、社保关系处理等工作,充分尊重和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
问:公车改革触及的利益很大,如此大范围的改革,怎么能够确保做成做好?
答:各地区、各部门要健全工作机制,周密制定改革方案,明确改革时限。同时,要加强监督检查,及时有效解决改革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确保各项方针政策都能落到实处。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加强监督检查,严肃查处违反车改规定的行为,及时公布处理结果。各级审计机关对保留的一般公务用车和执法执勤用车配备使用、运行维护费用、取消的公务用车处置和交通补贴发放情况等纳入日常和专项审计监督,并依法公开审计结果。(据新华社北京7月16日电)
公车改革当前问题
能否真正遏制?车轮上的腐败?
?公车私用?现象如何扭转? 从我做起?
?公车私用?长期以来是党政机关存在的一个?顽疾?。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公布数据显示,仅今年1月,全国查处违规配备使用公务用车就有442起。
中国社科院法学研究所民法室主任孙宪忠说,此次出台的改革方案提出,在两到三年时间内取消各级党政机关一般公务用车,合理补贴公务交通费用,妥善安置司勤人员,规范处置公车。
中国行政管理学会副秘书长沈荣华认为,此次公车改革实现了从长期议论到具体实施的跨越,?是巨大的历史性进步?,表明了党中央院从自身改革做起,加强廉政建设,勇于担当,推进改革的力度和勇气。
公车改革过程中腐败如何防止
?标准明确
各地实际上已经开展了公车改革的探索和试点,但在这个过程中,也出现了部分地区公务用车减少,但购汽车数量仍在增加的问题。个别干部在照样坐公车的情况下,还拿到了相当于工资水平的交通补贴。
全国人大代表高亚飞认为,取消公车发放车补是一大创新,但由于各地制定的标准不尽相同,与公交车、出租车的价格相比,有的地方车补过高,难免被质疑为?创薪?。但如果补贴过低,又容易减少公务人员下基层的积极性。
此次中央和国家机关车改方案明确,司局级干部每人每月补贴1300元,处级每人每月800元,科级及以下每人每月500元。对于地方补贴标准,指导意见指出由地方决定,但各地差异不宜过大。改革方案也同时明确:不得以特殊用途等理由变相超编制、超标准配备公务用车;不得以任何方式换用、借用、占用下属单位或者其他单位和个人的车辆;不得接受企事业单位和个人赠送的车辆;不得以任何理由违反用途使用或固定给个人使用执法执勤、机要通信等公务用车;不得以交通补贴名义变相发放;公务人员不得既领取公务交通补贴又违规乘坐公务用车。对违反上述规定的,要依法依纪严肃处理。
?监管漏洞?如何堵住?
?公开执行
2013年,湖南省岳阳市给全市4200多辆公车装上了GPS,对公务用车实施全程监控。而此前,广东云南等省份也出台了类似的管理措施。然而从实际效果看,百姓认为他们依然无法看到安装GPS公车的运行轨迹数据。
全国人大代表张育彪说,解决公车私用的问题,最好的办法是让公车运行公开透明,让公车接受最广泛的社会监督。
此次公车改革指导意见明确:公开规范处置公务用车。对取消的一般公务用车要制定处置办法,公开招标评估、拍卖机构,通过公开拍卖等方式公开处置。党政机关公务用车处置收入,扣除有关税费后全部上缴国库。
对此,牵头此次改革的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有关负责人承诺,为保证公开公平公正,加强对车辆处置工作的审计监督,欢迎社会各界参与监督;加大公车处置中违规行为的惩处力度,对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依法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据新华社)
算算细账
车改究竟能省出 多少财政钱
?财政部专家为公车改革算细账
以现金补贴取代实物养车,公车改革这笔?减支账?是否划算?财政部财科所所长贾康16日在接受记者访时表示,公车改革方案实施后,可望较为明显地减少我国财政支出中的相关开支,明显降低公车使用的行政成本。
在贾康看来,公车改革在减少行政开支方面具有?N次减支?效应。最直接的就是减少了今后在车辆购置、运营方面的经费开支,包括与公车相关的司勤人员薪酬开支。
据贾康测算,本轮公车改革将涉及约80万辆全国公务用车、近6400辆中央国家机关本级公车。如以涉改车辆上一年在中央级的实际运营经费支出及相关人员经费支出总额为基数,以今后仅需于年度内开支的所有公职人员的交通补贴发放数来对冲,可算出相对应的实际支出总规模将从基数水平下降约7%。
贾康认为,如考虑这些因素,可使此次车改带来的综合节支率进一步提升到50%左右。?车改后我国财政支出中的公车支出,综合考虑将有望缩减一半左右。?
在此基础上,贾康认为,如不车改,未来我国公车开支可能会进一步增加。这也是车改带来的又一重减支效应。
?车改后可以避免因油价上升、停车费增加、司勤人员工资开支增加引起的行政成本,以及司勤人员养老、医疗、住房等方面的未来潜在支出,还有车辆配备数量增加等因素引起的行政成本。?他说。
值得关注的是,为保障节约行政开支效果,方案要求财政部严格交通费用预算管理,各单位也要加强 财务管理 ,其中包括严格公务交通补贴发放,不得以公务交通补贴名义变相发放,公务人员不得既领取公务交通补贴、又违规乘坐公务用车等规定。
对此,贾康表示,公车改革的推进,配之以财政深化改革将带来的预算约束硬化,将会明显地降低公共财政支出中的相关经费支出与未来行政成本压力。
疫情期间遵循的原则 疫情防控应该遵循的十项原则
俄罗斯三位总统如何因应苏联解体
苏联解体20年过去了,作为苏联法权和实际继承者的俄罗斯,在1991年那场风暴过后发生了什么变化?
这不仅是我国学术舆论界所普遍关注的,也是我国广大民众所关心的问题。
不过,这是一个十分厚重、容量巨大的题目。在此我们只能就其主要方面,尽量加以简要阐述。首先,必须对“俄罗斯”这一行为主体加以限定,这里仅仅局限为从叶利钦、普京到梅德韦杰夫为代表的俄罗斯领导集团及其所体现的社会主流,是怎样对待并消解苏联解体的历史教训的。
以下分析主要着眼于苏联政治体制、经济体制和文化体制的教训本身,看看俄罗斯领导集团对此取了哪些主要的对策和措施,来消解苏联解体的教训。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政治体制改革
苏联政治体制高度集权,苏共独揽一切大权,严重缺乏监督,致使内外政策和社会问题产生种种严重弊端。叶利钦及其集团执政后,另起炉灶。首先宣布苏共非法,从上到下将其解散。接着取消了苏联党政的一切机关设施,用新建的一套政治设施加以取代。他用三权分立的“总统—议会制”国家,完全取代了苏联名为联邦制、实为“单一制”的联盟国家。
1993年后,叶利钦通过修,建立了高度总统制化的半总统制权力机制,在中央一级加强了权力,各地区行政长官则实行直选制,使得分立倾向加重。这样,俄罗斯联邦就面临着分崩离析、走向解体等现实危险。
与此同时,经济危机扑面而至,社会全面自由化和“休克疗法”改革造成的混乱,使各种社会危机全面爆发,民众生活水平急剧下降,社会保障体系崩溃,居民生命安全得不到保证。加上苏联时代遗留下来的缺乏监督、权力寻租、权钱交易和制度瓦解致使的法制崩坏,俄罗斯警匪勾结、腐败成风。在其统治难以为继的情况下,叶利钦交出权力,普京时代来临。
普京接管权力后,实行铁腕整肃政策。针对叶利钦时期的乱象,他收回地方权力,实行“新中央集权”政策,取消了地方行政长官的直选制,改行地方行政长官由总统提名、由地方立法机构确认的产生办法,制止了外高加索和其他一些边缘地区的分立主义倾向。
接着,普京改革了政党制度,组建统一俄罗斯党为“党”,又推动公正俄罗斯党的建立,把它作为主导政党的“第二种”政治力量,并提高议会党门槛,将得票率由5%提高到7%,避免了小党对议会的介入。他改变了叶利钦时期总统不加入政党,凌驾各党之上的做法,他本人加入统一俄罗斯党,并担任该党党首,形成一党独大,多党并存的政党体制。此外,普京还进一步把叶利钦推行的西方式自由民主改变为“可控民主”,取消了诸多方面的民主机制。这一系列政策措施,被反对派指责为改革的倒退和专制体制的“复归”。“梅普组合”联手执政后,有迹象表明,梅德韦杰夫与普京在执政理念上逐渐出现分歧,新总统又重新强调“政治民主化”,主张经济现代化与政治民主化密不可分。同时,还提出改善多党制,加强政党竞争。这些主张的提出,使梅德韦杰夫在2010年10月公布的民调中几近追平普京,前者的民意支持率为76%,后者为77%。这在某种程度上表明,俄罗斯的政治走向又开始向政治民主化的方向摆动。总体而言,从叶利钦到普京,只是构建了俄罗斯政治体制的大体框架,并未来得及对政治体制进行细密、周详和深入的改革。一党独大,无法展开正常的竞争,监督的有效性受到极大限制;法制不完善,人治盛行,国家一如既往地进行干预等等,都是政治体制方面的问题。因为政治体制改革不到位,还留下许多制度和法治漏洞,造成目前腐败还不能被有效制止。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经济改革在经济方面,国有制、经济、优先发展重工业、重官轻民,严重忽视民生的发展模式,给苏联的发展带来了严重弊端,造成经济结构失调,发展动力不足,民用工业品供应紧张,民众生活水平低下。叶利钦在1991~1992年间纳盖达尔的激进改革政策,即“休克疗法”,放开价格,外贸自由,实行证券私有化,建立了以全面私有制为基础的自由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由于私有化条件不公和仓促行事的政策措施,在消除外贸赤字的同时,导致物价飞涨,居民生活急剧下降,引起社会严重不满和动荡,同时使得民众财富被少数人“鲸吞”,造成“一小撮人”暴富,出现“寡头”对经济、政治和传播媒体的垄断,形成“寡头资本主义”。普京接手后,抛弃了叶利钦时期照搬西方市场经济模式的做法,从本国具体国情出发,以建立强大经济为出发点,对经济战略、经济政策进行了全面的、根本性的调整,形成以经济增长为导向的混合市场经济模式。他重拳整肃“寡头”,夺回了他们侵吞的企业,重新实行国有化,一些企业被国家或国家控股企业兼并,国家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行业或企业的控制加强,这一进程被学者称为是“国有化”或“再国有化”。普京不仅制止了经济下滑的势头,还促进经济连年发展,2000年~2007年俄罗斯年均增长达7%,2007年甚至加速到
8.1%。经济形势的好转,特别是世界油价的飙升,使得俄罗斯的财政收入激增,国家大幅度提高了养老金和工资额度,改善了居民生活;同时,在教育、住房、医疗改革上加大投入,基本做到了普京在国情咨文中所许诺的让人们“有学上,有房住,看得起病”。然而,为照顾民生,普京及其执政集团无暇顾及、也忽略了经济增长方式、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这些在苏联时期就存在的老大难问题依然如故。这种情况使俄罗斯在2008年金融危机中因油价大落而遭受重大打击,造成国民收入锐减
7.9%。这表明,俄罗斯的经济转型仍然是一个长期而艰难的进程。这种局面让新任总统梅德韦杰夫感到俄罗斯经济转型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因此提出了由型经济向创新型经济转变的任务。为此,梅德韦杰夫总统成立了俄罗斯经济现代化和技术发展委员会,确定以国家经济现代化和技术革新为优先方向,重点解决医疗、信息、航天、电讯和节能等领域的创新问题。但学术界认为,俄罗斯仍然面临着经济发展模式转变和结构调整的两难局面,当石油天然气价格上升、经济好转时,只顾性产业的发展,缺乏发展创新型产业的积极性和动力,而当价格下跌,财政紧张时,又缺乏资金用于创新型产业的发展。因此,俄罗斯经济增长方式和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的任务,任重而道远。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在文化意识形态方面的改革在文化意识形态管理方面,苏联的文化统治主义曾长期束缚、禁锢人们的精神世界,压制科学文化和思想理论的创新,缺乏必要的改革理念,造成改革屡改屡败;同时,打压科技理论的发展,带来科技的落后,最后使苏联在国际竞争中败北。叶利钦在戈尔巴乔夫推行民主化、公开性,取消书报检查制度的基础上,遵循西方的自由民主化理念,进一步推行自由化改革,大力推进意识形态多元化,实行出版、言论、集会游行和信仰的完全自由,放开宗教活动,使俄罗斯在政治精神文化活动方面达到了西方式的自由民主。但这个时期的经济危机、社会混乱和法制崩解,严重威胁着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精神文化上的自由民主大打折扣,令人们对走西方民主道路大失所望。普京上台后,从叶利钦所代表的激进民主派向着中间路线靠拢,逐渐修正了俄罗斯的发展方向。首先,他把叶利钦的西方民主调整为“可控民主”,又进一步由此发展为——依据俄罗斯具体国情,拒绝听从西方,维护本国主权的所谓“主权民主”,并把这种民主与民族爱国主义相结合,确定为国家意识形态。其次,在经济上制裁“寡头”,同时从这些“寡头”手中夺回对大众媒体的控制,掌控了舆论话语权。再次,将游行集会法制化,规定了群众的申报批准制度,限制了反对派的活动范围。最后,在青年学生的思想教育方面,2007年6月,普京在接见全俄人文及社科教师会议代表时,对修订历史教科书问题提出了符合“教育标准”的一系列要求。普京的上述方针政策,与他在政治体制方面的“新中央集权”政策一起,被西方学术界指责为是民主的“倒退”和向专制主义的“复归”。梅德韦杰夫上台后,又强调建设俄罗斯“民主国家”的方针,把“政治民主”提上了重要日程。他口头上虽然不同意有关俄罗斯“没有民主”、“独裁主义”仍然“占统治地位”的言论,实际上又向政治民主化一边移动。2010年9月,在雅罗斯拉夫尔举行的主题为“现代国家:民主标准和效率准则”的世界政治论坛上,梅德韦杰夫发表讲话,阐述了他对民主的深刻见解,指出:俄罗斯“正在转向民主的新水平”,“改善民主制度问题”,始终是摆在人们面前的问题,必须由人们自己解决。数百年专制主义的历史传统,决定俄罗斯民主探索的道路是崎岖不平的。种种情况表明,俄罗斯走上民主化的正常轨道,必将不是一帆风顺的,还会有遥远曲折的道路要走。俄罗斯消解苏联解体教训的根本是如何对待斯大林体制模式从叶利钦、普京到梅德韦杰夫,历届俄罗斯***对待苏联政治经济体制和思想文化管理模式的弊端和历史教训的态度及消解措施,归结起来,是一个如何对待斯大林体制模式,如何对待斯大林个人崇拜遗产的问题。叶利钦及其主要代表的极端民主派,对斯大林体制模式和斯大林遗产的态度是众所周知的,就是全面否定并彻底摧毁,走西方自由民主道路,通过建立三权分立的宪政制度,来消解斯大林主义的全部遗产。普京时期,为消除叶利钦自由主义激进改革所造成的混乱和恶果,把改革调整为中间路线和保守主义的渐进式改革,以铁拳出手,重振大国、强国地位。普京把斯大林作为铁腕和强权治国的符号,做了比以前更为客观和理性的评价,特别从卫国战争胜利的视角肯定了斯大林,但对斯大林的国内政策,对其“专制主义”的体制模式,则是否定的。梅德韦杰夫在2010年5月7日接受俄罗斯《消息报》记者访谈时,关于斯大林“罪行不可饶恕”的宣示,和俄罗斯国家在伟大卫国战争胜利65周年庆祝活动中不提斯大林名字、不准出现斯大林肖像等一整套处理方式,表明俄罗斯领导和俄罗斯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对斯大林的评价,基本上是连续一贯的,没有发生大的起伏。把“去斯大林化”与梅德韦杰夫以世界金融危机为背景,于2009年在《俄罗斯,前进!》一文提出的“新现代化方针”联系起来,有学者将其界定为“去斯大林化的现代化”。所谓“去斯大林化的现代化”,就是意味着摆脱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摆脱苏联时期主要是斯大林时期“国家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发展观,否定斯大林模式的社会政治制度和文化体制,改善与西方的关系,坚定不移地实行务实开放的对外政策,扫除现代化的障碍,在俄罗斯开辟不同于苏联时代的、新的现代化道路。
来源:决策与信息
利息税征收标准历史变迁
1、坚持科学化防控,强调防控要讲究理性和专业主义,让专业的人员和知识在防控中发挥更大作用。疫情防控科学是由公共卫生科学、流行病科学、治理科学、心理科学等多种科学组成,要让防控政策有科学性,就需要发挥多科学的作用。例如小区层面的消毒通道就不要建立了,应该重点把工作放在贯彻和落实本地小区管理的工作中,做好“最后一公里”防控。各个地方可以根据实际尽快成立公共卫生决策咨询委员会,让防控建立在坚实的科学基础之上。
2、坚持法治化防控,强调防控要按照法律规则和精神来进行,使得防控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违法必究。防控政策一定要贯彻国家法律和法规,如《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应对法》,以及本地的规章制度,使得整个疫情防控在法治限度来运行。上级也需要进行法律审查,对于一些不符合国家法律精神的措施要进行“依法审查”,如有一些地方的高速公路不允许车主下车,一些小区不允许租户或者医护工作者返回,这些都需要及时纠正。
3、坚持人性化防控
(1)强调防控要体现对人民生命和身体健康的真正关怀,从关心人和将心比心出发,做好各项防控工作。防控既要讲科学和法治,也要讲情感和温度,要在防控中体现人类的大爱,避免以邻为壑。例如,一家三口打被处理,男主人遭连扇耳光,这些既违法,又没有体现人性关怀。疫情防控应该激发人类的利他主义,真正实现“同舟共济”,而不是自私自利。
(2)坚持信息公开、因地制宜和全场景防控的原则:任何防控政策的制定,都是基于一定的信息,在一定的情景之下,结合具体场景而展开。这使得防控政策需要考虑信息、情景和场景等因素,实现三者的有机融合。信息是防控政策的依据,情景是防控政策发挥作用的时间和空间基础,场景是防控政策的作用对象。在这里,场景既可以个人,也可以是单位,还可以是公共空间,没有场景,防控政策是没有载体和对象。为此,防控政策需要坚持信息公开、因地制宜和全场景防控的原则。
4、坚持信息公开,强调第一时间将权威、可靠、真实的信息传递给社会,调动全社会的智慧来进行防控。只有疫情信息全面、充分、真实地向社会传递,才能够让社会更好地理解各种政策的出发点,让个人更好地取防护措施,减少政策遵从的交易成本。更多信息,也方便社会参与政策制定,为政策出台更科学化的政策提供建议。越是信息公开透明,防控政策的可信度和有效性越强,因为政策本身是建立在信息基础之下,信息成为检验政策的重要标准。
5、坚持因地制宜,强调各个地方需要根据自身疫情实际情况取成比例的防控措施,并且需要根据情势对防控措施进行动态调整。因地制宜首先意味着分类管理,需要区分疫情重点防控地区和一般地区。对于重点防控地区,要取更严格的措施来管控,实现外防输出,内防扩散,避免疫情蔓延。如湖北省和武汉市、浙江省温州市等地。对于一般地区,要取严格防控的同时,需要做好正常生产生活保障,努力向正常社会过渡。当然,对于疫情不严重的地区,也不能够掉以轻心,要做好基础性工作。
6、坚持全场景防控
(1)强调需要根据人们生产、生活、移动等不同场景,设计全场景的有针对性防控措施。越是接近战时防控的措施,其场景越少,所需要的防控措施也少,但是对社会运行造成的影响越大。越是接近正常社会的防控措施,其场景越多,所需要的防控措施也越多,但是越有利于恢复社会的正常运行。无论是决策者取哪种策略,全场景的防控原则都可以帮助减少防控的短板和漏洞,有利于防控的精细化。例如,一个大连的日本企业复工,就针对工厂的场景制定了非常详细的防控措施。因此,场景是一个多尺度的概念。
(2)坚持个人、社区和合作防控的原则:无论是在正常社会状态,还是在应急社会状态之下,都不可能只依靠来运行社会状态。整个社会的运行,仍然需要发挥市场机制、社会机制和个人机制的作用。行政机制、市场机制、社会机制等多种机制的有效协调运行,才能够帮助人类克服难关,重新回到正常的社会状态。为此,我们认为,疫情防控需要坚持个人责任、社区主体和合作防控的原则。
7、坚持个人责任的防控,强调个人是防控出发点和落脚点,让个人在防控中承担主体责任。个人在防控中至少可以发挥如下几方面作用:
(1)个人要做好自身的防护,做好防护就是为社会作出贡献;
(2)个人要避免给社会造成负外部性,如果存在疫情感染的风险,要及时救治,不能成为移动的传染源;
(3)个人要为社会作出正面贡献,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为疫情防控提供支持;
(4)个人要成为疫情防控政策的遵循者,减少政策执行的交易成本。
8、坚持社区防控
(1)强调社区作为防控的最后一公里,要避免社区感染,切断疫情传播的社区通道。当一个社会的整体运行受到限制时,各种压力和活动就会集中到基层,社区是基层治理的空间和载体。
(2)农村社会是一个熟人社会,其防控相对容易,只要没有输入例的情况之下,其防控可以有效展开。而城市社会是一个陌生人社会,其社区防控难度更大。目前很多地方,都实现社区封闭管理,就是认识到社区防控的重要性。目前,社区防控的重要性受到各方重视,2020年2月16日湖北省发布的防控公告中,提出了最严格的社区管控措施。
9、坚持合作防控
(1)强调发挥市场、社会组织、志愿机制、自主治理等多样性组织力量,实现与社会合作疫情防控。我们可以看到,即便在武汉这样疫情严重的地方,快递小哥搞定金银潭医护难题,实现了医护人员的接送、用餐等问题解决,快递小哥汪勇指出,“我没有任何,但一呼百应”,这背后正是市场机制、社会机制和志愿机制等支撑。
(2)在正常社会运行中,其职能和权力是有限的,在紧急社会或应急社会中,其职能和权力同样是有限的。例如,有一个公务员在接受访时指出,他本以为获得口罩等医疗很容易,结果最后还是通过社会资本而非行力来获得这些。当前,我们在利用市场力量和社会力量的防控中,仍然存在广阔的空间。
(3)坚持防控与复工协调的原则:一个社会可以在短时间内将所有精力和集中到疫情防控中,只实现单任务运作。但是长期而言,不可能实现单任务运行,一定是多目标和多任务的运行。在疫情防控中,当疫情需要持续半年甚至更长时间时,我们就需要思考紧急状态之下社会运行的新规则。而在紧密状态之下,就需要实现防控与复工的协同发展。
10、坚持防控和复工协调
(1)就是强调疫情防控和恢复生产“两手抓”和“两手硬”,要在疫情不严重地区,逐步恢复生产和生活,实现两者协同发展,最终战胜疫情。从前面的全场景防控原则看,防控和复工相协调,实际上是防控场域的扩大,从维持最低生活状态下的防控措施,到增加恢复生产的防控措施。要实现防控和复工相协调原则,其根本还是要分别在生活场景、生产场景、以及生活场景与生产场景相连接的场景之间做好防控工作。在防控和复工协调发展中,整个社会仍然要探索“最低限度接触”的原则,即要将交往和接触降低到最低水平,从而将风险减少到最低程度。
(2)要恢复生产,除了做好防护之外,还需要给予中小企业更多的政策支持,以帮助他们渡过难关。这就涉及财税政策、社保政策、金融政策、扶持政策等一系列政策组合,当前很多部门和地方开始出台针对不同主体的政策菜单,为企业恢复生产创造条件。
如何理解企业法律风险是企业所有风险的最严重表现形式
利息税的历次调整
1、1950年建国伊始,我国就开征过利息税,税率5%。在1959年中国人民银行调低利率后,国家随即停征利息税
2、1980年通过的《个人所得税法》和1993年修订的《个人所得税法》,再次把利息税列为应税项目,但是针对当时个人储蓄存款数额较小,物资供应比较紧张的情况,随后对储蓄利息所得税做出免税的规定。
3、1999年院决定自1999年11月1日恢复征收利息税,税率20%。
4、2007年7月20日院做出决定,自2007年8月15日起将储蓄存款利息所得税的税率有20%调整为5%
5、2008年院决定从2008年10月9日起暂免征收利息税。
扩展资料
作用
一、通过税收影响居民的收入水平,调节财富不均和贫富差距。
二、通过实际利率变化影响居民储蓄。
三、促进居民储蓄向投资领域转移。
通过降低私人投资的机会成本,推动私人投资的增加,形成社会投资持久的增长机制。
四、抑制储蓄增长、扩大消费支出。
五、增加财政收入。
利息税作为财政的一个稳定收入来源,每年的规模不断增加。2006年利息税总额达到459亿元,约占税收总收入的1.2%。
在征收利息税的初期,全国居民储蓄存款增幅确实出现了明显下降的趋势,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大幅上涨,居民消费也开始出现活跃的局面。
百度百科-利息税
1 、企业设立中的法律风险:在设立企业的过程中,企业的发起人是否对拟设立的企业进行充分的法律设计,是否对企业设立过程有了充分的认识和,是否完全履行了设立企业的义务,以及发起人本人是否具有相应的法律资格,这些都直接关系到拟设立企业能否具有一个合法、规范、良好的设立过程。
2 、合同法律风险:指在合同订立、生效、履行、变更和转让、终止及违约责任的确定过程中,合同当事人一方或双方利益损害或损失的可能性。合同法律风险是企业法律风险的重点。因为市场经济也是契约经济,合作双方中的任意一方无论主观或客观因素最终导致合同发生变化,且这种变化使一方当事人利益受到威胁时,风险已经降临。因此说,合同作为一种实现合同当事人利益的手段或者工具,具有动态性,双方当事人通过合同确定的权利义务的履行,最终需要确定某种财产关系或者与财产关系相关的状态的变化,得到一种静态财产归属或类似的归属关系。
而在实现最终的静态归属过程中,可能有各种因素影响最终归属关系的视线,当合同利益的取得或者实现出现障碍,一种根源于合同利益的损失风险就展现出来。
3、 企业并购法律风险:并购是兼并与收购的总称。从法律风险的角度看,企业收购并没有改变原企业的资产状态,对被收购方而言法律风险并没有变化。因此,企业并购的法律风险主要表现在企业兼并中。企业兼并涉及企业法、竞争法、税收法、知识产权法等法律法规,且操作复杂,对社会影响较大,隐蔽性的法律风险较高。近年来国内外著名企业在并购重组中因对法律风险的预期不足而导致损失的案例层出不穷,比较典型的如TCL并购汤姆逊和阿尔卡特案:
2004年,TCL并购了汤姆逊彩电业务、吞购了阿尔卡特手机业务。希望可以通过对海外这两个强势品牌的收购来提高TCL集团的声誉度。同时,也能获得彩电和手机业务的核心技术,两大强势业务的发展,也能帮助TCL形成规模经济。连锁效益下,TCL集团的彩电以及手机业务在国内市场的强势地位也能为集团带来丰厚的回报,正好弥补了因收购汤姆逊彩电业务和阿尔卡特手机业务而暂时出现的巨额亏损。然而,就在TCL宣布收购法国汤姆逊彩电业务和法国阿尔卡特手机业务没有多久,产业的趋势发生了重大变化。
根据TCL集团2005年度第3季度财报披露,TCL集团公司期内亏损人民币4.46亿元,前3季度亏损总额达11.39亿元,现金流-7.87亿元。
并购之后,导致TCL集团出现亏损的主要原因是欧洲的运营成本高、尤其是员工成本很高。“招人招不到,裁员裁不了”的局面让TCL很是无奈。在并购之前TCL并没有注意到欧洲的劳动法律。欧洲裁员的补偿标准是世界上最高的。员工除了得到法定的补偿外,还会要求增加一些额外补偿,超过10人以上的裁员,补偿的数额就要由资方与工会谈判决定。按照当地法律,劳方还享有3个月的预通知期,其间资方需继续支付工资。由于谈判一直进行得很艰难,到2006年5月份TCL更换欧洲团队的时候,和工会的谈判仍然在进行,并且当时的局面很难控制。
4、 知识产权法律风险:知识产权是蕴涵创造力和智慧结晶的成果,其客体是一种非物质形态的特殊财产,要求相关法律给予特别规定。多数企业没有意识到或没有关注知识产权的深入保护,从法律风险的解决成本看,避免他人制造侵权产品比事后索赔更为经济。
5、人力管理法律风险:在我国,与人力有关的主要是劳动合同法、劳动法以及院制定的相关行政法规及部门规章。在企业人力管理过程各个环节中,从招聘开始,面试、录用、使用、签订劳动合同、员工的待遇问题直至员工离职这一系列流程中,都有相关的劳动法律法规的约束,企业的任何不遵守法律的行为都有可能给企业带来劳资纠纷,给企业造成不良影响,且这个问题处置不慎将会引发社会矛盾,而这种现象随着社会问题的不断叠加而引向尖锐和复杂。
近年来劳资纠纷案件统计数量不断上升,并出现劳资纠纷“升级版”——群体件。如:
2008年11月25日下午5时50分左右,广东东莞中堂镇开达玩具厂发生一宗劳资纠纷引起的群体件。500余人致5人受伤。
2008年12月9日中国皮具之都——狮岭镇人民成立劳资纠纷突发应急指挥处置领导小组,及时提出处理意见和解决办法,组织、指派维稳力量处置劳资纠纷群体突发。
2009年2月4日杭州出口加工区出台了劳资纠纷群体件处置预案。
2009年9月8日德阳市旌阳区妥善处理了一起因劳资纠纷引发的群体突发。
随着《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劳动者的维权意识越来越强,如何正确处理劳资纠纷,怎样依法防范用工风险对企业来说显得越来越重要。
6、企业税收法律风险:指企业的涉税行为因为没能正确有效遵守税收法规而导致企业未来利益的可能损失或不利的法律后果,具体表现为企业涉税行为影响纳税准确性的不确定因素,结果就是企业多交了税或少交了税,或者因为涉税行为而承担了相应的法律责任。
如果企业对法律风险估计不足或处理不当,会带来相当严重的法律后果,有时甚至是颠覆性的灾难。
如:中国人寿发行证券信息披露欺诈被诉案
中国人寿股份有限公司前身是1998年成立的中国人寿保险公司(People's Insurance Company of China)。2003年6月,中国人寿保险公司重组为中国人寿集团公司和中国人寿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人寿)。按照重组协议,中国人寿集团公司负责承担前中国人寿保险公司一切债务和责任。2003年12月17日和18日,中国人寿分别在纽约证劵和香港证劵上市交易。在纽约证劵上市的股票发行价是每股18.68美元,2003年12月29日,其股价达到最高点为每股34.75美元。
2004年2月3日,彭博通讯社报道了一些所谓的中国国家审计署审计结果的细节。同一天,新华财经网在其报道中指出中国国家审计署已发现涉及几十亿元人民币的非法活动。受此影响,中国人寿在美国证劵的股价在2004年2月5日跌至每股26.63美元。2004年3月16日,中国人寿被告到美国纽约南区联邦地区法院。
美国一位购买了中国人寿股票的投资者委托其代理律师,在律师事务所网站上征集于2003年12月22日至2004年2月3日期间购买中国人寿股票的投资者,60天内可到法院登记加入原告队伍,对中国人寿进行集团诉讼。这家事务所提交的诉状称,认为中国人寿发布虚的和误导性的信息以及故意遗漏重大事实,从而人为抬高中国人寿的股价。并指控中国人寿及其部分管理人员和董事的行为违反了1934年美国《证劵交易法》第10(b)款项,应对原告因此所受损失承担赔偿责任。
2004年3月30日,中国国家审计署发布审计报告,报告显示,之前的媒体的夸张报道多与该审计报告不符。审计报告指出发现的违法问题仅涉及前中国人寿保险公司,不涉及现在的中国人寿。有关罚款也是由前中国人寿保险公司负责,而且数额是815万美元,就前中国人寿保险公司的规模而言这只是很小的一部分。中国人寿随后就审计结果主要内容向美国证劵交易委员会提交了一份Form 6-K报告,中国人寿股价也由4月6日的每股24.83美元涨至4月7日的每股26.88美元。
2008年9月3日,美国联邦地区法院纽约南区法院作出判决,认为信息披露欺诈不成立。
尽管如此,通过该案件,我们得出结论,中国公司在海外资本市场融资时,要学会国外的游戏规则,加强与海外市场的沟通,及时发布有关信息,认真履行信息披露义务。尤其是近年来,有越来越多的中国公司争取到包括美国在内的海外市场上市,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也有一些中国公司在海外上市的过程中,遭遇海外投资者以各种理由提出的诉讼,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中国企业海外上市的步伐。本案中,美国法院对中国人寿的行为是否构成对重大事实的虚陈述或遗漏的分析,有助于中国企业更好地理解美国法律有关信息披露的要求,在尽可能做到信息及时、全面披露的同时,维护好自己的合法利益,避免可能遭受的诉讼。
如:长虹公司法人股转配红股违规上市
1995年7月24日,四川长虹开始公告配股说明书。由于当时大势低迷及转配股比例过高等原因,长虹转配股并未完全配售出去,4400万转配股中有1100万股由承销商中国经济开发信托投资公司(以下称“中经开”)及上海财政证券公司(以下称“上财证”)包销。8月15日,长虹公告送股派息当天,上交所擅自批准长虹转配红股上市,并定于8月21日长虹送股除权日同公众股的红股部分一起上市流通。主承销商中经开于8月21日至23日上午两天半时间内,利用自营帐号抛出转配红股421万股,所得金额437570万元,其中8月21日集合竟价时,利用自营帐号抛出80万股转配红股,占当日集合竟价开盘交易总量的81%。
与此同时,上财证也于8月21日上午利用自营帐号将70万股转配红股悉数抛出。
发生后,中国证监会立即通报批评了上海证券(简称“上交所”),并对长虹展开深入调查。中国证监会查明:长虹公司法人股转配红股违规上市、是一起违反国家法规政策、违反“三公”原则、扰乱证券市场秩序、损害投资人合法权益的严重违规。中国证监会指出,上交所、中经开的行为违反了证券委、证监会关干法人股及其转配股存量增量部分均暂不上市流通的有关规定;违反了涉及股市重大政策问题的重要信息必须及时向中国证监会报告和向社会公众披露的有关规定。
中经开作为主承销商,还存在违反规定推销转配股余额和利用A、B字头帐户自营买卖420余万股长虹股票的问题。中国证监会还指出,上财证为副主承销商,也违反了证券委、证监会的有关规定。长虹公司为此次配股的发行人,得知长虹法人股转配红股已上市这一重大情况,未及时向中国证监会报告,违反了有关信息披露的规定。
为严肃证券法纪、促进证券市场的规范化和健康发展,中国证监会经研究决定:
1、对上交所予以通报批评:责成其对本单位主要责任人员分别给予行政记过和纪律处分。
2、对中经开所获非法收入扣除必要的成本后,剩余2506.32万元没收上交国库;中经开所掌握的转配红股尚未流出部分3.1659万股予以锁定;对其处以200万元罚款;责成其对本单位有关责任部门进行整顿,对有关责任人员进行处理;对其在自营中使用A字头帐户问题,由于涉嫌其他违规行为,证监会将另案查处。
3、对上财证券所获非法收入扣除必要的成本后,剩余406.16万元没收上交国库。
4、责成长虹公司对其内部证券事务进行整顿,切实规范信息披露工作。
5、对其他投资者所获转配红股,由于已有部分上市流通,剩余部分可继续上市流通。
6、在证监会公布对长虹处理决定的三天后复牌。
如:中国航油(新加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称“中航油”)从事投机性石油衍生品交易亏损破产案
中航油于2001年底获批在新加坡上市,在取得中国航油集团公司授权后,自2003年开始做油品套期保值业务。但在此期间,总裁陈久霖擅自扩大业务范围,从事石油衍生品期权交易。2004年12月,中航油新加坡公司因从事投机性石油衍生品交易,亏损5.54亿美元,不久就向新加坡证券申请停牌,并向当地法院申请破产保护,成为继巴林银行破产以来最大的投机丑闻。
2005年3月,新加坡普华永道在种种猜疑下提交了针对此亏损所做的第一期调查报告。报告中认为,中航油新加坡公司的巨额亏损由诸多因素造成,主要包括:2003年第四季度对未来油价走势的错误判断;公司未能根据行业标准评估期权组合价值;缺乏推行基本的对期权投机的风险管理措施;对期权交易的风险管理规则和控制,管理层也没有做好执行的准备等。
排除一些从事市场交易活动都难以避免的技术原因,我们从普华永道的报告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中航油从事期权交易业务的决策以及整个交易过程都无视制度的存在,公司最终的巨亏是不按制度行事的结果。这次引发了、企业和理论界对内控执行和完善的思考,内控的有效性再度引起了大家的关注。
如:美国安然能源公司破产案美国安然能源公(EnronCorp.ENE),其曾名列世界500强第16位,并连续4年荣获“美国最具创新精神的公司”称号,2001年被美国《财富》杂志评为全球最受称赞的公司。2001年9月30日其资产负债表上显示的总资产达618亿美元;其业绩甚至曾经超过IBM和AT&T这些市场表现优异的公司。但即使是这样曾经是“业绩优良”的巨型公司,却由于通过“设立特定目的公司”进行关联交易来虚增营业额和利润,涉嫌帐,受到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调查,并最终破产,成为有史以来最大的公司破产案之一。
如:安达信违规导致巨额罚款
1913年由芝加哥阿瑟安德森教授创建的安达信公司,经过88年经营,在世界84个国家和地区拥有8.5万名员工,在全球拥有10万家大型客户,曾是全球五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而在安然揭露前后不到几个月,这个“百年老店”毁于一旦,实在令人深思。
安然公司成立以来,从80年代到90年代,安达信不仅一直负责其审计工作,而且同时提供咨询服务。利益驱使安达信帮助安然。随着安然问题的暴露,安达信一系列的行径相继揭露。2001年,安达信就曾两次因违规操作而被处罚。一次是与审计美国废物管理公司工作中提供虚误导性审计报告有关,安达信在1992年至1996年期间“明知故犯”和“不顾后果”地为美国废物管理公司提供虚、具有误导性的审计报告,虚报收入14.3亿美元,华盛顿联邦法庭以“欺骗及伪造账目”罪判处安达信罚款700万美元。
其中有三名合伙人除了罚款外,还处以5年内不得从事审计工作,另一人的禁审期为一年。2001年春,安达信因为替自己负责审计的佛罗里达州家用设备企业阳光公司账,被法院判定向阳光公司的股东支付1.1亿美元。
如:帕玛拉特财务欺诈导致破产:
帕玛拉特公司是意大利的第八大企业,其成立于1961年,是一家拥有40多年历史的家族企业,向以食品生产享誉世界。在债券市场,帕玛拉特是一个重量级客户,过去一直对外负担巨额债务。由于公司声称拥有雄厚的现金储备,不良信用并未引起投资者及有关方面的重视。帕玛拉特危机的爆发是在2003年11月中旬。由于公司突然宣布无法偿还到期价值1.5亿欧元的债券,从而引起了审计师和银行对其财务状况的警觉;而当宣称无法清偿在开曼群岛大约5亿欧元的共同基金时,真正的恐慌开始了。帕玛拉特的股票价格在几个星期内持续跌落,在12月份下跌了87%。2003年12月27日,帕玛拉特向帕尔马地方破产法院申请破产保护并得到批准。
财务欺诈是导致危机的元凶。在初步调查之后,意大利检查人员表示,在过去长达15年的时间里,帕玛拉特管理当局通过伪造会计记录,以虚增资产的方法弥补了累计高达162亿美元的负债。欺诈的目的不外乎两个,一是隐瞒公司因长期扩张而导致的严重财务亏空,一是把资金从帕玛拉特(其中坦齐家族占有51%的股份)转移到坦齐家族完全控股的其他公司。
难怪美国通用电气企业(GE)原总裁杰克.韦尔奇在回答别人问他最担心什么问题时,他说:“其实并不是GE的业务使我担心,而是有什么人做了从法律上看非常愚蠢的事而给企业的声誉带来污点,并使企业毁于一旦。”
(四)企业法律风险的成因
根据现代企业六大职能----即决策、、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特点,企业在实际运行当中的法律风险成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1、决策违规。企业重大战略、经营决策和重要经济活动违反决策程序,不经过法律论证,被迫承担法律后果。例如有的企业违规出借资金、对外担保,形成法律风险。
2、经营违法。有的企业从事经营活动,违反强制性规定,例如违规建设的项目,未经环保部门、城市规划部门批准,失去法律保护,招致执法部门查处和法律制裁。
3、民事违约。企业订立与履行合同不规范,违反约定导致经济纠纷,被对方起诉承担违约责任。有的企业因未能偿还到期债务,被银行起诉,造成企业资产被法院强制执行。
4、遭受不法侵害。企业维权意识不强,经营行为存在漏洞,防范机制不健全,遭受不法侵害、恶意诉讼或突发危机时,被动应付。
上述是从一般企业出发,分析了造成企业法律风险的普遍原因。而对于国有企业而言,由于其企业自身的特殊性,其在法律风险的成因上也存在一些不同于其他企业的特殊原因:
1、国有股权一股独大,股权过于集中,直接导致公司的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都有大股东控制现象的发生,形成内部人控制的局面,使制衡机制得不到有效发挥。加之政企不分、政资不分使国有企业在执行法律法规和规章时发生冲突,且这种冲突最终是人治胜于法治,大于法权。
2、公司治理结构不够完善,没有形成有效制约。一些国有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与构建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差距较大,企业的决策、执行和监督层面的职责不清晰,运行不规范,未形成有效运转、相互制衡的机制,法律风险防范缺乏体制保障。这些都与国有企业特点密不可分,无论内设监事会还是外派监事会,都因为有名无实、职责与能力不匹配,责权不对等而监督不到位;国有及国有控股公司职工代表大会因其《条例》落后而使其民主管理流于形式。尽管《公司法》第十八条、四十五条、五十二条、六十八条、和一百一十八条中都有涉及职工参与制度的规定,但其局限性使职工董事、监事在人数确定、权力发挥和信息反馈都落后于现代企业制度要求。
3、独立董事定位不清,独立性不强。我现在搞不清独立董事是决策者还是智囊团?如果是决策者,为什么决策失败他们不承担责任?如果是智囊团,为什么还要强调他们在公司治理过程中的制衡作用?现在有的独立董事仅是花瓶而已,有的则成了人情董事。
4、法律风险意识淡薄。一些国有企业对企业法制建设工作不重视,对国家有关经济法规知识不熟悉,对防范经营风险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依法经营的意识不强。有的企业内部管理混乱,内控制度不健全,在一些关键环节上存在管理漏洞。
5、内部风险控制体系不健全,决策缺证审核。不少国有企业未设立专门的法律事务机构和配备专职的法律工作人员。一些企业在对外投资、对外担保等重大经营决策上缺乏必要的工作程序,决策的前期论证工作不充分,不民主,不科学,不听取法律工作者的意见,仅凭少数人的意志和经验进行决策,导致决策失误,引发法律风险。
6、对管理层的约束机制不健全,导致国有资产流失和腐败现象频频发生。管理层级多,资产监管链条长,造成失控,母公司对子公司缺乏监管。
7、企业盲目扩张,过分追求多元化、超速发展,造成风险无法控制。
二、企业法律风险防范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企业法律风险防范的必要性
企业法律防范制度初创于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首部宪法,一些企业为适应依法经营和发展的需要,开始在企业内部设置“法律室”。周恩来总理在1955年1月13日院常务会议上对建立法律室做出原则指示。院法制局根据国内有些机关、企业已有的初步经验,并参照苏联经验,起草了《院法制局关于法律室任务职责和组织办法的报告》。随后,企业法律风险防范随着“十年”和历史变迁也随之淡化、消失。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日趋完善,为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市场一体化,建立企业法律风险防范已经迫在眉睫。欧洲大公司、大集团普遍重视企业总法律顾问制度。
西方国家大公司、大集团建立企业总法律顾问制度,是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的自觉选择。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剧,市场竞争进一步激烈,企业法律顾问的作用得到越来越多企业的认可。这是企业法律风险防范的有效途径。
1、有效防范企业法律风险,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客观需要。在当今世界,国际国内市场竞争空前激烈,企业面临的法律风险越来越多。企业要在参与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必须有效防范企业法律风险,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和控制损失的发生。
2、有效防范企业法律风险,是企业自身发展壮大的重要保障。企业发展壮大,必须不断积累资产和财富,减少因法律风险造成的损失。
3、有效防范企业法律风险,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作为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对社会稳定起着重要作用。企业经营状况不佳,下岗失业人员增多,势必影响社会稳定,对构建和谐社会起着一定的阻碍作用。反之,则可以有力地推进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